APP下载

创新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演化

2016-03-30吕玉辉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生命周期

内容摘要:本文借鉴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揭示集聚区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探讨依靠创新来延长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创新是抑制集聚区衰退、延长其生命的最好策略,而创新最终持续性的动力则是市场,要创造有利于公平有序竞争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等市场环境,形成有效激励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技术创新 产业集聚区 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聚区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起到集聚资源要素、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孵化企业、培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发挥区域优势的作用。集聚区模式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培育战略产业,寻求经济快速发展,获取区域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的突破口。近年来,各种集聚区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然而由于急于求成、追求GDP快速增长的地方焦虑症,在集聚区的形成过程中,不顾产业集聚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规律,人为干预的因素过多,在集聚区快速形成后,一些地方的产业集聚区出现了过早衰退的迹象。主要表现在:集聚区产出额下降,税收收入增幅下降,创新乏力,集聚效应不明显甚至企业关停、园区凋敝等。

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是以区内企业的数量结构、创新活跃程度、产出水平为标志,表现为集群产生、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根据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奥地利经济学家Tichy从时间维度研究了产业集聚的演化,本文借鉴这一理论将产业集聚区划分为形成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如图1、表1所示。

(一)形成期(初生期)(the formative phase)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集聚区和自然形成型集聚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降低合作成本或不确定性,或是价值链延长的需要,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聚。这种成本可以是交通运输的便利,或技术、信息共享的便利。这是一种基于市场关系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刚开始主要围绕某一主要产业的上下游关系,或协作配套关系而集中。由于集中会带来资源的节约、成本的下降,从而吸引着外部企业的迁入,初步形成产业集中。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在一定的区域内,规划以发展某一产业为主的集聚区,主要动力是土地、税收、资金扶持等原因而形成的集聚,属于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在形成初期,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聚,而仅仅是产业集中,在这一阶段,集聚区内的企业还仅仅是处于“同类项合并”的阶段,集聚区内的组织模式还处于无序状态,集聚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二)成长期(the growth phase)

随着业务合作、技术合作广度、深度的进一步加深,许多相关性企业加入辅助生产的行列,使区域内围绕某一产业出现1-2个大型企业和部分的中小企业,形成初步的区域生态系统。区域内的技术、信息、供应、销售网络逐步发展完善,网络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个时候,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整的价值链条逐步形成,生产的边际成本进一步降低,边际收益进一步提高。由于成本降低、资源共享的吸引,集聚的企业快速增加,由于利润空间较大,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追求数量和速度的扩张,依靠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成熟期(the maturity phase)

区内企业数量稳定,各类企业规模结构合理,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在相互竞争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生态位,专业化分工明显,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得以加强,形成了结构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区内企业协作分工密切,资源共享,外部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活动活跃。区内与区外形成稳定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区产出达到峰值,产出额在一定高度运行。

发展后期,由于系统稳定,生产过程标准化,同类产品企业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由于集群内的学习能力开始减弱,产品技术含量开始降低,产品不能创新就必须降价,使产品的价格变得低廉,过度竞争加剧。如果集群内不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就会影响集群的竞争力,使集聚区面临衰退的危险。

(四)衰退期(the petrify phase)

集聚区衰退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当区域内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区域内的资源承载将无法满足更多的企业生存,就会出现资源短缺,从而导致区域内的要素价格上涨,竞争激烈,可能在集聚中出现“拥挤效应”(陈甬军、徐强,2003),加上区域内市场环境的恶化,竞争无序,导致企业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效益下降,集聚区过早陷入衰退;二是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区域内的主导产业进入了衰退期,导致相关产业、企业的没落和衰退,进而导致集聚区的衰退,这在资源型产业集聚区表现的非常明显;三是社会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区域产业的没落和衰退,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限制等。

这一阶段,企业关停或迁出,区内企业数目减少,网络结构缩小,从业人口减少,外部能量供给(如银行贷款)减少,集聚区产出额下降,园区逐渐凋敝。

创新抑制产业集聚区衰退的机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在集聚区成熟期,就要审时度势,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创新抑制集聚区衰退的机理如图2所示。

(一)技术创新能够促进产业集聚

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对产业集聚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技术、资源和市场,并通过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这三者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是依次降低的。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则集聚程度越高。

技术创新有知识外溢效应,产业集聚能够使地理位置接近的企业获取本行业所需必要知识的成本下降,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隐性知识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类知识通常隐藏在专家、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的头脑中,个人属性很强,这类知识不容易传播,为获取行业的最新进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集聚就成为必然。

创新企业能得到垄断利润,规模迅速扩张,由于创新企业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会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专业分工,使得围绕创新企业产生极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围绕创新企业集聚,供应链进一步集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规模扩张,集聚效益更加显著,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二)协同创新能够促进产业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前提,只有技术进步,产业才能得以发展。产业创新是行业整体的创新,只有创新的技术在整个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得以扩展、普及,产业创新才得以实现。集聚区内的众多相关企业通过组建技术联盟,整合成员企业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和技术能力,能够形成独特的创新优势和竞争能力。在集聚区内外,主导企业与区内的众多企业、中介机构、研发机构或与区外的科研院所组成创新网络,通过协同创新,积累大量的创新成果,最后会导致产业的集成创新,使产业创新得以实现。

(三)创新扩散能够促使产业升级

在产业集聚区中,由于众多企业共处于一条或多条价值链上,个别企业的创新成果会很快扩散到同一产业链上不同的价值关节点以及上下游企业中去,导致整条产业链上的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和利用效率提高。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必然带来垄断利润,由于市场竞争,从而引发相关企业的后续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对区域经济具有扩张作用,后续企业在模仿过程中,会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不断地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带来新的更大的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层次,从而促使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延展集聚区的生命周期。

实证研究:以河南郑州C镇泵阀装备产业集聚区为例

(一)发展历程

C镇泵阀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某区南部,在中原经济最发达的郑汴洛的中心地带,易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且陇海铁路、郑洛高速公路、310国道均通过这里,交通极为便利,是郑洛工业走廊的黄金分割点。

形成期: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蝶阀,50年代传入日本,70年代传入我国,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该镇依托紧临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长城铝业公司郑州铝厂的优势,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承接铝厂的一些零碎订单、来料加工。后来郑州铝厂的一些离退休技术人员看到铝厂加工铝粉大量需要配套阀门的契机,自办阀门企业,原镇办机械厂、印制厂等也转产阀门,由些衍生出一批大大小小的阀门企业。可以说该集聚区的阀门业是在为国有大厂配套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自然形成的产业集聚。

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末。由于供应协作、技术协作、人员流动的地域便利,每个加入的企业都能从中受益,由大企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新泵阀企业不断加入,集约效益逐渐显现。到1998年,该集聚区的“蝶阀”销售产值已达4.8亿元,带动了与蝶阀相关的铸造、冶炼、机械加工、磨料磨具、建筑装修、印刷化工等其他产业,与“蝶阀”相关产业的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成熟期:21世纪初以来。2005年,位于该镇内的蝶阀企业有38家,泵阀产品有50多个系列,3400多个品种,年产量8万多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产品销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泵阀装备产业集聚区成立,总体规划面积 6.3 平方公里,建成区 1.6 平方公里。2010年工业销售收入完成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14.22亿元,利用省外资金1.46亿元,税收收入达5.1亿元,就业人员达4241人。目前,以该镇为中心方圆20公里的范围内,有泵阀企业近500家,上规模(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有近30家。现在该集聚区与天津、温州合称为我国的三大泵阀基地,被誉为中国“阀门之乡”。

(二)存在问题

随着产业集聚的进一步成熟,一些衰退的隐患也开始显现。主要问题有:

一是市场竞争不规范。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冒名厂家较多,创新企业花大力气研制出的新产品被其他企业买走仿造,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二是质次价低的产品仍有市场,小企业用的材质差、价格低、致使“劣币逐良币”现象,大家相互压价,形成“囚徒困境”,挤压了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企业技术创新收益低、创新困难,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二是与沿海发达企业相比,企业经营管理落后,设备陈旧,组织结构小而全,产品大而全,没有形成差别化、专业化及自己的特色,竞争乏力。

三是融资渠道匮乏,创新资金来源不足,所需资金往往靠企业家个人人脉关系、个人信誉从亲朋、同行拆借。税额不稳定,企业负担较重。

四是社会信用环境较差,贷款拖欠严重,资金回收十分困难;企业销售人员私自截留货款,与企业讨价还价。

五是研发人员缺乏,现在主要是国企的离退休人员,少量大专毕业生和从别的企业跳槽过来的技术人员。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研发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主要流向沿海发达地区。

(三)泵阀产业集聚区创新生态环境分析

1.种内竞争过度导致种群整体生产力下降。生态学认为,竞争是指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在有限的生境中,种群的数量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对每个个体的影响就越严重,可能会引起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而死亡率升高。

种内竞争通常可分为争夺式竞争和分摊式竞争两种类型。当种群数量小于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K)时,每个个体都能获得足够的物质,无论是哪一类型的竞争,都不会引起个体的死亡。当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种内竞争加剧,两种竞争策略的结果明显不同。争夺式竞争:竞争的胜利者往往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而竞争的失败者则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分摊式竞争:种群内所有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接近有限的资源,由于没有完全的竞争胜利者,全部竞争个体所平均获得的资源,都不足于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使种群内个体受损甚至死亡,使整个种群生产力下降。

在C镇方圆20公里的区域内,存在近500家蝶阀企业,相互争夺资金、压价,相互挖技术人员,竞争十分激烈。这是一种分摊式的竞争,因为一些小的作坊式的蝶阀企业用一些劣质材料以次充好,售价低廉,在销售上采取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而一些企业用户贪图便宜或私人利益,使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仍有市场,可以获得生存的资源,如小企业在竞标时,压低价格,从而挤压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利润空间,损害了集聚区的整体利益。

2.寄生现象严重。寄生是指一个物种(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物种的体内或体表而生活。寄生关系是以营养和空间关系为基础的。寄生者以寄主的身体为生活空间,并靠吸取寄主的营养而生活。在泵阀集聚区,一些小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不注重研发投入,假冒其它名优企业品牌,仿冒他人产品,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得不到及时制止,大大挫伤了技术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使创新企业在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得不到回报,甚至严重亏损,不得不退出市场。

3.区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不畅。由于信用、贷款程序、周期等原因,区内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亲戚朋友、家庭关系融资或靠企业经营者的信誉在企业家圈内进行转借、拆借,导致区内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不畅;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关系,新产品售出后,贷款被拖欠,有的成为呆帐、坏帐,产品的市场价值难以实现。河南省虽然设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但资助条件较为苛刻,门槛较高,且申报程序复杂、数量有限,资金到位时间长,因此难以解决众多中小企业的创新资金问题。由于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原因,基地也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技术人员以本地土生土长的技术人员、国企退休人员,研发力量不强。与国内外行业的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环节薄弱,集聚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信息交流、研究协作没有形成定期化机制,协同创新不足。

(四)优化泵阀产业集聚区创新生态环境的策略

1.扶优扶强,优胜劣汰,消除过度竞争的负面影响。市场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够使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满足社会需求,获取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为追求垄断利润,会引发其他企业的模仿创新,但过度竞争、无序竞争也会使创新企业的利益受损,挤压创新企业的利润空间,打击创新企业的积极性。因此要鼓励适度竞争,而不是垄断和无序竞争,针对集聚区的现状,政府要扶优扶强,优胜劣汰,消除过度竞争,以提高集聚区整体生产力。

2.区内企业要确立适合的生态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生态位就是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的特定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享受特定生态资源,拥有最大或较大生存优势。生态位的形成避免了生物之间恶性竞争,保证了万千物种的共同发展和欣欣向荣。由于企业规模的差距,区内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作为骨干型企业,不论是否控制系统中的资产,都需要最大限度地从中攫取价值;为系统成员提供共享资产,找到行之有效的创造价值的方法,并与其他成员分享价值;如果是缝隙型企业,由于对其他企业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只有依靠别的企业提供的资源,才能腾出精力,专注于狭窄的细分市场,就应当采取高度专业化的战略,以差异化求得一席之地。因此,集聚区内的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现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选准自己的生态位,向专业化发展,使其融入并适应整个企业生态系统。如有的生产半球阀,有的生产蝶阀,这样可以互不侵占资源,拥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3.完善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税务部门要落实国家对技术创新企业的优惠政策,核定合理的税额,减轻企业负担。专利、工商、技监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协助企业专利的申报管理,职能部门要主动同企业联系跟踪打击假冒产品、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现象、维护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4.改善影响技术创新的限制因子。建立多方位的融资、投资体系,加大对技术创新企业的贷款力度。集聚区可设立创新投资基金,解决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及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外地来集聚区工作的研发人员后顾之忧;提高研发人员待遇,保证研发人员的薪酬高于当地工资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基地工作。也可以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创新,以及建立大学生、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合作共赢。

综上,对于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来说,创新是抑制集聚区衰退,延长其生命的最好策略。作为集聚区企业,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主动创新,使产业不断升级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作为政府来讲,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引导、扶持,间接、必要时直接介入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公平有序竞争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等市场环境,维护适宜的市场集中度,减少以至消除分散的低水平竞争,形成有效激励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隋广军,申明浩.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11)

2.龚毅.技术创新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论坛,2011(9)

3.张明倩.中国产业集聚现象统计模型及其应用[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王寿兵,吴峰.产业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吕玉辉.基于企业集群的科技工业园区创新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6.王唤明.构建健康的企业生态系统[N].中国企业报,2004-10-12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生命周期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威胁防护解决方案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