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以一则大二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2016-03-28杨冰双
杨冰双
(淮阴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以一则大二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杨冰双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本文通过一则大二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的分析,对干预工作的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寻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机制
当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高校突发事件日益增多,预计将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影响高校校园的稳定.如何及时有效干预和处理学生突发心理问题,已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通过一则大二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的分析,对干预工作的过程进行回顾与探讨,寻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以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1 案例介绍
杨某,2012级女生.该生自入学以来,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新生入学初的心理普查结果显示,该生无异常.
2013年12月初,该生出现了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知、情、意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比如,该生经常自言自语,别人不能明其意;该生睡不着觉,多次半夜弄醒舍友,进行道歉;该生告知舍友,自己冒充班长给大家发短信、骗自己爸爸钱及占舍友便宜、用舍友钱、已向班主任认错等诸如此类事情;躲在宿舍,不去上课,认为学校在监视自己,舍友盗刷她的银行卡及经常耳边听到“你是小偷”的声音等.
通过与该生家长及舍友进行深入交流,获知该生的一些成长史资料:该生幼儿时期由爷爷奶奶在乡下抚养长大,形成内倾型性格;初中返回父母家,父母忙于生意,与其交流严重不够;该生初中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魔鬼式训练,该生学习很好,对自己期望很高;高中到了省重点,该生成绩下滑,曾经休学一段时间,被父母带去省城治疗,服过某种药物;该生对自己考取二本一直耿耿于怀,两年大学时光,埋头苦读,希望考取名牌院校研究生;该生正在准备会计考试,学习高度紧张;该生高中阶段,曾有过被冤偷盗的经历,对小偷之类的词眼非常敏感.12月初,学校曾有学生遗落手机于出租车,学校张贴了监控录像,寻找当时乘坐出租车的下一个学生,该生感到很恐惧.
2 案例分析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结合该生的一系列怪异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该生目前正处于心理危机阶段.心理危机是指当人处在危急状态时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出现无所适从,导致情感、认知、行为功能的失调而进入的一种严重失衡状态.常见的危机反应有:认知方面:问题解决能力与应对机制暂时受到打击,如否认、注意力不集中、危机情景再现、失去信心、内疚自责、丧失安全感等.危机中的人主要认知特点是认知狭窄,即局限于问题和困难,看不到其他可能性、资源和希望;情绪方面:在暂时性的震惊之后,出现混乱、害怕、恐惧、沮丧、麻木、怀疑、悲伤、绝望、无助、羞愧、易怒、平静不下来等.危机中的人主要情绪特点是极端的负面情绪和情绪失调;行为方面:攻击、社交性退缩、逃避、食欲不振、哭泣、酒精和药物使用量增加、坐立不安、过度警戒等.危机中的人主要行为特点是反常和易失控.
对照危机反应概念及表现形式,可以发现该生情绪出现混乱,夹杂着害怕、恐惧、羞愧等多种负面情绪;认知狭窄,存在幻听、危机情景再现等现象;行为退缩,具有社交功能严重受损、行为失控等多种危机表现形式.该生童年期的寄养经历、近期应试的紧张学习、对学业的不满意情绪及因而导致的短暂精神失常病史经由近期学校出现的追踪遗失手机事件的刺激使得中学时被冤偷盗的心理创伤再度复发,各种因素的发酵导致该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知、情、意严重失调.鉴于此,该生亟需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3 案例解决
3.1解决方案的理论依据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危机干预的原则:保障安全:危机干预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被干预者的安全;聚焦问题:干预聚焦于个案的情绪冲突和情绪调节问题.个案的人格问题和其他深层问题不是干预的主要目标;激活资源:危机干预的主要途径是发掘和激活个案的内在资源,以应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危机和困境.
3.2案例处理的方法、过程
3.2.1收集信息,分析情况.继续与该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全面了解其思想、心理状况等,确认其所述情况真伪;对近期其所接触的舍友、同学等相关人员和事情进行了解,尽可能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判断提供准确的佐证材料.
康复机器人具有不同的康复训练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患者以及患者在不同恢复阶段的不同情况。患者主动发起的模式考虑到了患者的意图和主动参与的能力,较被动模式更有效。许多的证据证明这种患者-机器人互动的模式对促进患者的恢复非常有效。机器人可以感受到患者的状态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进行顺应性的匹配,同时,“按需辅助”的理念在机器人辅助康复中也得到较好的贯彻,机器人只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辅助以便鼓励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参与[11]。
3.2.2加强保护,确保安全.成立班级危机干预小组,对该生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其人身安全.同时,对危机干预小组进行强化训练,尽量避免小组成员在监护中触及该生目前比较敏感、情感容易激动的方面,以免产生新的爆发点.
3.2.3报告上级,商讨方案.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汇报了该生的各方面表现,商讨稳妥解决方案;同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备案,请求中心就该生的情况进行危机评估,做出更准确、更专业的诊断,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2.4联系家长,共同解决.与该生家长联系,报告了该生相关情况,希望家长来校进行深入沟通,为恢复和进一步促进该生的身心健康共同努力.
3.2.5全程跟踪,始终关注.该生回家后,经常与其父母联系,询问该生状况.在其心理状况未能好转之前,为其办理延缓期末考试手续.回校后,密切关注该生动态,坚持监护方案,从各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并联系专业人士定期辅导.
3.3具体效果
由于及时发现了该生的情况,迅速启动了危机干预预案,制订了稳妥的解决方案,执行过程有力到位.该生心理状况趋于正常,可以进行正常学习、生活,仍需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4 建立危机干预机制
4.1该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能够得以及时、顺利的解决,主要有如下经验值得重视和总结,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4.1.1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之引发的高校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予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较强的压力.辅导员不仅需要在日常处理各种琐碎繁冗的具体事务,还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预防危机事件的产生.这一切对于辅导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标准的相关鉴定方法、进行各种心理疏导专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业务能力.
4.1.2依托学生干部,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起一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危机处理载体,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关键时刻协助辅导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
4.1.3争取家长配合,合力解决问题.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基于全面动用社会资源的考虑,学校须第一时间确保家长对学生情况知情,劝说家长加入到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4.2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建立大学生心理保健网络,形成大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是应对大学校园心理危机的根本途径:
4.2.1预防和干预相结合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坚持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查和季度的心理排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确定危机预警的范围及对象,强化动态跟踪,因时因地因人进行专门关注与专业教育.只有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做好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为干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2团队合作,形成三级干预机制.定期对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使得心理危机能够及时发现,干预过程中才能及时竖立第一道屏障,预防危机事件的扩散.辅导员、班主任依据心理档案,筛选高危人群,关注跟踪重点人员,及时排解心理问题,预防危机事件,迅速介入危机事件.心理咨询中心日常开展心理咨询与门诊治疗,密切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对重点人员进行联动保障,建立起信息通道,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上报领导,启动干预预案,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置.
4.2.3调动社会资源,建构有效支持机制.社会资源是预防和应对危机的有效支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需以最快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干预过程中,调动学校保卫部门、公安部门及专科医院等相关资源,保护、勘察、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进行专业治疗等.
4.2.4跟踪追访,填补危机干预的灰白地带.危机状态不会因为一次有效的应急干预而彻底消失,危急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及时跟踪和追访危机人员,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者申请复学需提供三级乙等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证明,辅导员、班主任应密切关注该生,定期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并提请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配合辅导.对参与危机干预的学生干部、辅导员等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5 结语
只有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规律,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合适的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高校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社政【2003】2号.
〔3〕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马建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务[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