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2016-03-29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410004

城市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列宁职业思想

张 华(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 410004)

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张 华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 410004)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在十月革命前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萌芽、到战时共产主义阶段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再到新经济政策阶段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三个阶段。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化、丰富,使得苏维埃俄国顺利地改造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

列宁;职业教育;发展脉络

列宁职业教育思想是列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关于批判资本主义职业教育、开展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列宁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和理论斗争,形成了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并在十月革命前、战时共产主义阶段、新经济政策阶段三个时期的实践中逐步充实与完善。

一、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后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以往历史”的“萌芽”一词,“无非是先前历史对后来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抽象”[1]。这就是说,在先前历史中出现的某种思想,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发生积极影响,使某种思想得到发展,具有某种完整的形态。列宁在组织、领导十月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观点的深入考察,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职业教育的深入批判, 得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种萌芽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应当成为工人阶级解放的手段,而不是阶级剥削的工具

这个阶段列宁阐述其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著作有《我们的大臣们在想些什么?》(1895)、《农庄中学与感化中学》(1895)、《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1897)、《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08)、《修改党纲的材料》(1917)等等。在这些著作中,列宁批判资本主义时代职业教育的严重问题,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对人的窒息,对生产力的强烈刺激之后的乏力;从理论上展望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列宁在早期著作中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职业教育理论,尤其是民粹派空想家尤沙柯夫关于农庄中学的设想。[2]18-24所谓农庄中学,其实就是农业职业中学,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职业教育,并在学习期间及毕业之后3-5年内留在农庄中学内无偿劳动。这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不过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奴役青年农民的一种形式。列宁在文章末尾说:“‘依附'于准许他们结婚的校方当局的无报酬的固定工人,——请去问问任何一位老农吧,他会根据亲身的经验告诉你,这一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列宁在此讽刺民粹派空想家关于农庄中学的设想,实际上是农奴制的变种。

列宁强调,资本主义社会抛弃了等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法律上的不平等,转而以财产的不平等来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2]450-479反映在教育问题上,就是用学费和膳宿费的高门槛将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排除在教育大门之外;即使某些学校减免了学费和膳宿费,无产阶级家庭仍然由于劳动不足糊口而将工作年龄的子女拉出学校、参加劳动。这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保留了“使个人保持从一个阶级转入另一个阶级的完全自由”(主要是通过“公平”的教育和“个人奋斗”),但是这个“自由”对绝大多数被剥削阶级而言只是一个空想。

列宁看到了资产阶级职业教育反对工人的一面,这就是促使他深入思考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形成了其职业教育思想萌芽的一个方面。

(二)职业教育应当促成“知识与工人的结合”,成为工人运动的助推器

列宁在参加工人运动、指导工人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才有力量。因此,要通过强有力的职业教育,促使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工人相结合。他以“星期日学校”为例,深刻地分析了反动的统治阶级对工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3]12-15星期日学校主要是为工人学习文化、改善技能而开办的业余学校。在星期日学校里,进步的知识分子不取报酬地为工人讲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因此引起了反动政府当局的恐慌。当时沙皇政府教育大臣关注的星期日学校主要包括普罗霍罗夫纺织公司莫斯科纺织厂附设的教区星期日学校、叶列茨城星期日学校(位于索斯纳河南岸,铁路工厂所在地,居民多是平民和工匠)和梯弗利斯城星期日学校。教育大臣秘密与宗教势力商量,如何将进步知识分子赶出星期日学校,或者干脆关闭星期日学校。列宁从这个事件中敏锐地觉察到:

“大臣把工人看成火药,把知识和教育看成火星;大臣确信,火星一旦落到火药上,被炸的首先就是政府……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工人的觉醒!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他们就有了力量!”[2]67

我回了一趟昌隆街看望父亲,这是我离开之后的第二次回家。头一次是五年前,谢瑞天陪我回来的,他说他的身份不便于见我父亲,于是便在县城的宾馆里等我。

列宁从沙皇政府的反动立场中,看到了把工人与知识结合起来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号召工人主动学习、参加教育。这个号召,就将无产阶级对旧社会职业教育的批判引向了新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列宁在批判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职业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深入考察工人运动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完全推翻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性质;在不触动阶级统治的前提下,通过“理想的”、“科学的”职业教育改善工人状况,最终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空想。

在这个阶段,列宁看到了资产阶级职业教育的局限性,也发现了科学的职业教育对工人运动的重大意义,然而列宁以及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还没有掌握政权,没有条件主导大规模职业教育,所以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还处在萌芽阶段,还没有系统的展开。

二、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在战时共产主义阶段的形成

所谓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是指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形态,而核心的内容则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和拓展。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显示出职业教育思想还是初步的和零散的,是最新形态;到了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得以形成,使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已经具备基本的形态;而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政党夺取国家政权,开始重建职业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这就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建和拓展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就把沙皇俄国的全部弱点暴露出来了。作为帝国主义世界“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政治反动、教育事业不发达,虽然有着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但是仍然一开战就陷入被动,国内局势也越发动荡不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抓住有利时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变世界大战为国内战争,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俄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方面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在随后的内战中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疯狂地向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进攻。为了应对这种紧迫地形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决定将苏维埃俄国转入“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动员了所有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打败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保住了新政权。“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临时性的体制,但是由于其中的“共产主义”性质、高度集权带来的整齐划一、高度动员带来的资源积聚以及胜利经验,使得战时共产主义中的很多做法在内战结束后还保留下来。

苏维埃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战时共产主义阶段得到重建、拓展,包括在资产阶级当政下,党领导的工人组织开展的自我教育,也包括革命胜利后,政府组织下统一、有序开展的劳动教育、职业教育。这个时期,列宁重点关注劳动纪律教育问题,恢复和开展大规模职业教育问题,梳理职业教育与综合技术教育的关系问题等等。1918 年8月,列宁组织召开了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两个在俄国职业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文件——《俄罗斯联邦统一劳动学校条例》和《统一劳动学校宣言》。这两个文件从按现代方式进行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必要性出发,规定了职业教育学校的重建、制度设计和组织方式。[4]苏维埃政府将原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宗教机构主管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全部收归苏维埃管理,原来由资本主义企业开办的工厂艺徒学校、工人夜校,在政府收回企业管理权后,也就成为政府管理的职业教育机构。

(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

在此期间,列宁确定了苏维埃俄国开展职业教育的两个主要原则:生产劳动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和学校综合技术化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来源于唯物史观对实践与理论之关系的引申,既从现代大工业实践的需求出发,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也从职业教育对现代大工业的作用出发,强调将现代大工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之上。第二个原则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对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不单单是为了培养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不单单是将工人阶级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以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育,将其培养为社会主义生产的主人。因此,应该通过综合性技术教育,获得宽广的知识和素养,同时成为本行业的工作能手。这两个文件为苏维埃俄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着手组建职业教育的中央管理机构

在国内战争的艰苦阶段,列宁始终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从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出发,他依然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要求广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为使不满17岁的儿童和少年接受普遍的义务教育,为广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斗争”。在整个战时共产主义阶段,革命和内战是主题,列宁对职业教育事业的考虑带有明显的过渡性、服务性特点。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到内战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始。在这个阶段,列宁准确把握了苏维埃俄国面临的基本矛盾:既要着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又要应对迫在眉睫的内战和外部干涉。所以当时俄国的政策都带有临时性的特点。反映到职业教育政策上,一方面要批判旧的生产体系中对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的歪曲,另一方面又要强调严格的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一方面要把综合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迫于形势缩短综合技术教育的时限、提早开始职业教育;等等。反映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上,就是成立了“职业教育总委员会”。这个机构带有明显的过渡性、临时性,强调在战时的特殊情境下,职业教育要采取非常规的发展方式。这些举措,一方面要打碎旧的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又要利用旧的材料来建立新的职业教育体系,许多工作只能是逐步改造、逐步完善。列宁在这个阶段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关于党的政策和社会建设的各项纲领、决议、讲话、著作中都涉及到职业教育问题。

一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一个职业教育总委员会政策的出台,说明虽然这个阶段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在理论形态上的完整性等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的、主要东西已经具备。因此,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基本形成。

三、列宁职业教育思想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阶段,是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以从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1920年12月)开始,大会通过了在列宁倡议下制定的国家电气化计划和列宁起草的关于电气化的决议,对苏维埃俄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5]440这个阶段,苏联国内局势稳定,开始恢复经济生产,列宁职业教育思想能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一)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列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出发,要求职业教育要从宏观的国家经济建设、中观的产业技术发展、微观的企业运行等多个层面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首先,职业教育要“同国家经济生活的建设联系起来”。[5]18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调整职业教育的各项规定。通过扎实的职业教育教育,群众就能够了解自己的工作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社会主义国家要注意把职业教育与工业发展扎实地结合起来,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这样才能为职业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否则只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职业教育要与产业技术发展相结合。列宁认为,职业教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职业教育,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反映到生产劳动中,提高生产力,改变社会结构;也只有通过职业教育,科学技术才能找到为现实服务的方向,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贯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与最先进的生产力相结合,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科学和资本主义技术的最新成就同创造社会主义大生产的自觉工作者大规模地联合联结在一起”。[5]147

最后,职业教育要注意“与有关经济机构协商安排”。职业教育立足于普通教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也就必然要与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列宁要求各项教学计划都必须与国营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相适应。特别是在实行环节,要求:“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实习计划,由高等技术学校与有关经济机构协商安排。”[3]214-215列宁鼓励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到工农业企业锻炼自己。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仪器设备、生产场地,更是能在一线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为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一片实习、入职、上岗之前的学习新天地,让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在职业院校的实训学习中,适应上岗需要的工作环境,掌握上岗需要的工作技能。这一点对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

鉴于原有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列宁于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要求苏维埃俄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引入一定的国家资本主义成分,鼓励农业生产,鼓励外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扩大投资和生产,一定程度上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加快国民经济的复苏,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此良好的社会氛围下,职业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苏维埃型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出现为标志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形成。原来职业院校的类型过于庞杂,规模参差不齐。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以及之后的苏联)规范了职业院校的类型,新建了一批职业院校,并且以电气化建设为导向重构了教学内容体系。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文件包括《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关于对外对内政策的报告》、《中央委员会给教育人民委员部党员工作者的指示》、《论合作制》、《日记摘录》等等。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

这个阶段的另一个标志是在职业教育总委员会的基础上,1921年成立了职业教育总局。该总局隶属于俄罗斯联邦教育人民委员部,主持为国民经济和文化各个部门的干部培训工作。工厂艺徒学校、职业培训班、中等技术学校、工农速成中学、高等学校、工人技能的提高都归它管辖。职业教育总局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对高等学校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本上实行到1940年的初级的和中等的职业教育制度。[5]442职业教育总局的成立,标志着苏维埃俄国的职业教育进入正规发展阶段。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继承、发展列宁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列宁领导建立的苏维埃俄国(苏联)职业教育体系,为苏联顺利完成国家工业化、取得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伟大胜利、领导建立社会主义阵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才智、勇气都投入到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必然会进入列宁的视野。列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分析资产阶级职业教育理论的缺陷,指出了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本质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列宁在这种变化的现实条件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列宁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政策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对我国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 列宁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年.

[3] 列宁论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4] 钱怀智.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变迁[J]. 职业教育研究,1988(5): 2-6.

[5]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责任编校:彭 萍)

Development Context of Lenin's Though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ua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In the course of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 weal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been formed by Lenin. Lenin's though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That is, the germin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fore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wartime commu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tage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enin' though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viet Russia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capitalism and feudalism,and established a brand-new socialis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Len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text

A 821; G710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6.02.022

2096-059X(2016)02-0093-05

2016-01-12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2B21);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4B074)

张华(1974-),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列宁职业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职业写作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