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允许孩子不爱上学

2016-03-30俗竹

家庭生活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上学爸爸妈妈幼儿园

文/俗竹

父母必读

允许孩子不爱上学

文/俗竹

五岁半的嘟嘟,上幼儿园一年了,按理早已过了适应期,但是除了最初的新鲜感,小家伙几乎每天都会问:“我为什么要上学?我不喜欢上学,我不要去上学嘛!”妈妈给她不停地描绘上学的美好蓝图,却发现,越说上学好,嘟嘟越排斥,总是千方百计告诉妈妈,上学不开心。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停地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劝解,也坚持不了多久又会故伎重演;用好吃的好玩的作为上学的奖赏,也渐渐失去了诱惑力。妈妈很苦恼,很想让嘟嘟喜欢地去上学,希望看见她能开开心心地和妈妈道别。嘟嘟违心地上学,妈妈很担心她会厌烦,会有不好的后果。嘟嘟会察言观色,知道妈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于是,经常出现,一大一小两个人,一筹莫展地在那里唉声叹气:“不喜欢上学怎么办呢?”

其实真相没那么糟糕

孩子为大,安全为先。为了确保孩子身心健康,我们让妈妈采取观察幼儿园监控、侧面了解同学,和老师沟通等方式,仔细推敲一番下来,惊奇地发现,尽管嘟嘟每天都说不喜欢上学,但是在幼儿园里,没有沉默、孤僻、反抗、哭闹等症状,甚至总结下来,还觉得她能吃能喝,能睡能玩的!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妈妈长出一口气,开始暗自嗔怪:这孩子难不成就是为了折磨妈妈才这样说?

这倒真的不是嘟嘟的特例,而是很多幼儿园甚至小学生的一个常见的事实。我们的愿望是孩子在学校里可以阳光灿烂地生活,好好地学习、长大。在他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从家庭的圈子里走向人群,最初,我们是有无数担心的,怕她哪里不舒服,哪里不适应,怕他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表象的问题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灌输“上学多好”的理念,明示暗示宝贝们第一要上学,第二要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有N条理由证明,孩子要喜欢上学才乖,你喜欢上学了,妈妈就放心了,妈妈就可以按照你喜欢上学的前提安排一系列“大事”了,你不喜欢,妈妈又不想成为不民主的妈妈,怎么当政呢?说到这里,真相也就慢慢浮出水面。其实,大部分孩子没有很强烈的不喜欢,只是被我们“暗示”了而已。

有一种好叫我为你好

我们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条件是不能反驳,还非常希望孩子能在情感上,行动上都配合,翻译过来就是:虽然是我让你做的,但是你要喜欢!比如上幼儿园,上学,延伸开来,就是学习、考试、补课、特长……其实是我们带着目的,还强迫人家喜欢你的目的,显得咱们很尊重人权。孩子呢?很真实的群体,清早起床就是没有懒床舒服,他喜欢睡懒觉,本来是人之常情,我们为他好嘛,所以必须告诫他,懒床的后果很严重:会让人萎靡不振,会让人不健康,会让人没出息,会让人没有毅力。于是,我们不允许孩子早晨喜欢懒床,那让孩子喜欢什么呢?早晨当然得喜欢上学呀!喜欢上学,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业,喜欢上学,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学文化。当然,老师喜欢喜欢上学的孩子,家长也喜欢喜欢上学的孩子。你让师长喜欢,该是多幸福的事情,让你喜欢上学,都是为你好。

可是上学确实没有自由好,因为散漫和懒惰都是上瘾的。规矩需要人遵守,这一遵,一守,就多了束缚,肯定和天性背道而驰,孩子又不傻,怎么会违心的满心欢喜呢?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学习的乐趣,也要求老师寓教于乐,可是毕竟,千百年来的至理名言也不是吃素的。比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学海无涯笑做船;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梅花香自甜暖处;十年寒窗苦,不是十年逍遥游;宝剑锋从磨砺出,不是宝剑锋从安逸得。别说小孩子还无法辨别你是不是为他好,就算他懂得了你的用心良苦,也不见得就能为了让你舒心就欢呼跳跃:上学真好!解析了不喜欢上学的正常性,那孩子不喜欢上学该处理也就迎刃而解。

温柔加蜜糖,鼓励加表扬:其实孩子们很可爱了,因为一天都能呆在一个校园,一间教室;其实孩子们很厉害了,因为每天都背着书包去上学。不喜欢也能控制自己不为所欲为,还能和爸爸妈妈表达,说出来就会轻松一下,抱怨,牢骚也是一个开解缓解的方式。为他向往自由和坚持当下点赞!

我们所做的,其实不用太多说教,有些道理多说无益,有些事就是一个约定俗成,比如,孩子就该上学。上学,是希望工程里那些孩子的一种奢望,是寻常百姓家孩子的分内之事,既是权力,也是义务,没有理由,无条件遵从。我不会因为你好好上学就表扬你,会因为你不好好上学而批评你;不会因为你按时上学就奖励你,会因为你不按时上学而惩罚你,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哪个位置都有本分,不管你多大,都得尽到本分。

所以,无所谓喜不喜欢,换句话讲,他可以不喜欢,只要他在做着该做的事就好。你不喜欢,我可以理解你,你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听听原因,帮你扫除障碍,但是不喜欢,也不能影响你上学的脚步。保留意见,该干嘛干嘛去!

这不是不近人情,也不是不体贴宝贝。这也是对他的教育,责任教育。人生在世,没有那么多为所欲为,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为所当为。就像,爸爸妈妈不喜欢上班,但是上班是我们的工作;上班时我们不喜欢堵车,但是堵车是事实;回家不喜欢做家务因为太累,可是做家务也是对成人的要求,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凡夫俗子,就得遵守柴米油盐的准则。心甘情愿也好,硬着头皮也罢,结果是一个:得去做!

既不得已为之,不如乐为之:开心点去上学,自己会舒服。既然我们大人和孩子都有任务,我们不喜欢之余,是不是可以考虑,少些牢骚,少些勉强,尽可能开心地去做事呢?既来之则安之,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喜欢了,就不会让自己为难,就会让自己愉悦,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我们不要求一下子就爱得浓烈,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接受自己的不喜欢,慢慢变成不那么不喜欢,有点喜欢,多了点喜欢,也许,某一天,就会很喜欢呢!

忽视他的懒惰,夸大他的正向资源:熊孩子的本性是很气人的。事实上,孩子们很会伪装的,他们和爸爸妈妈说不喜欢上学,往往只是在试探家长的意志,在勾引家长的溺爱。能攻克爸爸妈妈心中的堡垒最好,攻不克,人家也没损失什么。而且,很多孩子都是人精,他们会在家庭成员中,准确地挑选出耍赖的人选,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和谁说累,说不喜欢是有用的。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很会欺负那个一味对他迁就、宠爱的人,而对于那个从来不惯着他们的人,反倒很乖觉,甚至很讨好!没办法,孩子的眼睛真的是雪亮雪亮的!

最要命的是,家长因为孩子的一句“不喜欢”,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人家呢?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我亲眼见过这样的孩子:和妈妈痛哭流涕地说如何如何不喜欢奶奶,仿佛奶奶是天下第一老妖婆,可却在奶奶进门的一刹那,突然笑成一朵花,搂着奶奶的脖子说我想你;拉着妈妈的手可怜巴巴地说不喜欢上学,仿佛幼儿园和老师是洪水猛兽,进了学校,人家甜甜地和老师行礼,还会察言观色地帮老师干活!

不是孩子虚伪,不是孩子委曲求全。他们的某些需求,需要好好用心去解读,也许,只是为了一个小心思,小目的,达成与否,其实本来无关紧要。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有些问题是在家长的重视中滋生繁衍壮大的,所以呀,和小孩子,也得斗智斗勇。坚持住原则,原则,就是“为所当为”。对他试探性的祈求,轻描淡写,仅仅共情,表示理解即可,小小表示一下同情也行。然后重点看他的行动,比如走出家门就很好,走到学校就很好,每一个和上学有关的动作都及时做激励反应;对他撒泼式的抵抗选择漠视,等他发泄,可以耐下性子等,别怕浪费时间,只要你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也就一哭二闹,老虎也好,驴子也罢,终归那么几招。宣泄过后,一如既往,几个回合,他也就失了斗志,一个巴掌拍不响,咱不配合他,他也就黔驴技穷。哭过闹过,擦擦,洗洗,上学去。

坚持是本分,坚持下来是本事:当所有不太雅观,不太正统的演出落幕,日子就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也要正常生活,轨道就是家和学校,这一点他比我们都清楚。等到经历摸爬滚打,对现有的生活习以为常的时候,兴趣偷偷就溜出来了。孩子是最会找乐的,孩子哪里都能适应。只要我们不杞人忧天,他们就自然相安无事。二十一天就可以形成一个习惯,认清自己的本分,为所当为,持之以恒,那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好习惯。上学,可以不爱,做到就可以。

猜你喜欢

上学爸爸妈妈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欢乐的幼儿园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爱“上”幼儿园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上学啦
我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