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资源的结构特征
2016-03-29闫玉坤,计文学
论森林资源的结构特征
森林资源的结构主要是通过森林资源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配置关系所表现。森林资源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构成了森林资源的基本特性。森林资源的结构特征是识别森林的重要标志,不同的森林资源具有不同结构特征。
1 森林资源的垂直结构特征
森林资源的垂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森林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森林垂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林层、林相两个因子。
1.1 林层(外貌)。是指森林垂直结构中林木所构成的层次,反映林冠的垂直分布情况。单层林是指林冠高低相差不多,分不出明显层次的林分;复层林(多层林)是指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树冠组成的林分。一般来说,复层林较比单层林具有较高的生命力、较大的生产能力、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较大的生态效益。
1.2 林相。是指森林垂直结构中林木所构成的层次总和,即森林的外貌特征。林相与林层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林相是反映林分全貌特征的,而林层主要是反映单一林层特征的。
2 森林资源的水平结构特征
2.1 森林覆被率。是指某一地区内有林地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用百分比表示。
2.2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林木树冠的衔接程度,也是树冠在林地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森林的郁闭度状况直接影响到林分内的光、热、水等条件的变化。郁闭度的大小与树种、温度、林龄、立地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关。郁闭度较大的林分,林木对光能的利用率比较充分,反之对光能的利用率较低。郁闭度是控制采伐量、确定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3 疏密度。是表示林木对其所占有的面积(空间)的利用程度,即表示森林的疏密程度。疏密度越大,表示林分的生产力越高,反之疏密度越小,表示林分的生产力越小。
2.4 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和幼苗、幼树的株数。一般常用于营林方面。
2.5 树种。根据树木的不同起源、地域、气候、环境,以及树木本身的根、径、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不同将树木分为不同种类,叫做树种。
2.6 树种组成。是指各树种的蓄积量占有整个林分总蓄积量的多少。它根据林分内树种组成情况可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一般来说,混交林较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学特性。它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生长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7 目的树种。是指其经济意义最大,并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树种称为目的树种,反之为非目的树种。
2.8 优势树种。是指某一树种的蓄积量在林分总蓄积量中所占的组成系数在5成(45%)以上的树种,则该树种称之为优势树种。
2.9 立地指数和地位级。反映立地条件的指标有地位级和立地指数。但是划分其等级的依据有所不同。研究证明,在不同林龄阶段中,林木的高度反映立地条件最为敏感。林木的平均高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分的生产力亦越高。地位级表是按照不同地区,分别树种编制而成的。立地指数越大,表示林分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分的生产能力越高;反之立地指数越小,表示林分的立地条件越差,林分的生产能力越小。
3 森林资源的时间结构
森林资源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都是处于物种和群落动态发展过程的某一瞬间。森林资源的时间结构特征主要是反映森林资源在森林起源、生长和死亡整个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林学特性。
3.1 森林起源。是指森林的形成方式。森林的起源按照林分起源不同,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又分为原始林和次生林。原始林:是指由原生裸地开始的植物群落,经过一系列原生演替所形成的森林。次生林:是指在次生裸地上,经过一系列次生演替所形成的森林。次生林分中往往存在实生和萌生两种起源方式。人工林主要通过人工植苗、人工播种(直播)插条形成的。人工林也包括实生林和萌生林。
3.2 森林的起源按照最初的繁殖方式的不同,将林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实生林:是指由种子发芽而形成的森林称为实生林,属于有性繁殖。萌生林:是指由营养器官萌芽、萌蘖,插条、压条或地下茎等,而形成的森林称为萌生林,属于无性繁殖。
3.3 林龄。是指在林分内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是林分生长和发育的时间指标。由于天然林内的每个林木的林龄都很不一致,因此通常林木的平均年龄来计算林龄。
3.4 龄级。林木在一定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是相似的,在此年龄阶段内可以采取相同的经营和管理措施,这一年龄阶段称为龄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不同起源,将林分的林龄划分为五个林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成过熟林。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松岭林业局
闫玉坤
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驻阿木尔林业局
森林资源监督办事处 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