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体文学比较研究

2016-03-29李远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辛弃疾李清照

李远

摘要:作为古代音乐文学题材和中国古体诗写作体裁之一,盛行于宋朝的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了对李清照和辛弃疾词体的文学对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证明法这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地探讨了造成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词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宋代词体的研究者们提供李辛二人词体异同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实际参考。

关键词:李清照;辛弃疾;词体;文学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78-03

李清照与辛弃疾,一个是两宋之交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派词人代表人物,一个是南宋被称为“词中之龙”的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由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而辛弃疾字幼安,所以二人也被并成为“济南二安”。[1]雖然李辛二人的词体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两者的词体都是在宋代文化的产物,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一、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体的相同之处

(一)都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由于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等不安因素,不管是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还是生于南宋的辛弃疾,其创作诗词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常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二人的词体都一改北宋典雅清丽和休闲飘逸的风格,运用诚挚豪放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传达出了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未来深切的忧患意识。

李清照虽然生于文学气息浓厚的书香世家,但却勇于以大胆而创新的词体创作来干预时政,将所有关于家国天下的意志和民族精神的情怀反映在诗文当中。南渡之后,李清照遭受到了国破家亡,丈夫战死沙场,婚姻遭受欺骗,家族钱财失窃等一系列人生的重创。创作的词体风格也开始向复杂的情感内涵转变。然而,即使李清照晚年的词体创作和前期相比更加偏向于个人生活一些,但是字里行间依然潜藏着时代的烙印以及对国家深切的担忧。例如,在《秋词·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词句,通过对秋日黄昏残阳下的风景描写,抒发了李清照内心怀念故土、悼念亡人和饱经忧患离乱的哀伤与忧思。[2]

辛弃疾出生之时北方国土已经沦陷于金人之手。虽然辛弃疾的祖父在金国任职,但却时刻向他灌输着爱国和抗战的思想。而辛弃疾也不负父辈的期望,终其一生都在为国争光、鞠躬尽瘁。在辛弃疾浪漫而传奇的一生中,一直把南北统一作为最大的理性和目标。而他创作的词体就完整记录下了他强烈的功业意识和与之相应的丰功伟绩。尤其是仕途受阻而偏安江左的时候,辛弃疾一腔的悲愤抑郁和强烈的民族气节全都体现在了其豪放的词体之中。比如,《满江红》中的“此老正当兵十万,长安自在天西北”;《贺新郎》中的“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南乡子》里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水调歌头》的“贼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以及《水龙吟》中的“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等。[3]在这些或慷慨激昂或悲伤沉痛的词句中,辛弃疾厉声批判了当权者的懦弱和国人的麻木,对侵略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和厌恶之情。

(二)都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与辛弃疾都在自己的文学词作中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明的自我形象和固定的自我认知。这些形象和认知都是二人从各自的生活经历与精神世界里精挑细选,加以艺术修饰之后再让你融入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从而创造出的主人公形象,极具个人意识与个性特点,栩栩如生。

李清照虽然生于官宦之家但是极少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其父是当时知名的开明学者,其母也知书达理。所以李清照的词作中适中体现这一个“诚”字,意为真实地再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常态。李清照在词作中分别还原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妇女时代和老年时代,通过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生活阶段来展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女性形象。[4]例如《点绛唇》里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就再现了少女的调皮可爱与活泼聪颖。再如《醉花阴》里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一句就成功刻画出了深藏闺中的家庭妇女在重阳佳节思念夫君的忧愁与无奈。而《永遇乐》里的“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则塑造出了一个经历过社会动乱和家庭悲剧之后,因为敏感多疑而自甘寂寞的老妇形象。这些都是李清照本人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有“上阵杀敌以报君父不共戴天之仇”的强烈愿望和“谛观形式,投笔从戎,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思想觉悟。终其一生,辛弃疾都在为国家献身,为天下苍生而献身。抗金起义,决策南向,活捉投机僧人义端,生擒叛徒张安国……这些戎马天下的战争经历都被辛弃疾记录到了自己的词作之中。南渡之后,郁郁不得志的辛弃疾更是将满腔热血发泄到了词体创作中,自誓马革裹尸也要抗战到底。比如《鹧鸪天》里的“壮岁旌旗拥万夫”和《破阵子》里的“沙场秋点兵”,写的都是作为抗金起义军领导者的领袖英雄。再如《菩萨蛮》里面的“西北望长安”和《永遇乐》里面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写的都是垂垂老矣的将帅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和牵挂。到了北伐失败之后,国土的沦丧和世道的残酷让辛弃疾不得不成为一个被迫闲居的老农,一如《水龙吟》里缩写,“可惜流年,忧愁风雨,书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二、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体的不同之处

(一)情感基调不同

前文中提到,李清照的词分别塑造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自我形象。与之相应,三个不同时期的情感基调也是大相径庭的。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轻松自由而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后来又婚配给了赵明诚,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伉俪情深。所以李清照早期词作的情感基调是清新鲜亮的,遣词造句活泼而生动。例如《点绛唇》中的“见客入来,袜滑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的就是少女看到客人急忙回避,却不料金钗落地只得假装写着青梅低头拾起的生活常态,体现的也是闺中少女闲散却灵动的天真情怀。[5]丈夫赵明诚出仕做官之后常年在外,李清照词体的基调也就转变为以离愁别绪为主的悲春伤秋。例如《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充分体现了闺中妇女等待丈夫归来的孤独寂寞和痛苦无奈。而到了晚年流寓临安的时候,一首《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话”既写出了李清照对于漂泊无依的厌倦和对战乱不断的厌烦,也侧面体现出了战争和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这时候的感情基调就更加偏重于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感慨。而辛弃疾的词至始至终都保持着气势磅礴和沉郁悲愤的感情基调,抵御外敌的杀伐决断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这两种感情贯穿于其词体的始终。即便是偏安江左,沦为老农的时候,辛弃疾也坚定着恢复中原、实现南北统一的意志和愿望,直至最后郁郁而终都还在大呼:“杀贼!”“杀贼!”可见其孤愤难平的感情基调。

(二)描写内容不同

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体基本上都是写自己的生平经历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直接造成了两人在词作内容上的巨大差异。李清照是生于书香世家的名门闺秀,辛弃疾是生于金国但心在大宋的青年将帅。一个嫁做人妻,多愁善感;一个铁血戎马,上阵杀敌。唯一相同的经历是晚年的颠沛流离和孤独无依。但是李清照在晚年写得更多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孤独的愁苦,而辛弃疾写得更多的是对不能上场杀敌的遗憾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三)表达方式不同

李清照词体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尽量浅显易懂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深刻内涵的意思,同时巧妙而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管是少女情怀的离愁别绪还是国仇家恨的愤慨之意,表达手法大多都是以抒情为主。例如《如梦令》里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是《念奴娇》里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都清新典雅而富有生活气息,自字词简单但意蕴深厚。[6]而辛弃疾的词体融合了诗歌和赋的文体特点,应用状物、抒情、叙事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手法表达自己的理性和抱负,创造性地将词的艺术造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就应用到了“孙仲谋”“寄奴”“草草”“佛狸祠”和“廉颇”这五个典故,借古讽今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功业未就和收复中原的理想追求。[7]

三、造成李辛二人词体不同的主要原因

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词体上存在差异和区别,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其中最主要的成因就是两位词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和创作动机的不同。

李清照作为一介女流,家庭条件优渥且文化教育环境良好。直到战乱发生之前,李清照都始终是朵温室里的花朵,在爱的环境中长大,在文学的熏陶下写作。女性词人的内心往往要比男性词人的内心更加丰富和细腻,但也比男性词人少了一些家国天下的志向和抱负。而辛弃疾从出生开始就直面祖国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在其祖父的影響之下也更加痛恨着侵略者的强势和国家领导者的懦弱。所以比起李清照的多愁善感,辛弃疾更加偏向于豪迈而悲愤的情感表达和国仇家恨的报国之情。[8]

四、结语

李清照的词和辛弃疾的词都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也都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心理特征和创作动机的不同,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在情感基调、描写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确认识和理解到这两种不同风格词体的异同,对宋词的鉴赏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拓展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艳秋.论李清照词创作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审美主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2):72-73.

[2]许芳红.从诗词题材构成解读南宋初期之诗词观——以南宋陆游、辛弃疾、姜夔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75-79.

[3]陈玉兰.辛弃疾词:齐鲁文化与江南文化叠合形成的艺术世界[J].文学遗产,2012(05):87-96.

[4]吴晓霞.“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探究《人间词话》不提李清照的缘由[J].艺术科技,2013(04):140.

[5]吴丹樱.纪念辛弃疾诞辰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01):18-23.

[6]许芳红.论“比兴”在宋词中的发展——以辛弃疾、姜夔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1(09):102-105.

[7]宋皓琨.阅读与演唱价值的失衡——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及其案头化倾向[J].求是学刊,2012(04):114-120.

[8]蔡燕.宋词创作观念矛盾与词文学美学体征的变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6):34-4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辛弃疾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辛弃疾也是“及时雨”
辛弃疾作词限酒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