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影响几何?

2016-03-29黄海峰

通信世界 2016年33期
关键词:边缘华为架构

本刊记者│黄海峰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影响几何?

本刊记者│黄海峰

刘少伟

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意图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孵化行业应用最佳实践,促进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数字化革命正在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孕育兴起。

这一波浪潮的显著特点是将“物”纳入智能互联,借助OT(Operation Technology)与ICT技术的深度协作与融合,大幅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推动从产品向服务运营全生命周期转型,触发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创新,并对价值链、供应链及生态系统带来长远深刻的影响。

为了促进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行业应用落地,引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的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缩写为ECC)在北京正式成立。

所谓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可见,边缘计算相对的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将计算等集中到网络的几个关键节点,而边缘计算则是将计算放在网络边缘侧,靠近终端和用户。据悉,此次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受到多位行业大咖捧场,且由华为、英特尔等6家行业领导企业发起。此次发布也吸引了通信圈、IT圈以及传统行业诸多企业关注。

那么,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到底因何备受重视?其成立将给OT和ICT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边缘网络面临五大挑战

智能社会首先将会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和智能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生活智能化,而这些变化离不开各行业今天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

无论在制造还是在生活中,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网络,根据华为和第三方机构合作预测,到2025年网络联接将达到1000亿,增长幅度超过10倍。未来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储存。

但是,边缘网络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华为网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表示,一是联接的海量与异构。当前,传感侧存在大量的专有通信技术和协议,这种多样性和异构性不但存在于特定行业内,更存在于不同行业间。伴随传感侧联接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剧增,边缘网络的兼容性和灵活扩展性面临巨大挑战。

二是业务的实时性。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领域,例如在生产控制领域,业务控制时延必须小于10 ms,甚至更低。如果数据分析和控制逻辑全部在云端实现,难以满足业务的实时性要求。

三是业务的智能性。随着业务流程优化、运维自动化以及业务创新,业务智能化成为趋势。未来超过50%数据在网络边缘侧处理,边缘侧智能将带来更显著的效率与成本优势。

四是数据的优化。来自设备、应用的数据需要互联和聚合。而不同厂商使用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不同的技术标准,跨厂商的互操作是巨大挑战。

五是安全和隐私保护。网络边缘侧由于更贴近万物互联的设备,访问控制与威胁防护的广度和难度因此大幅提升。

为了应对挑战,全面促进产业深度协同,加速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和行业应用落地,华为等6家创始单位致力于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产业资源合作,引领边缘计算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其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计划加入到ECC中。

行业各方乐见联盟成立

对于ECC成立的原因,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指出:“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对ICT与OT的融合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边缘计算是ICT与OT融合的支撑与使能技术,产业发展将进入重要机遇期。”

在于海斌看来,工业自动化技术体系将从分层架构、“信息孤岛”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架构演进。而边缘计算将是实现分布式自治控制工业自动化架构的重要支撑。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将重点关注体系架构的制定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并通过推动标准化来带动产业化发展。同时,将充分关注生态系统的构建。

“ICT产业非常乐见其成。”谈及ECC的成立,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杨泽民表示,该联盟是物联网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一条成功的道路,也是跨行业的工程应用和跨行业的联盟,更重要的是,其有利于后续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和创造更好的商业模式。

据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推行OICT理念,倡议 OT、IT和CT各领域产业资源在充分融合与协同的基础上,本着“共识”、“共力”、“共赢”的合作精神,共同推进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的健康发展;同时构建紧密握手工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产业资源协同,基于需求场景、参考架构、测试床、示范推广及产业合作的“5步走”联盟运作主线,切实开展联盟工作。

该联盟还发布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白皮书》,重点阐述边缘计算产业趋势与关键挑战,介绍边缘计算定义与内涵,展示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顶层设计与运作模式,制定边缘计算参考架构与技术框架,为联盟后续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标准研究所总工程师续合元表示:“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ICT产业发展将开辟新的空间,对高效低成本数据的处理、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也将使得边缘计算越来越重要。按照IDC报告分析,到2018年,40%的数据将在边缘存储、分析。而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理念,边缘计算也将重新定义云、网、端的关系,带来技术全面革新。”

边缘计算已有多个行业应用

在刘少伟看来,ECC产业联盟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拉瓦尔喷管“管喉”,解决围绕边缘计算应用在海量联接等领域的共性挑战、统一术语和功能域定义,形成标准架构。同时基于清晰分层的开放合作,各方产业资源发挥各自所长,实现聚力共赢。

边缘计算行业应用场景丰富,产业价值突出。一方面支撑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产品向服务的价值延伸;另一方面支撑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与智能化。

以华为为例,据刘少伟介绍,华为已推出的电梯物联网、照明物联网和电力物联网方案都是边缘计算在行业的典型应用。

在电梯物联网方面,华为电梯物联网方案基于边缘计算和SDN架构,本地的边缘计算网关将电梯的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并回传,后台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并与外部系统综合决策,实现全网电梯统一管理,故障预知,业务中断时间降低90%,运维成本减低50%,同时为电梯厂商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照明物联网方面,华为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引入边缘计算,在每个路灯上安装边缘计算网关,根据实际环境和能效控制策略进行实时有序控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并定期与云端同步。方案部署后,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个街区、每一盏路灯的状态信息。可以对每一盏路灯的开关状态、照明亮度进行精准控制,真正实现按需照明,节能效率高达80%。

在电力物联网方面,华为电力物联网解决方案使用边缘计算网关对电表数据进行实时集采并上传,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抄表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实时进行远程控制和故障诊断,分析电力线路损失,及时发现因窃电导致的损失;还可以对配电设备以及线路的运行状态有直观清晰地了解,可以及时发现电网存在的隐患。通过综合分析,可以降低31%的综合线损。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边缘华为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