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的制度特征及其效率探究
2016-03-29钟翠娇
钟翠娇
摘 要:读者决策采购(PDA)是图书馆资源采购模式的一次技术与制度创新,其既改变了采购的主体,也改变了资源采购流程中的信息流与物流方向。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去分析PDA,发现PDA相较于传统的馆员采购模式是一种能够节省购书经费、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制度安排。PDA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关键在于从读者个性化需求出发,将理念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运行制度。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图书馆;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理论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12
Study of the Systematic Features and Effectiveness of PDA
—— in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s
Abstract Read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PDA) is a systematic and technique innov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purchasing, which changes the decision makers as well the flow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and goods. Analyzed in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s, PDA can save fund and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ke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DA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l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a to operation procedures.
Key words PDA; librar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s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多媒介、多类型资源的快速获取和综合性、交叉性、深层次应用,为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但也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使图书馆资源成为图书馆用户资源选择的首选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者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随着图书馆作为社会资源中心(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机构资源中心(对高校图书馆而言)、专业领域资源中心(对专业图书馆而言)的优势和地位在信息环境下多渠道资源获取背景中被进一步削弱,图书馆资源建设前景不容乐观。面对这个难题,图书馆人在资源选购、资源导购、资源(数据)关联、资源开发和资源服务等资源建设、管理与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图书馆服务理念随着《图书馆服务宣言》等指导性文件的颁布和服务生态环境的嬗变逐渐实现了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等现代图书馆发展方向的转移,一种起源和发展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PDA,又称“用户驱动采购”)资源建设模式便应需而生,并在资源建设的个性化、精准化、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优势[1],引起了业界学者的持续关注与多维度研究。然而纵览这些研究,笔者发现:一方面图书馆资源建设者乃至专家学者对PDA注入了较大的研究热情,从对PDA研究由介绍引进延伸到实施策略等各个方面,但另一方面,PDA模式并未在国内更多的图书馆资源采购中得到应用与推广。故此,从资源建设者最为关注的经费利用与资源用户利用的平衡视角去分析PDA的优势特征,并借助经济学理论来分析PDA在经费利用最大化等方面的优势,将不但能拓宽PDA研究的视角与维度,还将为PDA模式在我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 PDA模式的多元特征与制度特征
1.1 决策主体的变化
PDA是一种新的理念,颠覆了一直以来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它不仅有一套新的业务操作流程,更着重于体现文献决策权利的回归,不再以馆员,而以原来模式下的弱势群体——读者为中心。馆员角色转变为执行读者决策的主体;而读者由终端的文献资源接受者、阅读者,转变为真正的决策者。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反馈给馆员,馆员根据流程规则下单给文献资源供应商。供应商则承担着物流管理、图书馆的决策信息的市场搜寻等外部事务。他们承担着市场变化风险的同时也有机会获取更大规模的市场(基于管理效率提升)所带来的利润。
1.2 采购流程的调整
与传统的馆员采访模式相比较,PDA模式下决策主体的变化也引发了流程相关利益主体的角色调整;信息流方向随之改变,对比两种模式下的信息流与物流方向(见图1),可以发现:
馆员采访方式的资源建设模式是以馆员为中心的信息流,和以读者为单一接受者的信息流和物流方式为特征。读者的真实阅读需求满足程度取决于馆员的决策效率和质量。因此,为提升读者满意度,馆员至少应致力于以下几个环节:(1)多种途径掌握到读者的需求信息,“少数对多数”的格局决定了馆员的工作量虽大但获取读者需求信息质量低,信息搜集成本高;(2)受限于供应商能够而且愿意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意愿(供应商与图书馆是两个利益主体,而且利益导向差别显著),很有可能进一步降低馆员的采访服务质量和效率,导致供应商和读者的双重抱怨(这里还暂不考虑供应商和馆员双方之间存在灰色交易的可能性)。而在PDA模式下,馆员的工作重心转移为执行决策主体,读者信息搜集工作量几乎完全减除;双向信息流转为单向信息流;与供应商之间的讨价还价行为完全透明化,馆员的角色行为更为规范;供应商因竞争压力而积极扩大文献资源市场的搜寻范围,以便获取合作高校读者的信任和订货量,从而提升公司的经营利润。如此一来,读者得到双重收益,知识信息需求也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满足。
1.3 技术的创新
PDA的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互联网+”的一种具体形式。图书馆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与书商系统的无缝链接是PDA实现的技术基础和保障[2],图书馆和供应商合作向读者提供更精准、及时和高品质的文献阅读服务。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则是由采访馆员依据文献采选原则,年度采选计划、文献购置经费等因素,从大量书目或书源信息中筛选出适合馆藏的文献,并订购入藏[3]。
两者比较而言,技术手段或基础的差异明显,PDA是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深度结合,整个运行流程依赖于“线上”操作,透明、简洁,使得读者能够直接通过电子文献访问到所需内容[4];方便馆员按需订购,确保纸质和电子书籍是必要的补充而不是冗余的书籍;图书馆因为使用PDA模式节省了文献采购的成本;PDA模式强制图书馆预先支付一笔费用作为沉没成本,并允许图书馆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协议订购和支付浏览费[5],使得供应商的经营风险下降。
1.4 制度的创新
PDA是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则给予保障和重新定位,明确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使得PDA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而不是流于形式。利益关系、角色地位的重大变化则是制度创新或调整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这并非一种利益主体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而是高校图书馆基于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自我提升的主动性要求,因此渐进式的制度调整和创新是较为适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使得各相关利益主体能够从心理上适应,而不是对抗。从理论的角度来讲,这一制度节时高效,但从我国的实际来说,却面临诸多限制:供应商销售模式的限制导致数字资源基本是整体打包或分类打包销售;纸质资源同时受政府招标模式限制,PDA实施空间有限。所以,不仅要把PDA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体现“文献资源建设2.0”,而且还要切实将PDA理念转化为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南,以制度形式规范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才能够真正保障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激励各相关利益主体提升服务效率。
2 两种文献采购制度的交易费用比较
2.1 交易费用内涵
交易费用理论(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s)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分支,理论核心是应用比较制度的方法对于组织(契约)问题进行研究。交易费用理论采用了“交易费用”这一核心理念,比较不同制度的运行成本或效率,认为交易费用较小的制度相对具有效率。
交易费用是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交易费用大小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交易商品(资产)的专用性,指商品本身的市场流通性弱,交易契约一旦终止,投资于本次交易的成本难以回收或很难转换使用用途;二是交易不确定性,指交易中各种风险的发生机率,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事先无法完全预测到交易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交易各方因此偏向于采取更多的安全防卫措施保障自身利益;三是交易频率,指同样的交易发生的次数,对于同一个核算单位来说,如果某一商品的交易需求次数多,那么就有可能采用准一体化的交易治理形式[6]。
2.2 交易费用比较
以不同分类视角,交易费用可分为多种,从时间顺序上可分为事先费用、事中费用和事后费用;从内容上分为搜寻费用、议价费用、决策费用、监督费用。不同的交易形式就是不同的制度安排,通过比较不同制度安排下的交易费用,可以判断哪种制度更为有效。文献采购是以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文献为交易对象,交易方涉及到图书馆、供应商、读者三方利益主体,PDA与官员采访是两种不同的交易(文献采购)形式,究竟哪种交易形式(制度安排)更有效率?我们可以使用比较两种交易形式的交易费用研究方法来分析。
2.2.1 搜寻费用
包括搜寻读者需求信息和可供选择书目及价格的费用。PDA模式提供了一种“虚拟的实体书店”,以“现场”采购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均有机会浏览文献内容,根据个性化需求直接表达采购意愿;采购馆员无需像传统模式下去猜测哪些文献可能是有用的,甚至不用去辨别读者采购信息的有效性,网络系统会根据设定的有效采购标准自动汇总,信息搜寻任务因此简化有效。
2.2.2 决策费用
指相关利益主体为“购买什么、购买多少”而达成的一致意见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决策效率则可使用产出/投入来衡量,具体指标可采用图书馆流通率(book circulation rates)。PDA模式下的决策方式更为接近“民主决策”,避免了少数人(馆员)的有限理性缺陷,从而减少决策结果(图书流通率)的不确定性。在PDA实践操作中,只要是能够做到一下两个方面,PDA的决策效率优势就能凸显出来。一是为确保采购需求信息真实合理,避免决策信息来源中的“干扰因素”和“随机因素”,图书馆应事先做好读者群体的细分工作,尽量做到每一类细分读者群体的身份(教师或学生)、专业、年级较为一致,并对于每一细分群体赋予不同权重,教师群体、学校重点专业的细分群体可适当赋予较大权重,这源于图书馆在高校中的职能与核心职责需要,也与保持学校学科优势特色与图书馆馆藏特色相符合。二是坚持在预算约束下的采购书目价格和数量的事先确定原则。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及不断上涨的文献价格是多数高校图书馆不得不重视和谨慎衡量的问题。为避免PDA模式下读者滥用采购权,导致采购经费的低效配置,图书馆除了制定严格明确的学科范围、版本选择等参数之外,还应在图书馆馆藏建设规划、资金情况基础上设定图书价格及其数量,并使该信息与读者点击率、时间、人数等联系起来。此外,区别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专业图书和通用图书,规定不同类别的文献资源,明确不同的购置价格和数量限制。
2.2.3 议价费用
指图书馆与供应商之间关于所购书目的价格商议支出。传统采购模式虽然是招投标形式确定年度供应商,优中选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图书馆利益,但实践中往往是以打包销售形式实施。图书订购计划,内在的风险包括:中标书商基于供货渠道的限制或受自身收集书目信息能力的限制,一些优质书目缺失而使图书馆受损,图书订购计划与实施之间的时间、内容偏差使得图书馆议价能力受限,读者利益直接受损。
PDA模式下则为一种即时订购和供货模式,一旦供应商在供货渠道、到货时间、到货率等方面出现偏差,图书馆即可另寻满足读者需求工作的新供应商。此外,网络系统的支持,使得供应商的违约行为被记录和保持,面对读者群体的关注压力和维持自身信誉的压力,供应商不得不考虑提升履行承诺的能力,增强甄别市场信息真伪的能力。
此外,供应商所提供书目价格通过网络系统公示,还为采购馆员比较不同书商的价格提供了便利。PDA模式下采购馆员的职责定位,为馆员释放出较多的时间用来比较书目价格信息,而这些工作在传统采购模式下,则是次要甚至无关紧要的,仅是与采购馆员职业道德相关的任务。
2.2.4 监督费用
包括读者、图书馆、供应商三方之间的相互监督投入。PDA模式因线上运行特征而属于“阳光操作”,整个流程,各节点信息可被随时追踪,这对各节点任务执行者造成压力,从而迫使他们及时处理自身任务并反馈执行信息,为整个流程的有效监控创造条件,不至于产生经费使用失控等意外风险。读者借此对采购的开展过程实行有力监督,也便于图书馆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环节,从而使互借、采访、编目等部门业务优化配合。在读者与文献资源建设互动中的“到书时间差”问题由此得到解决。同时,图书馆也能够监督读者“采购权”的使用状态,及时发现使用不当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采购的标准参数,提升PDA实施效果。
鉴于国内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供应商与高校图书馆合作中的信息显示风险和配货问题,一直是PDA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顾虑。其实,在传统模式下难于克服的,反而在PDA模式下变得容易解决。在PDA模式下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传统模式增大,因此更有动力与目标客户增强合作紧密度和持续性。供应商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与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需要自身事先投入系统开发,假如因自身合作中的不良记录而被取消合作资格,则将毫无投资回报,合作“抵押品”功能也迫使供应商忠实执行交易协议。
3 实施 PDA的支持条件及建议
3.1 需求条件:读者个性化需求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播领域正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并因此形成读者个性化阅读的需求市场。2014年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推出《大学生阅读报告》,旨在通过读者借阅数据分析和阅读状况的掌握,改善图书馆馆藏结构和读者服务,提升读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多数系部的阅读需求与其专业设置和本科生阅读特点相似;信息获取路径强化了我们对读者阅读习惯变化的认识,从电脑网络获取比例高达83.31%(手机网络占比78.69%),而从图书获取信息仅为52.89%,调查结果验证了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另一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近三年的图书馆统计读者借阅纸质图书每年减少3万册左右,借阅总人次平均减少2万次左右;针对师生获取学术信息的调查数据显示,搜索引擎和电子数据库或电子期刊的比例合计为62.3%。基于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图书馆确定下一步改善服务的着力点及方法。首先,进一步扩大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其次,加大读者荐购采访力度,开辟书商和网络购书双重渠道为读者采购荐书;加快流通速度,并为荐购者保留一周的优先借阅权;第三,增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力度,引入专业的软件开发机构,实现供应商提供的图书MARC记录导入图书馆OPAC系统,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检索平台;第四,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在空间布局上设立学习区、休闲区和培训区、展示区等,吸引读者去了解和熟悉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培养读者利用和共享电子文献资源的意识。
尽管PDA的文献采购方法和资源建设理念逐步为高校图书馆认可,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主要沿用传统采购模式,对于PDA应用处于观望状态,主要顾虑就是馆藏特色与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笔者认为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关系,因为一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必然依赖于高校的办学历史、重点学科、专业设置而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最终体现在高校产品——培养的人才之上,基于个性化、专业性、创新性的知识信息资源的读者需求,既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也决定着图书馆馆藏特色的方向和结构。正所谓众多个性化的需求的存在是形成自身特色的必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特色就是由读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所决定的,否则就难免大众化而失去自身特色。
3.2 制度环境支持:高校制度变革
3.2.1 去行政化
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的产品却在就业环节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引发社会反思。高校的人才培养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然而高校管理的行政支配模式制约着高校自主改革,因此扩大高校自主权已成为社会共识。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改变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创造更有用、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行政化治理趋弱,社会化治理增强,引入社会团体、公司法人参与高校治理。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辅助部门,必然作出相应的服务转变,满足新形势下的知识信息需求,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能为图书馆应用PDA模式、改善馆藏结构、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3.2.2 增强应用性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要求,不少本科院校面临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挑战,以提高办学质量、分类发展、办出特色,促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从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型体现在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上;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说,应用型体现在增强专业技能和行业适应能力。同时,科学研究通过科教融合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支撑和引导作用。因此,高校教师、研究生读者群体知识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具有个性化,资源利用方式更为便利化,电子资源需求量必然增加。从国外高校PDA的应用领域来看,首先是电子资源,逐渐向纸本资源扩展。尤其是专业性强的电子资源以PDA模式采购量高于传统模式,受到学术研究者的欢迎;由于使用量大,PDA模式在单位成本上更有购买优势。
3.3 实施建议
将PDA理念转化为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南是一个新制度替代旧制度的动态过程。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亦是制度交易过程,采取强制性的变迁方式虽然所需时间短,但交易费用高[7];PDA理念已得到高校图书馆的认可的事实证明,实施PDA受到技术、意识、利益主体等多方的制约而不能一步到位,采取诱致型、渐渐性的变革方式更容易、低费用地解决现实中的阻力问题。一般是在现实环境下历经多次试验探索、总结经验和不足,从小范围逐步扩展、逐步接近PDA的核心要素,直至从制度上确定并内化为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意识;同时,PDA的实施存在多样化的路径,因此有必要事先进行读者调查,找出可行的且关键性的突破口,针对读者服务中的问题,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为主导,与供应商协力合作,逐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服务层次。
参考文献:
[1] 唐吉深.我国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5(2):22-28.
[2] 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3] 刘文霞.Lib2.0 理念下读者与文献资源建设的互动研究——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3):1-3.
[4] Kay Downey (2014) Technical Services Workflow for Book Jobber-Mediated Demand Driven ebook Acquisitions[J].Technical Services Quarterly, 2014,31(1): 1-12.
[5] ACRL Publishes 2015 Enviroment Scan[EB/OL].[2015-11-28].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EnviromentalScan15.pdf.
[6] 卢现祥,朱巧云.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