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亚段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2016-03-30欣陈文汪华杨雨然林祉鑫
赵 欣陈 文汪 华杨雨然林祉鑫
(1.成都理工大学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亚段油气地质条件分析
赵欣1陈文2汪华2杨雨然2林祉鑫3
(1.成都理工大学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西南石油大学)
摘要四川盆地雷口坡组雷一段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较低,除川东卧龙河、川中磨溪雷一1气藏外,盆地其余地区尚未在雷一段获得规模储量,剩余资源量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一1亚段为颗粒滩相沉积,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晶间(溶)孔和粒间(溶)孔;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形成的泸州古隆起,造成该区雷一1期滩相储层经历表生岩溶作用形成优质储层,而且使雷一1储层与上覆须家河组烃源岩形成对接,有利于油气侧向运移。该区断层、裂缝较为发育,可沟通二叠系烃源层和上三叠统烃源层,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区内圈闭众多,圈闭面积较大,闭合度高,有利于油气聚集。图6参6
关键词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亚段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带
0 引言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天然气资源量为8200×108m3,目前仅探明3个气藏,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较低,剩余天然气资源量巨大[1]。磨溪、卧龙河雷一1气田已累计生产数十年,气田稳产时间长、开发效果良好,累计生产天然气百余亿立方米。本文通过对雷一1亚段含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对孔滩含气构造的解剖,认为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口坡组成藏组合优越,是四川盆地雷一1亚段较有利的勘探区块。
1 储集条件
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一1亚段钻井取心较少,塔17井雷一1亚段岩心岩性为一套针孔状白云岩,微裂缝较发育,物性分析孔隙度最大为22.71%,最小1.0%,平均11.7%。此外,塔5、音7井等多口钻井在钻遇雷一1亚段时出现钻速加快、放空、蹩跳钻,并有井漏、井涌现象发生。
1.1颗粒滩相是储层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雷一1期,四川盆地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台地内相对凸起的高地上形成了台内鲕滩、砂屑滩等沉积微相(图1),高能沉积的颗粒岩类是有利于储层发育的岩类。泸州古隆起西缘大面积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有利于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溶蚀次生孔隙,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图1 四川盆地雷一1亚段沉积相平图
1.2多期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
(1)准同生期溶蚀作用
滩相颗粒灰岩经混合水白云石化形成颗粒云岩,产生大量粒间孔,成为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的主要通道,形成大量溶蚀空隙,岩心上见针孔发育,薄片观察储层段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均发育(图2)。
(2)表生期溶蚀作用
雷口坡组沉积后,四川盆地受印支运动影响,地表抬升暴露于地表,发生表生岩溶作用,雷口坡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侵蚀,从泸州古隆起中心向周缘方向,雷口坡组从完全被剥蚀逐渐过渡到地层大部分保存完整(图3)。
图2 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亚段储层图版
图3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沉积前古地质图
泸州古隆起下斜坡威远曹家坝剖面雷一1亚段可见顺层分布的溶蚀孔洞,薄片观察见扩溶缝和沿缝发育的扩溶孔(图4),表明表生期岩溶对雷一1亚段先期形成的孔隙层有一定程度的优化改造,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观音场、大塔场等地区处于岩溶上斜坡,是风化壳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在钻井过程中见到了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
图4 威远曹家坝剖面雷一1亚段表生岩溶对早期储层的再改造
2 烃源条件
雷口坡组典型气藏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特征以及储层沥青分布等特征表明雷口坡组气藏具有多源混合成因的特点[1-2]。除雷口坡组本身烃源岩外,雷口坡组气藏的供烃层系主要有两套:①上覆的须家河组烃源岩;②下伏的上二叠统烃源岩[3]。
3 油气运移通道
雷口坡组为局限台地沉积,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石灰岩和膏盐岩,厚层的膏岩阻隔了烃源的垂向运移,是否具备沟通烃源与储层的运移通道是雷口坡组能否成藏的一个重要条件[4]。
泸州古隆起形成的风化壳为雷一1亚段储层与上覆烃源层的直接接触提供了条件:①雷一1亚段储层的上覆地层被剥蚀,使得储层段与须一段烃源层直接接触,天然气从上往下倒灌,形成典型的“上生下储”;②风化壳可以使储层与烃源层侧面接触,发生侧向运移。
晚成岩阶段的构造作用不仅可形成储油气的背斜圈闭,断裂产生的构造缝和层间缝使得深部二叠系的烃源以断层为通道垂向运移进入雷一1亚段储层。李延钧等通过对自贡西部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组成及其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和综合分析,认为孔滩、麻柳场、大塔场等构造的一些井区,表现为须家河组气源和深层气源混和的特征[5]。
总之,除了裂缝沟通下伏烃源,形成“下生上储”配置外,由于储层距须家河组烃源近,受古隆起影响,可形成“上生下储,侧向运移”的良好生储配置关系。
4 圈闭条件
从目前四川盆地内雷口坡组勘探成果看,雷一1气藏均为构造圈闭气藏,气藏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形成的有利圈闭。泸州古隆起西缘雷顶存在观音场、孔滩、大塔场、麻柳场和兴隆场等构造,其圈闭面积大,闭合度高,有利于油气聚集。
5 孔滩构造雷一1亚段气藏分析
孔滩构造孔7井中测产气21.53×104m3/d,完井酸化测试产气51.71×104m3/d,孔22井完井酸化测试产气6.27×104m3/d。因H2S含量高,孔滩雷一1气藏未投入开发。从孔滩构造T2l11亚段气藏含气范围分布图(图5)可以看到,处在低部位的孔11井、孔23井、孔25井、孔10井、孔21井产水,该气藏为一个有边水的构造圈闭气藏,水型为CaCl2型,气藏保存条件较好。
孔滩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期沉积的雷一1亚段颗粒滩,经过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储集空间;随着泸州古隆起的逐渐抬升,古隆起核部地区雷口坡组剥蚀殆尽,孔滩地区处于岩溶斜坡,表生期岩溶作用进一步优化了雷一1亚段储层的储集性能;上三叠统须一段烃源岩覆盖在雷口坡组风化面上,其生成的油气通过侧向运移向雷一1亚段储层提供烃源;此外局部发育的断裂系统使下二叠统的烃源向上运移;喜山期圈闭形成,油气聚集成藏[6](图6)。
图5 孔滩构造T2l11气藏含气范围分布图
图6 泸州古隆起西缘雷一1气藏成藏演化模式图
6 含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从泸州古隆起西缘地区雷一1亚段生储盖的组合关系来看,上三叠统须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除了满足自生自储成藏的需要外,还通过侧向运移向下伏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储层提供烃源,形成雷口坡组气藏;此外,上二叠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也可通过裂缝系统、断层等通道运移到雷一1亚段储集层中成藏。该含气系统的储集层系为雷一1亚段,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广泛分布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的泥岩和致密砂质泥岩构成了良好的区域性盖层,须一段的海相泥页岩、雷口坡组内部发育的泥页岩层、膏盐岩层以及致密灰岩层等层段均为直接盖层,生储盖组合良好。
泸州古隆起西缘构造圈闭发育,除孔滩雷一1含气构造外,还发育大塔场、观音镇、青杠坪等构造,其闭合面积大,闭合度高,具有与孔滩含气构造相似的成藏条件,是雷一1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参考文献
1陈盛吉、朱华,苑保国,等.四川盆地烃源条件与油气资源潜力研究[R].内部报告,2014.
2李志高.川西雷口坡组找油气前景[J].天然气工业,1993,13(2): 28-33.
3陈盛吉、张鉴,万茂霞,等.四川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评价[R].内部报告,2010.
4曾伟、谭秀成、李凌,等.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R].西南石油大学,内部报告,2009.
5李延钧、曹利春、罗迪,等.自贡西部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来源[J].四川地质学报,2012,12:400-404.
6汪华、黄东,石学文,等.四川盆地中西部雷口坡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R].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报告,2013.
(修改回稿日期2015-11-01编辑王晓清)
作者简介赵欣,女,1994年出生,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在读学生。地址:(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一段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资源勘查专业。电话:13658070529。E-mail:4558904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