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16-03-29曾桂珍马永荟易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小龙虾渔业技术推广

○曾桂珍马永荟易 翀

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曾桂珍1马永荟1易 翀2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汉江中游,现辖枣阳、老河口、宜城、谷城、南漳、保康、襄城、樊城和襄州九个县(市、区)。近年来,襄阳市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渔)民增收的目标,克难奋进,不断强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水产实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全市渔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农普口径统计,在2015年全市放养面积75.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8.16万吨;渔业总产值24.19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30元以上。渔业科技对渔业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超过50%。

一、水产推广机构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情况

襄阳市共有各类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40个。其中地(市)级1个 ,行政级别为科级,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县(市、区)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8个,保康至今无独立水产站;乡(镇)级设置综合站31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县(市、区)级2个,乡(镇)级13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县(市、区)级4个,乡(镇)级18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县(市、区)级2个。

2.队伍建设情况

全市水产推广机构有编制数144人(市级24人,县级89人,乡镇级31人),现实有人数179人(地市级25人,县级123人,乡镇级31人),含专业技术人员87人,中级职称20人(地市级6人,县级12人,乡镇级2人),初级61人(地市级9人,县级34人,乡镇级18人)。全市学历本科以上14人(地市级9人,县级共5人),大专40人(地市级10人,县级23人,乡镇级7人),中专59人(地市级2人,县级36人,乡镇级21人)。

3.办公及装备情况

全市各级推广机构拥有办公面积3499.02m2(其中市级1520.82m2,县级共有1978.2m2),示范基地面积共有2819亩,共有交通工具4辆车,具有独立办公条件的7个站(襄阳市水产站、老河口、宜城、枣阳、襄城、樊城、谷城)。10个推广机构都有自己的试验示范基地。

4.机构运行及经费保障情况

全市推广机构多数为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单位,全额拨款单位只有3个(襄阳市站、襄城区和襄州区水产站),其余的站经费均不足。31个乡(镇)站的渔技人员均为以钱养事性质。

5.社会保障情况

全市10个推广机构,买有养老保险的有5个,医疗保险的7个,失业保险的4个,生育保险的3个,工伤保险的3个(其中这五项保险全有的只有谷城和宜城两个站)。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近年来,襄阳市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优化服务,强化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全市现代渔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以点带面抓示范,各地绿色高效健康养殖亮点纷呈

2015年,全市共培植科技示范户2000户,带动示范户2.5万户,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渔业产量和收入分别提高8%和12%以上。

宜城市郭家台生态甲鱼专业合作社采取甲鱼“仿生态”的养殖模式:亩产甲鱼500kg,亩产值在5万元左右,除去开支,纯利润在2.5万元左右,再除去3年养殖周期,每亩每年纯效益在8000元以上,是常规鱼养殖效益的近8倍。同时,示范推广稻-鳖-虾养殖模式:亩产甲鱼218kg,稻谷450kg,小龙虾22kg,实现亩产值15478元,扣除亩成本5335元 ,实现亩平纯收入9208元。按单纯种植水稻亩纯收入1400元计算,稻田养甲鱼的效益是单纯种稻的6.5倍。稻-鳖-虾养殖模式被省总站选为全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项目点。

老河口市丹水合作社自2007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莲藕鱼混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社水产养殖面积450亩,其中太空莲200亩,养鱼面积150亩,藕面积50亩。太空莲下面套养彭泽鲫,实现了莲鱼双丰收。每亩产莲子150kg,亩产值2400元;每亩产彭泽鲫175kg,亩产值1750元,合计亩平产值4150元。扣去每亩莲种子、鱼种和化肥投入及人工工资1050元,亩平纯收3100元。

樊城区牛首镇李洼村水产养殖户高志敏,在市、区两级水产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下,开辟新思路。进行泥鳅鱼生态养殖,由于当前泥鳅养殖亩产普遍大于1500kg,亩投饵料高达5000kg以上,可见泥鳅养殖的废料是相当惊人的,另外泥鳅养殖水温正常上限为30℃,为提高废料利用改善水质控制水温,从2012年开始进行泥鳅鱼、茭白、葡萄、花白鲢草鱼生态种殖养殖结合试验,经过一年的摸索,生态养殖技木基本成熟,养殖面积40亩,平均亩产泥鳅1000 kg,亩产茭白 300kg。花白鲢草鱼5000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全年生产种殖养殖基本不用药,提高了生产各产品的品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谷城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渔业。一是先后在五山镇河湾、庙滩镇南川利用冷浸田资源推广小龙虾养殖,2013年又引进河蟹,推广“虾-蟹”混养模式,实现了亩产小龙虾150kg、河蟹75kg的好成绩。目前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6500多亩,产量达650多吨、河蟹180多吨。二是在庙滩镇高桥河村利用当地山泉水资源,水温常年恒定18℃,推广高密度流水养殖冷水鱼——鲟鱼4335m2,年投放苗种30多万尾,产成鱼130多吨。三是在谷城前进水库坝下推广娃娃鱼养殖,投放苗种100多尾,现在长势良好。四是在汉江推广种青养殖和“80∶20”放养模式,面积达6000多亩。五是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依托,推广鳜鱼、鲌鱼、加州鲈、大口鲶、鳡鱼等优质鱼类养殖,面积达3500多亩。

南漳县充分发挥山区水库和山间溪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2009年在东巩镇双坪村注册了成立湖北省南漳县襄鲵养殖有限公司,建原生态种鲵繁殖基地3亩,从事大鲵养殖、繁殖、经营等;2011-2013年又投资近200万元建立冷水鱼(虹鳟、金鳟、鲟鱼等)养殖基地3000m2,年产量达10余万斤,产值达200万元。

襄州区东津镇梁兵养殖场利用优质的水资源进行沟鲶养殖获得成功,330亩沟鲶养殖示范基地,全年沟鲶产量达到100万kg,实现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黄集红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市、县两级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养殖金鲫、金鲤等观赏鱼类,仅150余亩池塘,年产值240万元,纯收入54余万元,亩平纯收入达3600余元。2012年褔建闽升特产公司在襄州区龙王建南美北对虾养殖基地,养殖面积132亩,6月份投虾苗600万尾,所有投放虾苗、饲料均从褔建运来。 投入资金7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成虾亩产可达400~750kg,亩产值可达30000余元。

枣阳市针对近几年持续干旱影响和水产品市场实际,2013年重点推广水库河蟹养殖、堰塘小龙虾养殖和网箱养鳝三项技术,每个品种抓一个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包括一个4000亩的水库河蟹养殖基地、一个200亩的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一个1000平方网箱养鳝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和加大推广力度,引导渔民扩大三个名优品种的养殖。2013年全市养殖河蟹达到1.1万亩、小龙虾0.9万亩、黄鳝1200亩,年产河蟹达到30吨、小龙虾200吨,黄鳝260吨,比上年有了大幅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积极引导发展垂钓休闲渔业、生态渔业等高效养殖模式。以东郊垂钓乐园、蒋家堰休闲山庄、海荣龙庄等为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广大养殖户利用渔业资源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普及技术强培训,“三新”的推广应用率大幅提升

结合全省开展“渔业科技进渔家、助农增收奔小康”主题活动,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把技术培训工作作为普及渔业技术知识、提高渔民技术水平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每年组织渔业合作组织、渔业企业及水产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15次以上;每年培训500人次左右;发放养殖技术资料13000余份;每年组织养殖户现场参观交流2-3次。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率大幅提升。另外,从培训形式上,改变以往单一的集中授课为多媒体授课、参观交流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效果十分明显。既让指导员和示范户开拓了眼界,转变了观念,认识了与水产养殖先进地区的差距,又激发了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热情。2013年以来,全市十大主导品种和十大主推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

3.质量安全重防控,疾病测报与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为综合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构建水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建立鱼病防治监测体系,襄阳市站不断加强水生动物病虫害预测报及疾病防控工作。近年在全市共选定28个测报点,测报总面积27819亩(其中池塘6289亩、网箱30亩、水库21500亩),准确及时地完成了渔业生产季节病害预报,为渔民提供疫病诊断服务400余次。在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全市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无保障。水产推广机构工作主要职责是从事公益性渔业技术服务,“三定”人员(机构定性、定编、定员的统称)是渔技推广的主力军。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足额到位”。但事实上,由于财政部门对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人员工资、社会保障以及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未能列入预算,致使“三定”工作一直没有真正完全落到实处。渔技人员从事渔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只能靠微薄的“以钱养事”物化资金来开展工作。待遇问题涉及到渔技推广员的切身利益,待遇不落实,对渔技推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是人员结构老化,技术人员偏少,发展后劲不足。全市实有推广人员179人,其中技术人员87人,不到50%,且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人员结构偏老,新的大中专生又不愿意到农业推广部门,推广部门面临技术人员断层,技术推广工作发展后劲不足。

四、几点建议

1.依法定性,完善职能

《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应以公益性和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无法承担的职能为主。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法明确本级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性质,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充分完善并发挥其公益性职能,更好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2.合理设置机构,理顺管理体系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完善各级推广体系。根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建议分区域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各地在渔业生产规模大的重点渔业乡镇,单独设立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在重点江河湖泊,设立流域性或区域性的水产技术推广站;其它乡镇,在乡镇综合站中设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负责本区域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乡镇站应实行县站管理的模式,即“县管乡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完善激励政策,吸纳优秀人才

各级国家推广机构专业人才短缺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优秀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农业推广机构人员老化,缺少专业人员必将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议完善激励政策,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专业人才。比如明确乡镇农技推广员的国家事业编制;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可上浮一级工资,满三年可转为固定工资;放宽县乡农技推广人员评聘职称的外语、计算机、论文方面的要求;有突出贡献的农技推广人员可以选拔为国家公务员等等。

4.制定推广规划,设立推广专项

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法》和中央及有关部委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规定,除了将国家推广机构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各项经费的稳定和增长外,还应按照与职能相匹配的原则,各级财政设立水产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制定中长期水产技术推广规划,有计划、按步骤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疫病测报与防控等技术推广工作。

(通联:1.441021,湖北省襄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襄城区胜利街 电话:13886216688;2.430070,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519号明泽丽湾2-701)

猜你喜欢

小龙虾渔业技术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