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随着新中国诞生
2016-03-30
受访嘉宾:郝克强,今年87岁,《新体育》杂志创史人之一,原总编辑。采写 柏强
新体育:《新体育》1950年7月问世时,为什么取这个刊名?
郝克强:这个刊物是随着新中国而诞生的,新中国应有自己的一本体育刊物,反映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用了这个刊名。
新中国成立头一个月,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了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归团中央管,主任由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兼任,副主任、秘书长由团中央秘书长荣高棠兼任。在体总会议上决定创办《新体育》杂志,这也是体总抓的第一件事。
新体育:您是怎么参加到《新体育》创办工作中的?
郝克强:当年,我正在河北良乡中央团校学习。我们班上有位叫曾宪越的同志,是武汉体专毕业的,他被调往体总工作。没想到,不久组织上通知我也调到体总,负责筹办《新体育》杂志。后来才知道是曾宪越同志推荐了我,他知道我在上海交大时办过交大生活报。
新体育:当时您愿意来吗?
郝克强:不乐意。一是自己原本是学水利的,志向是建设三峡,没有学过体育专业,怕难以胜任;二是觉得搞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的,往往被人看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多大搞头儿。可组织的决定不能不服从,1950年3月,我就前往位于北京王府井南口的全国体总筹委会报到了,由此开始《新体育》的创办工作,当时我才20岁出头儿。
新体育:当时的主编是谁?
郝克强:是北京大学体育教授林启武。我是常务副主编,不久我成为主编。
新体育:创刊初期,编辑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郝克强:组稿太困难了。那时中国体坛人少、场地少、比赛少,报刊资料更少,作者很难找,第一期的作者几乎全是大中学校的老师,内容多是体育教学和技术介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还有从苏联翻译过来的文章。创刊号的稿件差不多组织了半年才齐备。刊物的重要稿件和目录由荣高棠同志审改。他工作很忙,但每篇文章都看得认真仔细,从观点到文字都亲自动手修改。他反对空洞、浮夸、啰嗦,使我们这些缺乏实际锻炼的学生出身的人受教很深。
第一期上刊载了朱德总司令、郭沫若、李维汉、马叙伦同志的题词。朱老总的题词是“提倡国民体育”。发刊词是轲犁同志起草的,他当时是体总的秘书。内文中还有夏翔、马约翰、牟作云等体育界教育界人士的文章。
新体育:当时是谁报请中央,请毛主席题写刊名的?
郝克强:是荣高棠同志。当时,毛主席亲笔写的“新体育”三个字一共有四组,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有一组上画了个圈。刊名就用了这组字,一直到现在。
新体育:创刊号封面、封底图片的选择和设计出于什么考虑?
郝克强:那时没有什么体育图片,可体育杂志的封面又不能太严肃,总得有个图画才好。选来选去,最后决定采用那个著名的古希腊奥林匹克掷铁饼者的形象。我们拥护奥林匹克精神,这个形象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当年彩色印刷困难,只能印双色。创刊号封面用的是红色,以后每期变换颜色,用了好几期。
至于创刊号封底为何选用一名战士提枪跨越障碍的图片,我记不清了,应当与当时我国还没有完全脱离战争环境有关。
新体育:创刊号的发行情况怎么样?
郝克强:《新体育》的出版发行工作当时由青年出版社承担。创刊号印了一万册,很快售完了,后又加印了5000册。到当年底,每期发行近两万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东长安街体育场看球,当时任团中央副书记的廖承志同志坐在我旁边。他问我《新体育》的发行情况,我告诉他后,他吐了一下舌头,笑道:“很不错,过去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号称10万份,其实不到。你们刚办刊就有这个数,有干头儿,好好干!”
新体育:对办体育刊物,您从觉得“没搞头儿”转变成“有干头儿”,大约在什么时候?
郝克强: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干着干着就觉得有意思了。特别是1952年,我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干事,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就感觉体育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很有搞头儿。直到退休,我也没离开过《新体育》。现在退休多年了,我有时还翻翻看看这本杂志。
新体育:从创刊到现在,《新体育》走过66年,出刊800期。作为元老,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
郝克强:希望你们能努力办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