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斗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北斗产业商业模式研讨沙龙召开
2016-03-30张曼倩
探索北斗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北斗产业商业模式研讨沙龙召开
2016年1月20日,北斗产业商业模式研讨沙龙在京举行。本次沙龙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共同举办,由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主持,孙家栋院士、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张玉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张春领总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苗前军秘书长等专家出席,来自政府、驻华使馆、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北斗产业园、产业联盟等100余人参与。
10位北斗产业界专家和企业家分别从国内示范应用和国际市场开拓等多个角度对北斗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商业模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北斗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自2012年12月区域运行以来,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完全满足指标要求。2015年发射了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张春领在致辞中表示,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采用新型的导航信号,星间链路和新技术体制也搭载了更高精度的原子钟,已发射的4颗新一代卫星正在进行在轨验证。根据北斗系统组网计划,2018年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除了基本系统建设之外,还联合交通运输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及军队有关部门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大约完成了700个基准站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在北京等地区进行北斗差分信号的试播。北斗产业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初期培育,国内北斗芯片模块性价比已与国外产品基本相当,销量也已突破千万规模,高精度板卡占国内市场30%,新一代北斗芯片也已经过技术攻关,目前已投放市场,能够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的应用需求。
北斗产业商业化面临机遇与挑战
沙龙上,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当下北斗产业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共性问题包括政府的指导与服务、商业模式、政策配套、融资方式等。
张玉中说到,北斗产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一方面是生产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芯片层面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产品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北斗产业园蜂拥而建,北斗成为圈钱圈地的名头。北斗系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在巨大建设成本下,实现真正商业化发展才是北斗产业的必由之路。
苗前军认为目前北斗推广应用面临着三大矛盾:①产能过剩与产能不足的矛盾,如低端产品集中价格战和高端产品巨大需求市场空白同时存在。②盲目过热与理性等待的矛盾,如全国范围的北斗产业园的建园热潮和发展滞缓。③现实需求与想象需求的矛盾,如期待的跨越式发展与实际复合增长率数据之间的差距。
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合作总监姚策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北斗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十分艰难。其中国外的排斥有:GNSS是敏感技术,除了文化冲突、管理差异等,政治压力与技术保护让中国企业很难触及国外资源;更主要的是国内的排斥:北斗产业中没有先例,第一个吃螃蟹的会被认同吗?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品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北斗产业中能否也有这样的企业。因此,政府作为管理者,其态度至关重要。姚策驰认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的重要信息基础和战略设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核心技术发展需要引起重视,而技术发展模式必须勇于尝试。
北斗产业国内推广新模式
苗前军介绍了北斗“百城百联百用” 行动计划及推广模式,“百城百联百用”的目标是覆盖范围超过全国100个以上的城市,形成全国北斗精准服务网并开发相关的应用平台。2015年“百城百联”的目标已经实现,2016年8月将完成150~170个城市的基准服务网的覆盖。但“百用”却仅仅推广了20余个项目,其中最成功的应用案例是在城市管网中的应用,现在已经覆盖了137个城市。
北京师范大学王晓军高工在题为《基于“北斗”的农业保险精确承保快速理赔解决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技术的新型快速理赔方式:由以地为主的传统评估模式转变为“天空地”一体化评估模式,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面调查得到全区域高精度评估,有效平衡成本和效率。
易通星云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龙兆康在题为《北斗星耀 物联生活》的报告中提出了“借北斗定位, 助万物互联”的观念,指出北斗是获取时空信息的空间基础设施,人类活动的信息的 80%与时间、地点有关。龙兆康表示,北斗位置服务应用市场目前已开发出相关的应用,如“小驾学车”、“易优游”。
上海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总经理陈大吾在题为《天地协同的时空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的报告中分享了时空信息安全平台的几种商业运作模式。第一种是B- to-A模式 ,主要用于位置、导航、授时、通信、遥感、信息安全等国家安全领域,军民结合,利用平台完成系统集成和数据服务。 第二种是B-to-B、B-G模式,主要用于电力、铁路、燃气、地下管网等特种行业应用。战略新兴产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成本、功耗、性能上离国外产品还有差距,只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特定行业具有应用价值。跨界系统集成,突破原有的信息孤岛,跨行业协调困难的领域具备应用前景,如农村土地确权、新能源车的全域监控、车辆健康管理、停车场建设等。第三种是B-to-C模式,该模式应在系统成熟、成本较低时才能推广,目前还处于示范阶段。
柳州天运寰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治业在题为《柳州北斗信息产业园商业模式之创新》的报告中重点指出融资创新对于柳州北斗信息产业园的意义, “融资创新”是指逐步建立健全柳州北斗产业园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如建立北斗事业金融服务机制、打造北斗事业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多元化的北斗事业投融资机制、建立北斗事业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深圳泰达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玖在题为《北斗导航系统商业模式分析》的报告中分别从北斗卫星服务数量、政府部门推广力度、民用产品开发、芯片及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用户需求六个角度对北斗产业商业化进行分析。
北斗产业国际合作新思考
北斗产业国际合作要通过合资、合作、投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各种形式,要联合相关企业抱团出海、跨国经营。
姚策驰以《企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为题分析了合众思壮对Hemisphere公司的收购案例,在稀缺资源、技术目标、进口替代、知识产权多方面都获得了收益,是我国北斗产业首个海外并购案例。对国外企业的收购,将会使国内企业基于海外市场和全球资源研究北斗、使用北斗、推广北斗,对于北斗国际化的进程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陈瑛在题为《北斗“走出去”及中泰北斗合作模式》的报告中回顾了光谷北斗以泰国为点,以东盟为面,带动周边其他国家的合作历程,目前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国家有: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墨西哥、俄罗斯等。陈瑛结合中泰北斗产业领域合作实例提出了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买卖模式,类似北斗移动CORS等大型装备可以采取买卖模式,通过北斗重大装备出口带动我国北斗企业及高科技产品出口。二是合资模式,例如光谷北斗与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将为该项目提供各类金融支持。三是众筹模式,光谷北斗与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泰国湖北商会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泰各方将整合各自的资源和行业力量,合作在泰国打造 “中国-东盟北斗科技城”。
北京数码汇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在题为《东盟北斗精密定位服务及商业模式建议》的报告中介绍了数码汇博在老挝、柬埔寨、泰国都建立了北斗CORS站为当地各个行业服务。
北斗产业商业模式对策思考
苗前军指出原先是通过销售市场的价格竞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即产品为王;跨越到通过服务链形成刚性需求,以应用需求寻找增值保障,即用户为王;未来,将是通过形成生态链,从而达到集约整合、透明交互、分建共享,即平台为王。
姚策驰指出,北斗要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服务全世界的北斗,需要吸纳、包容全世界的人才与技术,国际化的北斗必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引才引智”。北斗要加速实施国际化,需要培育北斗行业的跨国企业,也是对中国企业提出的国际化要求。这是一个艰苦的发展过程,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徐江提出了关于北斗商业模式的几点建议,一是国内北斗企业联合体、产业联盟组团出海,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二是以交通、建筑、农林、地质、警务、手机、智慧设施管理、智慧城市具体应用带动东盟发展,寻求政府支持。
姚策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也需要借鉴中国“高铁”之路,必须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道路。通过支持有实力企业的对外投资,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招揽国外高端人才和优秀的科学家,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为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海外GNSS行业进入平缓发展期,状况持续不乐观:虽拥有产品、技术专利,海外中小企业处境难、发展慢、市值低。中国企业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入、消化、吸收和转化海外技术与智力资源。
● 文_张曼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