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脆弱性研究

2016-03-29赵聪

甘肃农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空巢脆弱性人口老龄化

赵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脆弱性研究

赵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随着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老年人人口规模增长加快,空巢老人、少子老人和丧偶老人占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养老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村镇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发现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经济状况入不敷出、精神生活匮乏、医疗负担较重等。并从少子化、城市化、代际关系转变和政府职能缺位等方面分析养老保障脆弱性的原因。由此得出结论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保障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社会养老保障对家庭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足。

空巢老人;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障;脆弱性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2.48亿。表明我国己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有进一步蔓延和扩大的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时期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双重转型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截至2012年末,辽宁省空巢老人已达340.6万人,仅2013年净增加36.6万人,占老年人口45.31%,平均每两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空巢。农村空巢老人较于城市空巢老人,由于收入水平低下、生活情况艰难并且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更脆弱、更易受伤害的群体。本调查研究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脆弱性的分析,为政府出台相关农村养老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各国学者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大多数学者从农村养老的现状、模式、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陷、病有所医很难实现、经济来源缺乏保障、农村大量出现空巢老人家庭、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生活照料服务面临更大的困境、农村老人娱乐精神生活单调(扁俊和张涛,2014;韩文甫和贾婷婷,2013;郭杰,2013)[1],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为主,以土地养老、集体养老、储蓄养老、养老保险、慈善养老等多元养老模式作为补充(胡春晓,2014;周璇和吴翠萍,2015;汪大海等,2012;赵灿,2013)[2]。在改善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方面,需要建立一个既能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养老保障体系(贾馨璐,2013)[3],政府须从整体上把农村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整合、调整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体化建设,提高国家应对农村老龄问题的行政能力(韩文甫和贾婷婷,2013)[4]。

本文对辽宁省农村大多数空巢老年人面临经济保障水平低、生活服务保障需求难以满足、医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辽宁省空巢老人家庭农村养老保障存在严重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精神生活、经济生活和医疗照顾等方面;社会养老保障对家庭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足。

二、辽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

农村地区的老人大多经历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苦难,加之农村空巢老人比重高。因此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的命运更能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表现在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问题包括:

(一)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渠道较少

很多农村空巢老人每月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政府的救济金,但这部分钱对于身体不好的空巢老人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也有一小部分资金来源是在外打工的子女,却也并未缓解他们贫困的生活水平。而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小,而且资金投入也不确定,根本不可能确保农村空巢老人有足够的资金保障。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活动较为单一,缺少经济机会和资源,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来源,使本来就是弱势群体的他们的生活一直都处于低水平的生活状态。

(二)生活方式单一,精神慰藉被忽视

在农村许多老年人头脑中“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子女在外打工或成家立业,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幸福指数亦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空巢老人难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闲暇时间,大多是在一些琐碎的生活事务中度过,极少有一些能够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政府在娱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很不足,因此空巢老人更容易产生空虚感、寂寞感和失落感,甚至可能还会出现抑郁、悲观等情况,这也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

(三)医疗保障不完善,生活照料不到位

由于年龄不断增加,农村老人反映担心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健康状况,身体上力不从心,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安详地度过晚年生活。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严重不足。大部分的空巢老人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看病致贫,二是无人看护。虽然我国政府在农村已经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合作医疗规定的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仍然是农村老人难以逾越的医疗门槛。由于农民的参保率过低,导致脆弱性变高。对贫困的老人来说,若生病住院,报销后的30%医药费也难以承担。这表明我们国家的农村的医疗保障不够完善,政府对医疗投资越少,脆弱性就越高。

(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部分城市已建立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养老床位总数偏低,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7%;养老保障面较小,所进行的养老服务项目过少,区域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有的机构“一床难求”,有的机构却“床位闲置”;政府对依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三、辽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脆弱性的原因

(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速度加快

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逐渐上升,养老负担势必更加沉重。基于人口老龄化和计划生育带来的少子化,家里老人多、子女少,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产生,因此不管是子女还是政府或社会,养老负担都在无形中加重,使得农村养老保障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农村老龄化中存在着“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三种叠加并存的现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少子化”特征,即“少子型老龄化”,也就是指在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的同时出生率则在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更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

(二)城镇化进程加速,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农村养老问题的脆弱性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密不可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初始阶段,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主要方式是外出打工。据统计,我国外出务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不断增加,而这些流动的人口主要是农村家庭的子女,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使得许多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随着经济的发展,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会越来越快,由于占子女结构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外出务工,他们的城市生活成本增加,使之对农村老人的供养力度不够,加上空巢老人自身经济来源较低,使得农村养老问题会日益增多。

(三)代际关系转变,子女养老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的“父为子纲”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被人们淡忘。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趋向平等,青年人的自主程度日益增强。虽然传统文化崇尚“敬老、爱老、养老”的观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有些子女对父母采取“有利则取,无利则弃”的实用主义的手段。再加上传统孝文化的淡薄,代际重心向下倾斜,由血缘维系的亲情养老观念不断弱化。

(四)政府投入不足,职能存在缺位

在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导致家庭养功能逐渐弱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为农村空巢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和社会福利,为这些弱势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服务。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能力不足、职能缺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例如:政府所采取的改善农村老人生活状况的措施明显不够、农村老人开展活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养老制度和医疗水平无法满足农村老人的需求等问题依旧有待解决。

四、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脆弱性主要表现为:辽宁农村空巢老年人收入来源少、入不敷出,精神生活匮乏,医疗负担沉重等几个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来源单一,收入较低,经济负担较重。且由于子女在外务工很少回家或者在外成家立业,对老人的亲情关怀也随之减少,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他们感到孤独寂寞,甚至出现老人生病时无人照顾的情况,幸福指数大幅下降。

政府存在对养老机构扶持力度不够、投资较少、建立的土地制度不完善、新农保普及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给付水平低、新农保补贴力度小,发放的养老金、低保金金额少。并且对医疗机构投资较少,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医疗设施、医疗体系都极其不完备,医疗资源匮乏。使得农村老人依然存在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

(二)对策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增加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如敬老院、养老院等,并改善机构的设施环境,增强机构服务功能,使其更快更好融入新生活。同时政府应加大农村的社区服务建设和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改善农村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水平,建设农村医疗所及较大型医院,增加农村医生,配备完备的医疗设施,解决农村老人的医疗问题。

子女应遵循我国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孝文化,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对老人进行经济生活上的赡养、精神生活上的慰藉、日常生活上的照料,减少外出打工情况或常回家看看,增加对老人的照顾程度,减轻老人的负担,提升老人的幸福感,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同时,老人应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的能力。

[1]扁俊,张涛.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49~50.

[2]胡春晓.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平凉市民张村为例[J].甘肃农业,2014,(24):41~44.

[3]贾馨璐.辽宁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5:30~31.

[4]韩文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4~8.

[5]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农业技术经济[J].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2010,8:4~11.

[6]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编辑:魏翔)

D669.6

A

1673-9019(2016)09-0054-03

来稿日期:2016-04-07

赵聪(1994-),女,辽宁省阜新人,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空巢脆弱性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