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区域智慧物流的长效机制探讨
2016-03-30郝书池姜燕宁
郝书池 姜燕宁
内容摘要: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保障体系、运行体系和绩效体系四个方面。本文从意识、社会需求、经济利益、政府政策、环保、技术进步等多方面探讨动力机制;从组织、制度和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机制;从发展环境、发展能力、系统效率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系统化的区域智慧物流运行体系。
关键词:物流 区域智慧物流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3.4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现状
智慧物流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整合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为手段,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及动态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系统的“智慧”决策,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智慧物流一般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和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有关智慧物流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琳芝(2011)、丁俊发(2014)、王之泰(2014)阐述了智慧物流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指出发展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和切入点;黄国兴(2011)、石亚萍(2011)、王继祥(2012)、喻四华(2013)重点探讨了GPS、GIS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范春(2012)、汪传雷(2013)、范真荣(2013)、龚关(2013)、罗人述(2014)提出了智慧物流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分析了其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构成等问题;杨健(2012)、党建民(2012)、王成林(2013)、张春霞(2013)、应俊耀(2013)分别以宁波、徐州、北京、河北等地为例,探讨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但是,“智慧物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涉及到目标协同问题、体制问题、组织问题、管理问题、系统运行问题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智慧物流的发展与企业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在目标、功能、结构、体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长效机制
构建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动力机制、保障体系、运行体系和绩效体系四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一)动力机制
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主要方面。内因包括意识自发力、社会需求拉动力和经济利益驱动力,外因包括政策引导力、法律法规强制力和技术进步促进力,如图2所示。
(二)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提高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智慧物流建设的积极性,创新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主导、企业主导和多种“混合”等运作模式。政府、行业、企业成立发展智慧物流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
制度保障。政府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制订总体发展规划;成立智慧物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智慧物流行业标准和规范;出台智慧物流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检查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
资源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允许社会其它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重视高校智慧物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企业重视对智慧物流人才的引进、培养。
(三)运行体系
区域智慧物流运行体系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见图3):
智慧物流项目。包括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企业、智慧配送中心等,以项目为载体,由点到面,通过示范和推广,推动区域智慧物流建设。
外接系统。实现区域智慧物流系统与海关、检验检疫、金融、工商、税务等政务系统的对接,完成数据交换和服务整合;与制造、商贸、物流企业智慧物流系统互通,实现物流的透明可视化管理。
标准和规范。包括物流信息交换基础标准、共建基础网络交换指导性文件等,以及标准代码管理、标准文档管理、标准的发布和检索等管理工作。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手机、视频电话、呼叫中心、PC、摄像头、RFID、传感器、智能卡、GPS、条形码为感知层,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对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进行集成,形成“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并通过系统优化技术,利用资源池中的资源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达到“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目的。但是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涉及跨平台、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信息整合,如何实现互联互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包括数据交换平台和服务整合平台。
专业信息平台。包括集疏运信息平台、工业物流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危险品、冷链、特殊商品、生产要素市场等)。
物流专业服务平台。包括GPS平台、GIS平台、RFID中心、可视化智能管理中心、信用中心、CA认证中心等。
其它相关信息平台。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和邮政相关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核心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运输市场、第四方物流平台、电子支付平台);智慧物流应用(路径优化、在线调度、配送智能化和可视化);智慧供应链、产品智能追溯、危险品运输监控、供应链金融服务、云计算SAAS服务、业务统计与决策支持等。
(四)绩效体系
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从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环境、发展能力、系统效率三个方面设计开放式问卷,并进行专家访谈。整理访谈问卷,设计预试问卷量表,进行初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初试问卷,修正量表,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调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限于篇幅,略去实证研究过程,结果如表1所示。
2.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第一,专家采用1-9的标度打分,构造判断矩阵A=(aij)n×n。
第二,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W=(W1,W2,…,Wn)T ,其中,,
第三,结果检验。当CR<0.1时,检验通过,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否则重构判别矩阵。其中(RI查表可得),,,(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结果如表1所示的权重项。
3.基于TOPSIS方法的区域智慧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指标的规范化处理。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则评价的原始矩阵为A=aij,其中i=1,2,…M,j=1,2,…N。得到规范化矩阵B=bij,其中。
计算加权规范化矩阵:C=Cij=W×B
计算S*i和S 0i:
,,其中C +为C中每列最大值,C-为每列最小值。
计算与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结果大的为最优方案。
结论
智慧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动力机制、保障体系、运行体系和绩效体系四个方面系统探讨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智慧物流发展理论体系。城市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物流,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智慧物流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智慧国家建设提供新切入点,而长效机制的构建则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石亚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J].物流技术,2011,30(9)
2.范春.区域性智慧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与设计[J].电子政务,2012(7)
3.龚关.信息技术视角——构筑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9)
4.罗人述.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5.赵莉琴,郭跃显.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
6.吕璞.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对大连市的实证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