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笼养下BMI对食蟹猴遗传性的影响
2016-03-29雍香宇
雍香宇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江苏苏州 215021)
研究笼养下BMI对食蟹猴遗传性的影响
雍香宇
(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江苏苏州 215021)
运用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54只公猴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进行特征分析,计算出BMI指数。利用基因提取的方法,测得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研究结果表明不同BMI指数的公猴在笼养的条件下对遗传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本文研究摸索出了一条野生猴实验动物化的研究路线以及技术方案。对公猴的生理特性及后代的基因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以后管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经验。
BMI;公猴;生理特性
1 前言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中的动物选取可以来自野生动物,经济动物以及用来观赏的动物,它们这些在人类的生命发展历程当中承担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在我们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许许多多的发现都是靠这些实验取得的,取得每一项巨大成果的背后,都有它们的努力。为提供高质量、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实验动物来满足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并且减少野生动物的捕获,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成了必要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
2 调查对象
随即抽取检疫房食蟹猴54只,进行编号,选取全是公猴,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对选取的公猴进行坐高,体重测量,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BMI 指数,并随即选取不同BMI值得公猴进行多态信息含量测量。多测出几组数据,进行研究。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利用BMI 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结果 BMI>=40的公猴数量为30只,BMI<=40的公猴数量为28只,从中随即选取不同BMI值的公猴,进行EDTA的抗凝管中收集约1ml的血液,然后进行基因提取。
3 野生群的遗传特性
基因组微卫星,又称为简单序列重复(SSR)或短串联重复(STR)。一般是以1-6个碱基为核心序列,首尾相连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 安徽实验称猴进行遗传学研宄,包括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背景分析和遗传监测微卫星位点的蹄选方法。
微卫星位点的初步蹄选引物对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模板DNA、正反向引物、lOxEasyTaq Buffer、2.5mMdNTPS、EasyTaqDNA Polymerase加经高温灭菌的去离子水共25ul,于94°C预变性5min,94°C变性30s,50-60°C复性30s,72'C延伸 Imin,30个循环后72°C延伸7min,最后降至4°C保温。使用PCR仪(美国Bio-Rad伯乐S1000)设退火温度梯度和DNA模板浓度梯度进行扩增,摸索各对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和模板DNA最佳用量。PCR产物经加入核酸染料的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扩增效果,并拍照记录。判断各对引物是否能从安徽猕猴血液DNA扩增特异性片段,选择扩增效果好的电泳成像。
从研究对象中随即选取38只公猴,在EDTA的抗凝管中收集约1ml的血液,然后进行基因提取,我们从中选取10个位点,1,2,3,4,5,6,7,8,9,10分析结果如下。
多态性信息含量LOUSNKHPIC 13742.7120.920.88 2384550.4680.45 33836100.1230.2 43644130.5640.62 5384590.5340.56 63649.5120.7640.76 73748.69100.6320.66 83547.8150.8430.87 9374550.7950.80 10383760.3650.40位点样本数BMI等位基因数群体综合度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食蟹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5,平均综合度为0.632,平均多态性含量为0.653.通过以上方法测得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基本上都是大于0.5的,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上这些位点都是多态性高度较高。我们用微卫星位点检测到在国外一些国家的一些食蟹猴的群体杂合度的值大约为0.68和0.65,测得的我国海南地区的猴群群体杂合度平均值在0.75和0.695,它们比该地区的食蟹猴的群体杂合度较为高一点,所以我们该地区的食蟹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与其他地方来说稍微高一些,比较适合驯养成为基因一直性质比较好的,具有丰富的封闭群,这样有助于避免系数上升过快。这样的话,对我们以后的多样性遗传保持非常有利。
目前应用封闭群实验动物进行试验的结果重复性较差,主要因为遗传性状稳定性较差,我们必须对影响其遗传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
4 结论
对笼养食蟹猴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其进行遗传学控制,随着封闭年限的增长称食蟹猴体遗传多样性会降低尽管每年引进新种,由于种源来自于同一地区,以这些种有可能和原有种是一个家系,所以近亲交配不可避免,为配种过程中的基因丢失在宣配置时,对外形特征的偏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的丢失按- Hardy-Weinberg定律,非随机配种和不完全配种使种群的遗传基础发生变化,是人工养殖的种群种性退化的重要原因,猴供应时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丢失由于遗传背景信息不清晰,供种时非常混乱,极易将一个家系的后代全部供出。本文通过对野生食蟹猴和子一代普通级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BMI低于一定的值时,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均有所降低,说明笼养状态下BMI值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蟹猴的遗传多样性。
[1] 黄辉. 发育早期铅暴露致食蟹猴阿尔茨海默病样作用及其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
[2] 许常龙.食蟹猴—猪异种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3] 陈鑫苹.食蟹猴精原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其鉴定[D].海南大学,2015.
[4] 孙飞.食蟹猴2型糖尿病易感SNP标记筛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