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隆盛庄
2016-03-29刘秉承
本刊记者 刘秉承
走进隆盛庄
本刊记者 刘秉承
由丰镇出发,沿公路向东北40多里,一座明代夯土烽火台静静矗立在道路东侧,登高西望,著名的隆盛庄尽收眼底。夹镇而过的两条河静静向北淌着,这里的人们管它叫“倒流河”:一般的河水总是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流淌,但这条河流却由南向北,奔向它最终的目的地——黄旗海。在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前人赶着车马,与倒流河平行,往返奔波在草原丝路上,至今仍留存着深深的印记……
走西口走出个隆盛庄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朝令杀虎口外归化城土默特蒙古地区实行屯田,设各类官庄招民垦种后,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走西口”正式拉开序幕。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随着移民垦荒,隆盛庄取“兴隆昌盛”之意正式设庄。由于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凭借晋蒙、冀蒙两大商道交汇这一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隆盛庄的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草原丝路上的商业重镇。以茶叶为主的内地货物和从漠北贩回的牛马羊驼、皮毛药材均在此处中转或再次出售。
据史料记载,至光绪年间,隆盛庄已基本成为一个繁华集镇,商家字号盈街,八大行领先,六大街纵横,四合院密集成网。当时南街到北街有近2里之长的铺面,鳞次栉比,全是商号门市,各地商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隆盛庄,形成了百业兴旺、兴隆昌盛的繁荣景象。如今,在隆盛庄大北街,人们还能看到100多年前供车马落脚住宿的丁四车马大店,建筑的砖雕、木雕至今仍保存完好。
钱是一把双刃剑
晋商的富裕,即使在今天也闻名于耳。在各地安家落户的晋商由于常去京城做生意,不知不觉中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复制到了各地。在当时,没有一定的钱款盖不了这样的房子。
芦家大院是隆盛庄内一处有名的四合院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房屋大量使用砖雕、木雕,至今保存较完整。正房采取“一明两暗”构型,明房有廊,列四根柱子,低矮的马头墙耸立在山墙两侧,在厢房的陪衬下,整个院子显得错落有致。置身于这座青砖灰瓦的建筑,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不过,晋商的钱在为后人留下古建筑遗产的同时,也为隆盛庄的发展埋下了一处败笔。在平绥铁路(今京包铁路)修建的时候,本打算经隆盛庄进集宁,当时的人们由于思想守旧,怕铁路破坏了隆盛庄的风水,集资出钱让铁路绕道而行。晋商白花花的银钱花出去自然是有效果的,铁路终究没有进隆盛庄。
当时的人们大概在暗地庆幸:终于保住了隆盛庄的风水,子子孙孙可以在这里继世发财。但戏剧性的是,随着铁路的开通,隆盛庄并未一如既往辉煌下去,而是步入了衰败的道路。本来具有开拓精神的晋商,在铁路这个新事物面前却裹足不前,未拿出本有的胆识,着实令人感慨。
日子新了,历史的根还在
走进隆盛庄,“十个全覆盖”的成果让这里焕然一新,服饰打扮也与城市里的人相差不大。但人们置办年货,还是爱光顾藏在深巷中的老字号“上三元”干货;二月二要热热闹闹办一出这里独有的“四角龙舞”;六月廿四,还会扶老携幼,自发地去庙会地点举办祈雨活动。在这样一座普普通通的塞外小镇上,竟有着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实让人眷恋不已。
人民在创造新的历史的同时,也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屋子可以从过去的土坯房换成今天的高楼大厦,家具可以随着时代变迁追赶着时尚潮流,可埋藏在心中那乡土文化的根,却是任何历史车轮都碾压不垮的青青野草。正如一位早已搬入丰镇市内的隆盛庄人所说,到上三元买干货,“图的就是这个味儿”。
2012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将隆盛庄镇隆盛庄村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将隆盛庄镇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责任编辑:田旭东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王学丰在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调研
乌兰察布市交通局局长翟辰文调研交通工作
(上接封二)其中,国道优良路率达74.52%,省道优良路率达65.13%,县乡道路优良路率达52.7%。
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建成交付使用,整合系统内分散的信息资源,实现业务的统一部署和基础设施资源的初步共享。基本建成全市交通综合信息网,提高了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进入全区先进行列。市公路勘察设计院下设的公路工程监理服务中心通过公路工程监理资质审查,获得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市金桥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资质晋升为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和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2014年初,市交通运输技工学校正式更名挂牌迁入新校区,申报并建设重载及特种车辆实训基地,现已全部正常运营。
交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为推进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国有资产的资金效应和资本效应,搭建新型交通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平台,推进交通建设投资主体、投资方式、投资渠道多元化,组建成立了乌兰察布市交通运输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城乡客运一体化及出租车公司化改革加快,凉城县作为开展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造试点地区,运营良好。集宁地区组建出租车公司7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了出租车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
“十二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道路运输、公路建设、水上交通等方面的各项质量安全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故。
南绕城平地泉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