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 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2016-03-29○周章贺兵
○周 章 贺 兵
大闸蟹 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周 章1贺 兵2
经过四年的发展,铜仁市目前大闸蟹养殖已经发展到6000亩,初具规模。这为促进铜仁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但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其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甚至已经对铜仁市大闸蟹的产业发展形成制约。笔者通过对大闸蟹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分别对大闸蟹苗种来源、种质稳定、饲料质量等养殖方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大闸蟹在铜仁市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创建适宜养殖大闸蟹的生活环境,打造适合铜仁市的大闸蟹养殖模式,促进铜仁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一、创建适宜大闸蟹的生态环境
实现大闸蟹的高效养殖,首先需要创建适宜大闸蟹生长的生态环境。内陆山区养殖大闸蟹一般采用池塘养殖,对于池塘面积的选择一般以5-10亩为宜。水的深度应该保证在1.5m以上。池塘的浅滩面积应该设置在整个池塘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塘埂四周要有防逃设施,在防逃设施外最好用一些挡板隔开,防止污染垃圾落入池塘内。放入蟹苗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同时,栽植一些水草,为大闸蟹提供栖息场所。
二、科学套养
套养模式是提高大闸蟹养殖效益重要途径。通常以套养青虾为主,这样能为大闸蟹提供食物。同时,青虾对于池塘的残余物质进行清理,提高池塘的清洁度。养殖户每年除了能够收获养殖的大闸蟹以外,还能额外收入大量的优质青虾,这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另外,也可以再套养一些鱼类,提高养殖的效益,比如可以套养鳜鱼、鲢鳙鱼等品种。
三、选用优质的大闸蟹种苗
在养殖过程中,大闸蟹种苗的选择对于大闸蟹的养殖品质和效益至关重要。目前铜仁市的大闸蟹养殖成蟹整体规格偏小,100g及以下占60%以上,150g及以上约占20%,母蟹规格及比例则更小;品质,背泛黄、肚发黑、毛脏,体格偏瘦,腹背距离偏小,与市场同等个体相比较轻;成活率,从放苗至成蟹出塘不足40%。所以在对大闸蟹的种苗进行选择时,要尽量选用个头比较大,体质健康的种苗。养殖的密度不能过大,苗种规格不能过小,否则都会影响到大闸蟹的养殖效益。苗种放入前先用盐水浸泡消毒,然后放入池塘中。养殖的开始阶段,应该先在池塘的中央围栏一块进行大闸蟹的养殖。这样一方面利于养殖管理,同时也可以促进大闸蟹的生长繁殖。一般当大闸蟹开始蜕第一次壳以后,就需要撤掉围栏,整池养殖。
四、要投放充足的饲料
大闸蟹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在喂养过程中需要将动物性的饲料与植物性的饲料相融合进行喂养。同时还需要注意喂养时要保证喂养饲料的鲜活性,不能使用一些已经变质的饲料进行喂养,这会对大闸蟹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大闸蟹的生长前期,饲料的选择以小杂鱼或者其他小水生类的昆虫为主,动物性饲料有利于提高大闸蟹的生长。到了饲养的中后期,应该以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饲料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无公害的饲料,避免对大闸蟹造成影响。一天的喂养次数应该以2次为宜,每天早晚各一次。不过这也取决于具体的养殖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等。
五、对池塘的水质进行调控
要想保证大闸蟹的高效养殖,饲养池塘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水质的清新,水中的溶氧量应该在5mg/L以上,pH值维持在7.5-8.5之间。另外根据水温以及水的透明度进行换水,为大闸蟹提供良好的水质环境。一般在春秋饲养季节保证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换水。
而夏季由于比较炎热,所以换水的频率也应该高一些,一般应该保证每一个星期换一次水。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夏季水温的升高会比较快,大闸蟹的摄食量会发生明显的减少。这时应该加快换水的频率。
六、加强大闸蟹的病害防控工作
大闸蟹的病害防控工作同样重要,要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平时要搞好预防。要投喂新鲜的饲料,不喂过多的饲料,以免有剩余。特别是鲜活饵料,不但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且易污染水质。定期对水体进行施药消毒,发现大闸蟹有病,要及时正确诊断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用药时,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制定的《 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规则》,不得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药物。
七、结语
综上所述,分别从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的水域环境的选择及养殖前的处理,种苗的选择和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及喂养方式,水质的保持和病害防控等几个方面对于如何提高大闸蟹的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这也是目前铜仁市大闸蟹养殖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几大问题。通过本次探究,希望能帮助大闸蟹养殖户实现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提高大闸蟹的养殖产量、品质和效率,进而提高大闸蟹整体养殖技术水平。
(通联:554300,1.贵州省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2.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铜仁综合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