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2016-03-29刘江华

现代交际 2016年3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因素

刘江华

摘要: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的动力,更是发展生产的动力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带来城镇居民收入的提升,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居民消费成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平均消费水平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尤其是可支配收入更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有力的拉动作用。本篇文章结合当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并针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以及对策,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21-03

消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城镇居民消费,一个是政府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我国内需的主力军。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层次还是途径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可以把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宏观层面上的,比如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我国财政政策等;另一个是微观层面上的,比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结构、消费偏好等方面的因素。[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归宿,更是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活力不足的情形下,更需要城镇居民的消费来带动经济的不断增长,为拉动社会生产力的健康持久的良性循做一个助推器。城镇居民消费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解决好居民消费问题变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步骤。

一、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自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活跃气氛吸引着广大的农民工进入城镇。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镇的居民消费越来越成为我国消费群体中的主力军。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居民消费在国民消费中的占有率不断攀升,由1987年的37.9%增长到2009年的76.2%。但是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有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9年这一个时间段之内,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从84.7%降低到71.4%。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增长速度比较慢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函数相关内容的解释,收入跟消费两者相互联系,呈现出正相关的状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与之相对应的消费水平就越高。通常情况下,城镇居民的收入越高,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对服务的要求标准就越高。反之,城镇居民的收入越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商品以及服务的消费。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呈现出一个上升的态势,但是中国城镇居民的绝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关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一个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从2001年到2009年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量率为9.97%,然而我国城镇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却只有7%。[2]除此之外,站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提升的绝对量的角度观察,2009年我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在17175元,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298.59元。从这样的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存在一个严重的分化现象,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的商品物价的不断攀升,如此水平的收入状态,我国居民的收入在近几年来只能用来消费中档或者低档的商品或者服务。对于高档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以及精神层面的消费很难得到满足,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消费的增加和提高。[3]

(二)我国城镇居民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性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预防储蓄理论。预防储蓄理论阐释了,消费者通常为了面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风险的发泄,需要對消费以及储蓄的比例重新定位,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整个生命周期中多期消费效用最大化的需求。[4]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来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一个降低的趋势,然而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却呈现出一个上升的态势,造成这两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之后大批的国有职工下岗失业,从此再不存在“高就业、铁饭碗”的说法。国企职工的大批量下岗,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上就业竞争的压力,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城镇居民作为消费者并不看重未来预期的前景。

其次,伴随着我国不断进行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少,国家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扶植力度越来越小,公立医院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参与市场运作。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来说,对医疗方面的支出压力不小。尽管我国在近几年不间断地进行着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虽然国家对个人的医疗补助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居民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看病难、看病贵的医院医疗状态,这一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逼迫城镇居民为了应对未来的风险而较早地进行预防性储蓄。[5]

再次,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当前,我国政府虽然对教育这一方面进行了投资和支持,但是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和规模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教育支出占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一段距离。当下,学前教育的关注热度越来越高,单单是幼儿园时期的教育费用的数额就十分巨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费用更是一笔较大的消费支出,甚至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因此,我国的城镇居民家庭大部分都会为了孩子的教育降低消费的欲望,定期进行存款储备。

最后,伴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楼房的价格更是令大部分的普通城镇居民感到压力。房地产的发展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健康的态势,对一些无房居住的城镇居民或者是房屋构造简单的城镇居民来说,不能不为了应对以后的风险,抑制自己的消费需求,而有计划的进行各项储蓄。[6]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得居民消费出现替代效应

根据经济学理论中的持久性收入假说理论的相关阐释,资产投资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发展,我国的金融业發展越来越良好,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很多城镇居民开始运用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作为投资消费方式。尤其是2005年之后,中国的股票价格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状态,在207年上证综指竟然飙升到6000大关。证券市场的良好态势更是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城镇居民不断进入股市市场,截止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这场股市市场的牛市效应才得以终止。股市市场的起落对我国城镇居民的金融投资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当股市状况良好,股票价格呈现出上涨的态势时,不仅对我国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总价值是一个有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往往也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替代效应。

股票价格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股票持有者可以通过买卖股票从中获取差价,获得一定的收入。即使股票消费者并不将持有股票变现,股票市场的良好态势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城镇居民带来未来预期收入的增长,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进而产生消费行为。[7]但是,假如我国的股票价格呈现出一种持续上升的态势,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反是一种抑制作用。股票价格的持续提升,城镇居民往往会减少储蓄的力度,降低消费的欲望来将资金转移到股票的投资上面去。当股票市场不景气,出现持续下跌的态势时,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股票的持有者会因为股票被套无法变现从而降低消费的支出水平。[8]所以,股票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对居民的财富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更影响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欲望以及消费能力。

二、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居民的收入差距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状态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政府应该着力提升城镇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同时应该注重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的居民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低,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都普遍停留在中低档商品服务阶段,改善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刺激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欲望,有力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层次。政府应该从政策等方面大力对城镇居民的工资等收入进行有效的提升,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尤其是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缩小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应该通过税收或者政府性支付等方式,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同时应该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杜绝不合法收入群体的收入产生源头,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居民进行自主创业,增加合法收入,同时,应该落实失业保险政策,保障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信心,最终将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变成一个现实。[9]

(二)稳定金融市场,优化投资环境,调节证券投资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城镇居民的投资消费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金融证券市场的稳定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铺垫。消费信贷的不断强化,对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稳定性也是一个有力的保障。[10]我国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城镇居民有关消费贷款的繁琐环节,比如可以将已经存在的贷款用户的存单扩展到贷款担保人的存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大程度上扩张银行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为城镇居民消费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同时,还可以不断开发消费贷款的项目,可以在现有的房屋、汽车等常见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增加结婚贷款、子女教育贷款、购买消费品贷款以及旅游服务消费贷款等业务,更有效地刺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信贷平台的存在,能够保障城镇居民在收入出现瓶颈的时候使用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快速提升实物资产的变现能力,同时,对于我国城镇居民对储蓄业务的过分依赖也是 一种有效的削减,降低了因资金的流动性制约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几率。[11]因此,稳定金融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对于城镇居民减少投机行为,保障收入预期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大限度上发挥投资带来的消费效能,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三)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的财政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也是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持续性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可以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减少居民的收入风险,还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加强完善,来增加我国城镇居民的对于预期稳定性的能力,让城镇居民从根本上降低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动,而对消费支出的制约和影响,进而能够树立消费的信心,更大限度上激发消费欲望,发挥消费效用的最大效能。[12]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加强对医疗方面的监督管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及时调控医疗项目的价格,制定合理公正的收费制度,强化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城镇居民生活中的两大难题的有效缓解,为提高消费水平提供帮助。

三、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收入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稳定金融市场是保障居民消费水平稳定性的重要基石,政府通过各种有利于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可以保障和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同时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生产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卫红.基于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我国城镇消费水平地区差异实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8):342-343.

[2]张恩英.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定量分析[J].商业研究, 2006(17):142-143.

[3]徐向红.网络经济时代消费的过度敏感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34-36.

[4]李尚伦.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量化分析[J].兰州学刊, 2009(06):87-90.

[5]马超,严汉平,李冀.影响我国内需增长的因素探讨[J].兰州学刊, 2010(04):13-14.

[6]韩瑞春.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时代, 2012(14):30-31.

[7]王明胜.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贸, 2010(14):239-240.

[8]马超.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0.

[9]管仲岩.消费者的调节性聚焦对消费时间偏好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2.

[10]卢小康.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比较分析[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

[11]齐明珠,徐征.养老金计划改革的宏观经济影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 [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7(06):36-45.

[12]谭在仁.需求、结构与市场摩擦——当前失业问题的一个传统理论解释[J].山东电大学报, 2001(03):25-26.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镇因素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