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商贸物流创新功能与流通业发展研究
2016-03-30苏龙袁永友
苏龙 袁永友
内容摘要: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商贸物流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对提升流通业水平,促进商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激活“改革红利”具有特殊功能。本文分析了湖北商贸物流服务发展的优势及其与制度创新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相关路径选择。
关键词:商贸物流 物流服务 产业链 转型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商贸物流是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商贸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长江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公里,湖北区域占了1060余公里,达37%。同时,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湖北商贸物流服务业开放和科教优势相结合,将转化为创新动力,对湖北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湖北商贸物流作为切入点,通过其发展机理分析,提出湖北商贸物流促进流通服务业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关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产业组织模式和经济管理活动,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十大振兴发展产业之一,而商贸物流服务活动,是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环节。湖北商贸物流业的功能分析,可以借鉴国内外有关现代物流服务的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的研究着眼点主要集中在开放型商贸物流对经济增长、产业和投资的影响,特别是与进出口相关的物流活动。Chaiwoot Chaipan,Tien Dung Nguyen,Mitsuo Ezaki(2006)研究了泰国自由贸易区物流对本国经济贸易的影响,认为区内商贸物流能够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和投资增加,改善本国福利水平,其中产品和商业自由化程度对其收入分配起决定性的影响。Dov Mishor(2006)研究了以色列商贸物流对以色列国内产业增长和结构的影响,发现开放型商业能使以色列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快速增长,以色列过去15年的经济经历了从生产低、中等技术的产品到主要依靠高科技产品的转变,与商贸自由化关系极大。Innwon Park(2003)运用CGE模型定量分析了韩国-中国-日本三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认为自由贸易区物流能够增加三国的实际GDP。Young-Han Kim(2007)认为,开放型商业流通会增加集团内垂直FDI。韩国-中国自由贸易区将导致集团内水平FDI流向韩国而集团内垂直FDI流向中国。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贸物流园区的集群效应和区域经济的互动效应。在研究物流园区集群效应方面,黎继子等(2006)提出的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的三种模式,并对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涉及到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曾路(2007)提出了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物流需求的发展来调整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战略。王静(2008)研究了产业集群式的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之间的演变规律,证明了集群的供应链组织续衍可以实现商贸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优化和整体提高。在商贸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邹辉霞(2003)探讨了商贸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及涓滴效应,研究了商贸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的极化效应及政府的均衡机制。
但上述国内外文献的局限是缺乏以我国内陆地区现代物流为对象的研究,结合湖北实际开展商贸物流的研究文献更少。现代商贸业的竞争已经从简单的顾客之争、规模之争转向深层次的效益之争,那么商贸企业的效益究竟从何而来?被称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不仅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成为现代商贸企业发展核心动力之所在,被看作是国内流通业下一个竞争焦点,也是新常态下湖北商贸物流业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湖北商贸物流业对湖北乃至长江经济带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就显得更为必要。
湖北商贸物流提升现代流通服务业水平及创新功能分析
据统计,国内企业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不畅而造成的成本损失每年高达25000亿元,商贸物流效率亟待提高。湖北与沿海地区相比,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辐射区域有较大的差距,规划布局相对滞后,小而全、大而全及重复建设较多,与现代流通产业关联度不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状况。
在新常态下,湖北商贸物流业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无论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还是沿海地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先行先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和高端制造五大产业必然对内陆商贸物流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其发展离不开内地商贸物流的发展和支撑。这将为湖北积极打造内陆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发展商贸物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争取最有利的资源条件,扬长补短,认识湖北与沿海商贸物流业的差异十分重要。湖北与沿海主要省市商贸物流发展的条件对比如表1所示。
在大数据时代,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打破行业的界限。一方面,它打破了商业物流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实现了对传统商贸物流业务的优化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由商贸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提供、存贮等一系列相互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商贸物流信息系统处在物流信息不断传递的动态之中,有利于湖北形成良好商业流通运行环境,促进商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更有效地利用好湖北商贸物流资源。湖北商贸物流发展对现代流通服务业水平的提升作用是由其功能属性决定的(见图1)。
除图1所示基本功能和效应之外,商贸物流的发展,在促进湖北大商贸、大流通的联动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方面,之所以能够使湖北融入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因为有着其内在的机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源配置机理:商贸物流服务覆盖流通业商品、资本和技术领域
沿海省市经济开放度高,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先行先试带动起来的流通业的发展,对湖北商贸物流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方面:自由贸易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境外货物将自由地进入“一线”区,其便利的贸易条件和政策环境加快了货物流通速度,为湖北商贸物流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沿海省市商贸物流服务以互联网技术和国际信息为基础,灵活的商业方式及运输的现代化,将促进湖北以产品配送为主业,逐步形成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进出口为依托的新格局;沿海省市商贸物流由过去单纯商品转运中心转变为现代商业供应中心、大型枢纽港口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大型多功能综合物流中心,为湖北商贸物流对接沿海省市商贸物流,发挥配置国内外商品、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湖北商贸物流在中部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
(二)环境优化机理:商贸物流服务促进现代流通服务业结构不断改善
现代物流发展证明,商贸物流的增加值来源于与其相适应的服务业结构,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商贸物流服务不仅促进湖北地区商品的集散和周转,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加,也将提高流通业规模化程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商贸物流服务推动湖北流通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转移,优化服务业结构;商贸物流服务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法律和市场化要求,并在改造湖北传统流通业上发挥示范效应,大大提高湖北流通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商贸物流服务打破国有企业对若干流通业部门的垄断,促进沿海先进企业在湖北集聚,加快湖北流通服务业改革开放的步伐。
(三)产业协调机理:商贸物流服务推动区域流通服务关联产业深度合作
商贸物流发展与商业流通体系的变革和商业流通组织的现代化关系紧密。湖北商贸物流将商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紧密结合,将加快湖北产业融合、转型、协调和升级。首先,湖北商贸物流发展可以通过沿江通海、高铁和航空运输,把国内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闽南三角地带连成一片,成为中部地区联系东西南北商贸物流的重要支撑点;其次,推进湖北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专业化,吸引众多跨国和沿海大中企业把湖北定位为“中三角”核心供应链枢纽,加快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提高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提高运营效率;最后,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资产连接、协议合作等方式来完善服务功能,并结合成为企业集群,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将加快湖北商贸物流业和服务经济的发展。
(四)技术外溢机理:商贸物流服务实现流通服务业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技术进步驱动现代新兴服务业承载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促进更多的“服务”产品走向“知识化”和“信息化”。首先,商贸物流服务将加快高效的物流共同数据(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建设速度,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功能,推进与互联网相关的商贸物流企业快速发展。例如:以物流流转数据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信息收集、仓储库存控制为主要功能的条形码系统(BAR-CODING)、以物流流程监控为主要功能的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装备技术RFID(自动识别)运用、EC(电子商务)物流和IT(信息)物流系统的发展将与物流服务发展基本同步;其次,商贸物流服务发展引进国际先进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和作业流程等,提高了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水平;最后,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企业集团。战略投资方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营销策略为改变湖北商贸物流传统经营模式,增强商贸企业发展后劲,打造物流品牌优势,优化湖北企业主体,起到积极作用。
(五)模式创新机理:商贸物流服务发展提升流通服务业发展水平
商贸物流服务发展必须有相匹配的制度环境和运行模式。包括商贸物流标准化理念与知识普及、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的制定推广,实行主辅业分离、剥离或外包物流、推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准时配送(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务等。
在未来一段时间,湖北商贸物流如果能够在“升级版”的机制和模式中发挥优势,不仅能有效降低商贸物流企业的成本,在信用基础上建立企业间的契约机制,结成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集成化供应链,而且还能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的畅通无阻,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及整体的绩效,淘汰低效率的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支撑。同时,避免政府滥用行政权利和发生腐败行为,形成良性循环,推进湖北的市场化改革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湖北商贸物流发展促进流通服务业制度创新的路径
商贸物流服务实现制度创新,形成创新动力和优势,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政策导向化——商贸物流服务政策协调和体系健全
湖北商贸物流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鉴于湖北与沿海地区发展的差异,必须做好商贸物流政策的促进、协调和管理设计。例如内外物流服务就有一系列的边界区别甚至政策冲突,有效协调物流服务制度内外关系,构建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有利于商贸物流服务与社会物流协调发展,保证有形物质空间位移和服务供需良性互动;积极做到宏观设计与微观深入紧密配合,有利于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相互结合,加强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维护竞争性领域的市场秩序,为商贸物流行业和企业提供高效的政策保障。这也是促进湖北商贸物流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信息网络化——商贸物流信息系统发达和渠道畅通
湖北商贸物流服务信息网络化是指专业性和商业性信息网络的集成,包括全球性物流信息网络、全国性物流信息网络或地方性物流信息网络等。它支配企业的综合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系统、库存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和订单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创新湖北商贸物流经营模式,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是解决物流企业高成本、低效益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湖北商贸物流服务信息网络化就是提供实时性、动态性、准确性较强的物流信息,对生产、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内外信息中介和组织的特殊作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延伸物流服务信息链。
(三)交易便利化——商贸物流供需主体成本最小和利益最大
湖北商贸物流服务要建立快捷高效的交易管理和信用系统,必须引进和培育大项目、大平台、大客户,降低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营效益。同时,整合和改造提升现有商贸物流专业批发市场、仓储设施,加快发展专业市场,整合企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物料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流程,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不同交易主体应该共同接受和遵守交易规则,包涵履行合同、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公平买卖、规范交易、诚实守信等。政府公共管理要创新完备的政策体制,优化安全、高效的营运环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特别是避免监管重复和冲突,推动商贸物流产业链中成员实现利益共享,兴利除害,建设可复制、推广的营运标准和规范,激发市场活力。
(四)组织规范化——商贸物流服务机构健全和行为规范
湖北商贸物流服务涵盖面广,包括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中介及综合服务产业组织。顺应商贸物流发展新趋势,不仅要实现商贸企业之间的联动,还要推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物流企业联动,形成东西呼应、区域协调、布局合理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因此,湖北商贸物流服务迫切需要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组织和机构,包涵中外物流合资、合作企业和物流联盟组织等。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需要依法依规行事,引导产业集群及物流服务组织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搭建营销网络,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品牌、技术、研发等战略性资源,实现商贸物流服务企业经营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型升级。
(五)人才优良化——商贸物流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和流动合理
人才优良化包括实现人才供需平衡与流动的合理化、市场化,也包括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培养相结合,使物流服务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相互衔接,合理流动,达到最优配置。商贸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有知识和实践的难度,也有培养周期的长度,甚至可能存在物流人才链断裂的现象。湖北商贸物流必须从战略高度设计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细化物流需求层次,界定人才标准,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此外,争取政府物流人才培训资金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业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为打造一支既懂商贸物流供应链管理,又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人才队伍提供良好条件。
总之,我国商贸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组织化、国际化趋势将加快湖北现代服务业制度创新,其意义和作用绝不仅限于商贸物流领域,它对实现湖北经济发展和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Chaiwoot Chaipan,Tien Dung Nguyen,Mitsuo Ezaki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Its Impacts on Growth, Povert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Case of Thailand Discussion paper 147,1-44,2006-09 Nagoya University
2.Innwon Park. A CGE Analysisof a Korea-China-Japan Free Trade Area,Economic Papers,2003 - 210.104.132.41
3.Dov Mishor. Free Trade Agreements as a Vehicle to Growth:The Israeli Experience,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Issue 3 (2006)
4.Young-Han Kim.Impacts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industrial relocation through FDI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7, vol. 29
5.黎继子,刘春玲,常亚平,李柏勋.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发展的耦合分析——以苏州IT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6(1)
6.曾路.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与相应的物流园区建设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2)
7.王静.基于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组织与物流园区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
8.邹辉霞.物流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J].商业时代,2003(5)
9.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10.冯珏曦.上海自贸区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4(6)
11.苏晓玲.我国商贸物流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物流,2010(7)
12.中国商贸物流行业前景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R].(2015-2020年)http://www.cntrades.com/b2b/bjcyyjy/sell/itemid-3616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