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外冲突检验职业化真伪

2016-03-30方正宇

新体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联赛职业化赛场

方正宇

CBA总决赛期间出现球员与球迷在场外互殴的场景,即便放眼国际体坛,也是闻所未闻的出格事件。对于部分辽宁球员与四川球迷之间的孰是孰非,外界存在着不同角度的解读。但究其本质,这次事件是对中国体育职业化真伪程度的一次严厉考问。

以1992年中国足协召开的红山口会议为起点,中国体育逐渐进入到一个言必称“职业化”的时代。足球从甲A发展到中超,篮球被贴上“CBA”这个职业化标签。除此之外,乒乓球、围棋等项目也相继开始职业化改革。伴随着职业化的进行,无数球员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高薪,赛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原先不敢奢望的高水平外援。

然而,看似繁华的表象之下,未必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职业体育的意义。所谓的体育职业化,就意味着从球员、教练到其他从业人员都依靠体育项目为生。与专业体育时代相比,他们的收入不再来自财政拨款,而是由俱乐部支付。更进一步来看,俱乐部支付工资又建立在相信投资体育能够获得回报的基础上。这里所指的回报,既包括现场观众购买票款的支出,也包括外界关注为俱乐部乃至企业带来的曝光度提升。所以,职业体育的本质就是社会公众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养活了球员。

正因为如此,在任何一项成熟的职业联赛中,都会对球员攻击“衣食父母”的行为给予严惩。在英超赛场上,坎通纳由于飞踹水晶宫球迷而被禁赛8个月。在NBA历史上,奥本山宫群殴事件导致9名球员总共被禁了140多场比赛。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赛场范围内的斗殴行为才会受到严惩。今年1月,快船大前锋格里芬曾在餐厅内殴打一名工作人员。尽管斗殴并非在比赛场馆内,仍然遭到了来自联盟和球队的重罚。道理很简单,既然联盟和球队的收入来自于社会公众,那么无论是否比赛期间,都不能允许任何伤害社会公众的行为发生,否则就会动摇职业联赛的根本。

回过头看,近年来之所以接连在CBA和中超赛场上出现各类球员与球迷之间的冲突事件,关键还是球员乃至整支球队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生存基础。哪怕是在系列赛中看似立场不同的对方球迷,其实同样为职业联赛发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动力,最终转化为球员们享受高薪待遇的必要条件。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在赛场内外遭遇球迷的种种谩骂固然很难受,但既然这是一项职业,球员必须具有超乎常人的涵养和忍耐力,而非肆意放纵情绪地投入到冲突之中。

当然,要求职业球员选择克制和忍让,并不等于认同那些不文明球迷的举动。对于职业联赛来说,“足球流氓”之类的群体历来都是可怕的威胁,历史上甚至曾经因此出现过无数惨案。问题在于制止这些不文明球迷的言行,不能仅依靠道德层面的谴责,更需要在制度层面预防和惩戒,这同样是衡量职业化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发生在辽宁球员和四川球迷之间的冲突,祸根在于一个极为不职业的安排:参加总决赛的两支球队居然被安排下榻在同一家酒店,原本准备为主队庆功而聚集在门口的四川球迷迎面遇到了刚刚返回酒店的辽宁球员。在如此危险的状况之中,酒店门口居然没有布置足够的安保力量来隔离,导致双方处于可以直接接触的状态。看似偶然爆发的星星之火,最终蔓延到其实具有必然性的燎原程度。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职业体育近年来在投资、创收以及收视等外部数据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更加考验“内功”的基本理念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远没有真正达到职业化的要求。需要从本次冲突事件中吸取教训的远不止那些直接参与冲突的球员和球迷,更多职业联赛的参与者尤其是管理者都应当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体育职业化的意义。否则,寄托在“伪职业化”基础上的繁荣昌盛恐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猜你喜欢

职业联赛职业化赛场
浅谈国内电子竞技职业联赛的传播策略
波兰足球运动研究初探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