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推广路径探究

2016-03-29陈秋如陈芳芳徐连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柔力球套路竞技

陈秋如,陈芳芳,徐连军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推广路径探究

陈秋如,陈芳芳,徐连军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通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柔力球的运动分类以及活动人群、展开方式都有着多元化特征,结合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柔力球的运动推广要结合运动特点与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柔力球运动的相关概念以及柔力球运动在国内外发展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问题,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推广路径.

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推广路径

所谓柔力球,也被称为太极柔力球,结合我国太极阴阳理论,使用迎合、引入、抛出技术特征完成的球类运动,运动者手持柔力球拍,通过弧形引化将柔力球抛出,是集运动、表演、健身为一体的富有我国传统文化意味的体育运动.柔力球运动分两类:一类是隔网竞技,另一类是套路表演.其中,隔网竞技项目有男女单打、男女双打、男女混合双打、团体赛(男团、女团、混合团体);套路表演项目有集体套路(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双人自选套路(混双、女双、男双)、单人自选套路(女单、男单).两个类别分属不同项群,竞赛规则、裁判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柔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项目的本质特征却是相同的.

目前已经在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等诸多地区展开,是一个新兴项目,其发展十分迅速.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多种多样,如何更好地实现柔力球运动的普及,如何让柔力球运动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发展,需要根据柔力球的运动特征、面临问题进行分析,以制定良好的应对对策.

柔力球作为一项中国传统的运动,可以单人演练,也可以多隔网经济,集合了太极特性的球类体育运用.它借鉴了太极拳中的“刚柔相济”、“圆弧”等拳理,继承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形成了“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运动思想,一改以往硬性急求的方式,将“弧形”运动作为运动的核心要领,实现以“迎、引、抛”为主要的技术动作,与一般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在运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套路、竞技两种形式上来说,柔力球注重的是成套动作的完成度打分,以打球时的美观度为基础作为评判标准.而后者则属于隔网型对抗竞技,以每球来算计得分,三局两胜.柔力球有着易上手、易练习的特点,对于操练者来说,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会轻易地受到自然条件、场地气候以及联系着年龄、体制等生理条件的约束,可以使用不同的场地、人数以及活动人群体制,并且可以有效地促进锻炼者在心肺方面的功能,将“弧形引画”的动作多加练习,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的中枢系统,实现对人体逆向思维的培养.不仅如此,柔力球有着较强的运动负荷可控性,挥拍的速度可以自由调整,锻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来调整.

1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1.1柔力球运动的国内发展特征

柔力球运动在我国不同的省、市都有所展开,但是事实身上普及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柔力球运动就发展较好,经济发展一般的地方会因为一些爱好者的促使而使得柔力球运动得以展开柔力球运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在社区中自发性的活动相当活跃,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指向是建立多元化推广理念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总体来说,柔力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尚不平衡.柔力球运动在我国的港澳台地球也有所展开,在澳门地区,近些年来每年都会举办柔力球邀请赛,2011年得到了国家体育局的支持,在澳门成立国际柔力球联合会.使得我国的柔力球运动又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1.2柔力球运动在国际的发展

在我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已经由2000万余人参与了柔力球运动,并且以每年百万人次的人数递增,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柔力球协会组织.柔力球运动在亚洲、欧洲较为普及,柔力球的运动水平也较高.在亚洲地区,除了中国作为柔力球的发源地水平较高,在日本地区的柔力球水平也十分不错,并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比赛.在欧洲各国,德国和奥地利对柔力球普及得较好,在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十个国家都在青岛设立了柔力球培训基地,并且每年会派遣相关运动员接受柔力球培训.

2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问题

2.1缺乏权威理论支撑

近20年的时间,以白榕老师为首的我国柔力球的参与者为这个运动项目可以说是注入了诸多心血,使得柔力球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了相对完整的运动项目.但是同比羽毛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柔力球的运动理论还差得很多,很多理论也只是停留在一些口头上,缺少一些实践做支撑.对于具体项目的名称、归属、定义与具体的文化定义,还缺乏权威的认定.

2.2尚未成为正式项目体系

柔力球运动曾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申请作为合格的体育项目,但是根据相关的运动办法规定,立项还未具备一些必要条件,所以立项失败.如果想真正成为合格的立项项目,对于成立国家级的组织以及各类比赛赛事的举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3缺乏国家级协会

柔力球运动协会的国家级协会成立对于这项运动实现更深层次的推广,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柔力球运动项目的各项探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与其缺乏指导有着一定的关联.目前湖北省已经成立了第一个关于柔力球的省级协会,实践证明,实现大范围的协会组织成立可以有效地促进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2.4发展失衡

柔力球项目目前主要的参与对象是中老年妇女,这种优美的运动套路是她们所热衷的方向,其竞技性很少受到她们的关注.近些年,不同地区举办的全国老年人柔力球运动比赛,结合了竞技和套路两种比赛要求,参赛者明显缺乏对两项的共同关注,这样就导致柔力球的运动套路得到更多的推崇而竞技却始终止步不前.目前的柔力球运动规定套路已超过了20套,如果想更好地实现柔力球的发展,还应该促进柔力球竞技项目的更新和完善.

3 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推广路径探究

目前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存在着诸多障碍,例如参与柔力球运动的人群大多是中老年阶层,缺乏青年阶层.在联系者中,很多人都乐忠于联系套路,缺乏竞技技巧,进行隔网联系的人员少之又少,这样十分不利于展演和竞技比赛.除此之外,一些边远地区,缺乏对相关运动的重视,更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和裁判人员,总的来说,就是缺乏组织人员,所以在实现柔力球运动的推广上,困难重重.交流信息、传播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柔力球运动的推广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接下来本文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实现柔力球运动的多元化推广.

3.1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

积极展开柔力球运动的理论研究,加强对柔力球运动的定义和文化意义商讨,对柔力球运动进行权威认定,通过反复实验来认证柔力球运动各项指标的科学性,以此来建立柔力球运动理论的系统性与社会认知度.

3.2建立多层面的管理机构

柔力球运动的管理结构设立对于其推广有着影响全局性的影响,从政府、社会、企业以及社区等不同区域来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实现不同层次的柔力球管理组织协调,实现由点到面的柔力球运动推广.依据多元理念,结合当地柔力球运动发展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在不同层面举办不同级别的培训.培训学员一般是从柔力球爱好者、体育教师、单项协会负责人、工会体育委员等多层次人员中推选,由基层向省级培训班输送学员,学成后回到本单位担任教练员、裁判员,分别在不同的地级市、区、县、校、协会中协助政府部门再次举办培训班或组织交流活动,形成立体、多层次的“网络式”基层活动点,这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柔力球运动在推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3.3拓展推广形式

柔力球运动最初源于青少年的体育课程游戏活动.柔力球运动对于不同的体制、性别人群都会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可以有效地促进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如果学生经常练习柔力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的多重机能,值得在校园中推广,并以此来促进校园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校园体育课程向多元化买进.柔力球运动在中年妇女范围内,可以改善绝经妇女的新陈代谢,以此来提升妇女的腰椎骨骼的含矿量.所以,多元化的推广理念,可以在老年人群众积极引导,有意识和计划地向青少年人群引导,创造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群体积极参与柔力球运动,引导群众以亲身实践来感受柔力球运动的快乐.

3.4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

为了更进一步地满足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工作,实现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十分有必要.例如对教练员、裁判的培养,是实现柔力球运动推广不可或缺的因素.目前我国的柔力球推广止步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训练人员的专业技能偏低,严重影响到了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所以,加强对柔力球运动的专业人员培养,丰富柔力球运动的培养手段,根据不同行政区域单位来培养不同级别的裁判员和教练员,以此从基层推进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3.5积极组织展演与竞技比赛

很多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都需要展演和竞技比赛的支持,通过展演、竞技比赛来实现相关运动的交流,提升各行各业对该运动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普及该运动的目的.从目前的发展手段上来看,组织展演、竞技比赛是刺激运动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展演和竞技比赛会带给运动员一定的动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广该运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于新兴运动来说,积极搭建相关的展演平台,在省、市、区、学校以及社区等不同单位、不同类别的公共场合展开,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以此来增强柔力球的社会影响力.

4 结论

柔力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足以向我们证明,运动的根源在于活跃人民身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柔力球运动不仅需要得到国人的认可,也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越属于民族的东西就越属于世界.柔力球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诸多认证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多元理念来指导推广柔力球运动的发展.

〔1〕王金峰,余水清.柔力球运动的流变历程与特点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09):799-801.

〔2〕余智,唐炎,郭修金,虞重干.县域群众性体育组织成长路径探析——永新县老年体育组织发展个案考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2):17-22.

〔3〕李恩荆,张现成,杨建英.柔力球运动的历史溯源与目标定位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07):630-632.

G852.1

A

1673-260X(2016)08-0160-02

2016-04-12

宿州学院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szxyjxtd201302);宿州学院校级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3XQRWO 1)

猜你喜欢

柔力球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