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老人讲唐诗
2016-03-29
从《红梅赞》到《长城长》,从《雾里看花》到《前门情思大碗茶》,它们的词作者都是著名剧作家和词作家阎肃。阎老说过自己的很多创作都得益于一生最大的爱好——唐诗。阎老对什么题材的诗词情有独钟?诗词又如何体现在他的创作中?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请阎老之子阎宇、新版歌剧《江姐》中江姐的扮演者王莉一同聊一聊阎老的唐诗情怀。
父亲的一个故事让阎宇记住了“野渡无人舟自横”
阎肃一生最爱古典诗词,古典文学修养深厚,他解读的唐诗,既深刻,又通俗;既凝练精美,又朴实无华;既有真知灼见,又生动活泼;既分析诗人的情怀,又联系当下的实际。多年来,阎老也通过各种机会向年轻人讲述唐诗,也有不少人向阎老请教如何学习唐诗。应大家要求,阎老这几年精心准备,利用闲暇时光录制了《阎肃老人讲唐诗》,并由儿子阎宇将其整理成文字编著成书。
在阎宇看来,诗词是父亲一生的学问,童年时光里父亲给他讲述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唐诗故事。“我爸这辈子,我认为他的学问是在诗词上,而且他讲唐诗讲得特别好。我最早接触诗就是一本书叫《唐诗小札》,我爸当年给我包的书皮,‘唐诗小札这四个字也是他写的,其实那时候我都不认识这个‘札字。我爸说唐诗很好玩,你有工夫就看一看。我们小时候都是贪玩的,不会爱看书,但只要他看见我看这本书,一定凑过来给我讲个故事,我看到哪儿了,他就给我讲这首诗的故事。比如我印象很深的韦应物的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有一天我正好看到这儿,他就凑过来了,说这个你知道吗?当时有这么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位皇上,让大伙儿用这句(诗)画画,谁画得最好谁就是状元。其中一个哥们就拿了状元了。他说你猜为什么?我说为什么呀?他说因为大伙儿都(觉得)容易呀,画一个山涧,一条小船横过来,但是那人多画了一样东西,你猜画了什么?我想来想去说不知道,他说在船头画了一只鸟。我说这有什么关系?他说有鸟就证明船上没人,有人的话那鸟敢落在船上吗?所以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他跟你说完这个故事,你就对这句诗特別有印象。”
阎肃不光给儿子讲诗词,还给很多人讲,经常有演员到他家里听他讲诗词。谈起当时的情形,阎宇说:“等到我上小学、初中了,还经常看到有演员到我们家,周末来听老头子给他们讲讲诗词,讲完以后会说,你爸就像刚从唐朝回来似的,好像老杜是他二舅,觉得就是那么熟。”
一个“敢”字不好找,慧眼“借”来不容易
阎老常说:唐诗是大海,去游泳吧,游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也就得心应手了。诗词创作讲究字句的推敲,阎老的歌词中也有很多点睛之“丰”。阎宇举出了父亲创作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和《雾里看花》的例子。“他在(创作)认为很重要的一些作品的时候,会去咬文嚼丰。比如‘敢问路在何方的‘敢字,当时他写到这儿的时候,先想出的是‘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他就觉得这首歌活了。但是又觉得这么着太平了,缺了点东西。怎么找到这个路在何方?寻找?不对,没有诗的感觉了。那(换成)问,怎么问呢?请问?查问?要问?最后抓住了这个敢问,‘敢字有一种坚持的感觉,有一种毅力和勇气。为什么他对这个歌一定要较劲呢?他觉得得对得起四大名著的深度。还有《雾里看花》里面那句‘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借这个字也是要找的,给我或者拿来都不对,为什么是借呢?有一个借用而为我所用,我们要去借鉴很多古人的所谓知识也好思想也好,你要拿为我所用,就叫借,我觉得这个丰还是用得比较地道的。”
“第五代江姐”王莉用“情诗”形容《红梅赞》
阎肃在创作歌剧《江姐》的过程中,也对诗词有所借鉴,其中的韵味让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青年歌唱家王莉深受感染。“我觉得《红梅赞》就是一首爱情的小诗。刚开始接触这部歌剧的时候,我觉得《红梅赞》,这是歌词吗,这是一首诗啊。尤其他跟我说这是丈夫写给妻子的,我说那就是情书吧?我那时候觉得是小诗,其实是大爱的诗,唱起来非常过癮,非常坚定。《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是江姐在审讯过程中的一段自己唱给自己听的内心独白,它还有一个别名叫《春蚕》。‘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他把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用在歌词里面,我觉得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春蚕到死丝不断,一下就知道出处在哪里,但是又知道它的寓意深远,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个悲剧的状态,春蚕到死丝不断,是给人希望的话。他的这些词的运用,塑造了江姐这样一个人物的性格,江姐从头到尾是不哭的。从这些歌词上给人一种坚强、希望、力量和坚定。”
从边塞诗感悟出《长城长》里的“冷月”
从初唐四杰到李杜再到李商隐,都是阎老的最爱,但是有一种诗,阎老会经常提到,那就是边塞诗。在阎宇看来,父亲有着浓重的军人情结,“首先一方面跟我爷爷有关系,我爷爷是行伍出身,很强硬的,所以我爸从小就有这种豪侠之情。你看我做生意以后,我爸老跟我说的一句话叫江湖财江湖散,就是说你挣了钱给大伙儿花。他本质里有这种很强的江湖义气、很强的豪侠之情,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我觉得他不是因为当兵有了边塞情结,他是小时候先喜欢唐诗,喜欢唐诗里的边塞诗,然后当了兵,当兵以后更加喜欢这种边塞的豪情。比如他写《长城长》,歌词是‘它一头挑起大漢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这个冷月其实就是借用唐诗。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的诗,乍一听,美吧,你看20分钟以后觉得美,看两个月以后呢?一是单调,二是孤独,还有就是忧伤,真的就是冷月。大漢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美呀,但你看两年你受得了吗?所以边关这些战士们不得了。我觉得《长城长》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一脉相承。”
浪漫词人坚决不改“翠微”二字
阎老生前接受采访的时候,谈起自己给老伴儿写的《伴君行》,他说我老伴听了以后没感动,认为我还是老一套。在阎宇的眼中,父亲“本身是个浪漫的人”。“《我爱祖国的蓝天》,你说那个歌浪漫不浪漫,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飞行员爱什么,我爱祖国的蓝天……因为飞行员是一个超级浪漫的行业,骑兵也是,马刀多浪漫,水兵爱大海,也很浪漫。其实他写的军人,肯定不是傻乎乎、冷冰冰的,他们是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军人。包括他写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这样的歌怎么能是阎老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呢?”
谈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王莉讲述了一个故事,“当时我不到20岁,是特招的新兵蛋子叫学员,当时我就喜欢这首歌,我说阎老,有一句歌词我不太懂,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啊?哪一句?他在电话里说。我说云淡风轻绕翠微是什么意思啊?他说你这都不懂,你文盲。我说翠微我大概知道是山峦的意思,青青的山,唱出来加上这个旋律以后,老百姓就不太懂了,能不能改个通俗易懂一点的?‘不能改,就是翠微。我说是不是翠微大厦那个翠微?他说对,就是那个。我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歌词的寓意还是很深远的,把这首歌一下子提升了,有一种诗的感觉在里面,很浪漫。”
诗词带来的是心地的纯净
在阎宇看来,唐诗是父亲的生活必需品。“他有时候突然给你叫过来,你看这两句,比如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他就跟你说梦有重量吗?轻得都像梦,那得多轻啊。他就在这儿给你咀嚼、回味。我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咱们更有点学问,这是一方面。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让他的生活简单,简单了就非常的干净。人要是心思纯净、干净,那你还要追求什么呢?我们老头临昏迷前跟我说他这辈子没有遗憾。我爸能在85岁敢说没有遗憾,就说明他心里干净、简单、单纯,我觉得这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他老说这一辈子人能带走的就是学问和修养,真是这样。”而王莉则觉得阎老在唐诗里完成了他的梦,“他喜欢李商隐的诗,还有杜甫的诗,他的解释可能有当时原作者的影子在里面,但也有他自己的梦想在里面。其实诗词是他的另外一个世界,他是一个非常开心的做诗梦的长者。”
本报记者程戈根据《书香北京》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六、日22:10在B7V青年频道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