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道人的“水禅”艺术
2016-03-28刘泉
刘泉
一、“渔父”话题
“渔父”,本指打鱼人,以获鱼为生计,渔得鱼而笑。而后在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中蕴藏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禅学艺术,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最早来自晋代苻朗的《苻子·方外》,对姜尚垂钓有这样的记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楚辞》中《渔父》篇记载屈原洁身自好,与渔父的对谈里屈原自述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泥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不管是姜太公以一柄长杆,钩直无饵,背身向水的奇妙方式钓鱼,目的在事不在人的做法,还是屈原的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渔父”的形象成为深谋远虑、洞悉世事、不拘泥俗世、潇洒自在之外的圣人的化身。
其后,自称“烟波钓徒”的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子歌》中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出了渔父悠闲洒脱的生活意趣,甜美的田园风情,寄托了作者对淳朴生活的向往。“渔父”随即在艺术作品中几乎成了“渔隐”的代表,被禅学喻以一定的精神取向,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喜好表现的主题,使得中国哲学和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水禅”艺术得以建立。
二、梅道人的“水禅”艺术
(一)梅道人生平
梅道人(1280-1354),原名吴镇,元代画家。字仲圭,梅花道人是其号,“元末四大家”之一。梅道人性情孤峭,志行高洁,不喜和达官贵人接触,既不愿做官,其绘画作品也从不取悦外界世俗的喜好。他的画被人称为“有山僧道人气”(《沧螺集》卷三)。他研究“天人性命之学”,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在他生活困难时,宁愿卖卜为生,也不迎合世俗卖画,常隐居太湖,追求安宁隐逸的理想境界。他的画以“渔父”类的图式成就了其在文人画史上的高名,将中国传统的“渔父”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梅道人“渔父”画作定立其“水禅”艺术
1.以“渔父”为题,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吴镇“渔父”题材的画作很多,光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就不胜枚举,如《洞庭渔隐》《秋江渔隐》和其他众多名为《渔父图》的画作,等等。其图式形式多种多样,有长轴、短轴、长卷、短卷。常以一隐者在烟波中独坐船中垂钓,反映他的思想和精神状况:在一个没有权贵,没有排挤,不受纷扰的静逸空间,独自寻求烟波之乐,在风浪中定立精神。
禅宗的渔父强调的是在贪婪的波涛中、在欲望的边际,放下生命体验的钓线,用“扁舟”作为安顿性灵的工具,不在于“钓”的有无,而是对“钓”的性灵超越,对生命自由的放歌,渡向精神的彼岸。而梅道人的“渔父”艺术总与波浪有关,用“渔父”自喻,用江上生活反映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在一片烟波浩渺中过着独居禅意的艺术人生,成为以唐代诗人张志和为代表的“水禅”艺术的直接继承者。
作于1341年的《洞庭渔隐图》中,画依左侧构图,右侧一片空阔,起手处有几株古松,向上画茫茫的江面,一叶扁舟泛泛江上,远处山峦起伏,坡势用披麻皴线条婉转,与挺直的松干形成对比。水面平静,凸显静绝的气象。1336年作《渔父图》四幅,画中描写一隐士在山间平溪泛舟垂钓,渔者戴着斗笠,盘腿而坐,一副安然自得的样子,显示出安逸的情怀。作于1342年的《芦花寒雁图》也是反映类似的题材:蒙蒙的江面上,芦苇参差,随风摇曳,一叶小舟穿行在芦苇丛中,舟中人物悠闲自得,仰望前方,独坐船头,芦苇丛上,大雁点点,飞向远方,朦胧的村落,模糊的远山,构成一幅荒寒寂寥的画面。还有他作于1342年的《渔父图》长卷,也异曲同工地反映了渔父的“水禅”场景。他的“渔”者不在于“隐”,而在于“游”,渔者驾一叶扁舟,任其在风浪里漂游西东,没有纷扰,没有牵绊,游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渡向神往的精神彼岸。
2.以“渔父”为题,在词赋中的体现。纵观吴镇所建立的精神世界,以《渔父词》形式写出的,就有21首之多,由此,吴镇“渔父情结”可见一斑。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梅道人的《渔父图》中,题诗写道:“西风潇潇下木叶,江上青山愁万叠。长年悠优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渔童鼓栈忘西东,放歌荡漾芦花风。玉壶声长曲未终,举头明月磨青铜。夜深船尾鱼拔刺,云散天空烟水阔。”还有他多首《渔父图》中的题词,如载于《梅花老人遗墨》中的两首:“红叶村西夕照余,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拔棹,切归与,挂起渔竿不钓鱼。…醉依渔舟独钓鳌,等闲入海即乘潮。从浪摆,任风飘,束手怀中放却桡。”
从以上诸首《渔父词》中,可以看出,吴镇借天地间自然景物的纯真与宁静,抒写其内心的渔隐世界,纵情于“只向湖中养一身”的扁舟之上,而虽身在扁舟上,却“挂起渔竿不钓鱼”“鱼少鱼多不用心”,只因寄情渔父之上,任由浪摆风飘,“束手怀中放却桡”。同时,吴镇也强调世事“任沉浮”,仕途险恶,奉劝世人尽自己的力量,“事事从轻不要深”,不要眼高手低,否则“鱼大船轻力不任”,这些渔父词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生哲理。又如:在其61岁所作《洞庭渔隐图》的题诗中云:“洞庭湖上晚风尘,风搅湖心一叶黄。兰棹隐,草花新,只钓舻鱼不钓名。”一叶扁舟成就了浮游乐趣,一线悬丝仍然心系山河社稷,吴镇以兰、棹喻隐,向我们透露了“只钓舻鱼不钓名”的淡泊名利、高洁白标的禅境。在《秋江渔隐图》中,吴镇在画的右上自题:“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梅花道人戏墨。”更是用“戏墨”一语道出了其精神主体无拘无束地畅游在自己的“水禅”世界中,任由世海沉浮,惊涛骇浪,他独取这一片阒无一人的港湾,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戏墨”在他的“水禅”艺术人生中。
以梅道人为代表的“渔父”作品,表达的是文人墨客困于形势后,对当时文人生活层面的真实写照,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藏于隐逸之中的思想解放,更是对性灵自由的讴歌,对儒道精神生活的推崇,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人在旅途中”的思想解构,成为中国文人画“水禅”艺术最为绚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