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学效果五维度之测评
2016-03-30陈富王嘉毅
陈富 王嘉毅
摘 要: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对于检测教学运行状态、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运用甘肃省1 679名本科生评教的经验数据,对其专业必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被评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升学生学习价值感是今后优先追求的目标;校际间教学效果差异显著;教师性别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教师职称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职称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今后应该继续贯彻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
关键词:大学;教学效果;学生评教
一、问题的提出
重视微观教学过程方面的研究,包括课程、教材、教法,也包括评估,等等[1]是我国高教研究界应该重新重视的一个方面,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持续了解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及其寻求改进措施和方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评估从评价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管理者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几种类型。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学生评价教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学习科学的发展对人们认识的不断刷新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逐渐被认同和接受,教育学术界及研究领域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观念也逐渐得以确立。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尤其是重视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学生所反映的意见[2]在“回归大学的根本”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是对此观点的一次深入认识和实践尝试,并拟从学生认识和切实感受的角度,对其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来自于孟庆茂等研究者改编、修订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版)”[3-4]。“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原版问卷总共包含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群体互动、人际和谐/爱生、知识宽度、教学管理(考试/评分与作业/阅读材料)、功课量/难度等7个维度,共有28个题目。在正式施测之前,本研究还在正式调查群体中进行了预调查,以此作为修订正式问卷的基础。之后,研究删去了教学管理维度的题目,并合并了群体互动和人际和谐这两个维度,合并后统称为师生互动,共保留了原问卷中的23个项目和5个维度,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以此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
2. 数据采集与处理
由于能力所限,本研究只对专业必修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测评,并未对其他类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收集数据。共发出问卷2 000份,收回问卷1 853份。
研究的经验数据来自于甘肃省3所普通高等院校的1 679名本科生。为了叙述方便,现将其分别编号为A、B、C三校。其中A、B两校属于省属大学,C校属于中央部属高校。A校是一所以师范为主的大学,B校是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C校是一所综合性普通大学。
三、结果与分析
1. 教学效果总体得分中等偏上
教学效果总体得分是本研究首要关注的问题。通过教学效果的总体得分可以从整体上监测高校教学效果处于何种水平。
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学效果总分平均数为3.75,略高于理论中值3。这可以反映出被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开来看,被评价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得分最高,为3.93学生的学习价值感(3.61)和师生互动(3.65)这两个维度得分最低。
2. 不同学校间教学效果差异显著
每一所大学都是一个独特的有机体。不同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文化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拟揭示不同校际之间其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其成因。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评价的三所大学中,其被评价的教师在教学效果的总体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B校的得分显著高于A校和C校。这可以表明B校教学效果显著优于A校和C校。之所以会出现B校教学效果显著高于A校和C校的现象,是与B校近年来对本科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分不开的。且B校的这种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会逐项落实到非常具体的细节工作中,在全校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B校在2013年以教学方法为主题召开了全校性的交流会和研讨会,并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该校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工作来抓。在访问中也可以发现,B校反映其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准备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A校和C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校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等次,这可以反映出B校在教学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良好经验,且这种良好经验和做法在随后的这几年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3. 不同性别教师间教学效果无显著差异
教师的性别是否会影响其在教学效果的评分是本研究探讨的第三个话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性别对教学效果是否产生实质性影响及产生何种影响在大学教学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也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在知识宽度上男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外,其他四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一发现与较早时期的一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该研究也表明教师背景变量中的性别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效果无显著影响[5]。
4. 不同职称教师间教学效果差异显著
刘红云和孟庆茂较早时期的研究还表明,被评教师的职称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也有显著影响[5]。据此,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职称教师间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从数据可以看出,就“师生互动”而言,在不同职称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讲师的得分显著高于副教授;就“知识宽度”而言,在不同职称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职称的提高,教师在“知识宽度”的得分上也越高;在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晰性和功课量这三个维度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教学效果的总体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也表现出职称越高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得分越高,反映出职称越高的教师其教学效果越高。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的重要精神已经部分地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本研究以甘肃省高校为例,以本科生为评价者,对其专业必修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测评。对于从学生视角认识和评价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了解样本校教学效果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整改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学习价值感方面,是样本校今后优先要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现有教学质量的高低,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工作中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今后应该一如既往地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本研究也反映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即教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其他职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一看似不言而喻的现象,恰恰反映出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和可贵价值。那就是:越是坚持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学校及所在院系或专业,其取得的教学效果越好,这也恰恰是本科生非常渴望得到的,也将是他们在本科学习生涯中能够获得的最为宝贵的学习经历之一。这意味着今后应继续扩大落实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本科生授课的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要更加重视微观教学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7):1.
[2] 潘懋元. 从“回归大学的根本”谈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4):1-2,9.
[3] 孟庆茂,刘红云.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7-619.
[4] 课题组. 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对赣南师范学院20名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66-68.
[5] 刘红云,孟庆茂. 教师背景变量对教师教学效果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70-75.
[责任编辑:周 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