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016-03-28刘静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刘静(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刘静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河南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河南的三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反应出我国三化发展的状况,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金融业的发展支持和影响着.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严峻,由于其当地发展水平的落后,阻碍了河南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三化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帮助.可以看出三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些农业产业问题的解决还需金融业提供各种金融支持,加大资金和政府的力量投入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原崛起.
关键词:金融;协调;农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
1 三化协调发展及经济增长概述
“三化”协调发展必须要以城镇化为主导.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的空间集中程度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效益正相关,这就是越集中集聚,发展速度、效益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普遍来看,城市发展水平越高,效率越高,发展地越快;城市越落后,效率越低,发展就越慢,尤其是农村发展最慢.大城市作为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就更具有较优势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而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就是城市.
“三化”协调发展必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就是工业,同时工业也是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河南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低,根本上讲是工业发展水平低.可以看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才是加快中原崛起提高产量的根本出路.正由于“三化”协调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要以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为基础,因此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从河南省来看,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如何解决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谈发展.“母亲产业”也就是农业,它更是一些非农产业的上游产业,后向产业联系很大,像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如果农业歉收将会直接导致农产品加工业难以继续.而农产品加工业又是河南省工业类别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对河南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国家总体看,河南每年调拨200亿公斤粮食和粮食制品,这种粮食划拨决策不仅对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非常,同时也是河南的首要政治责任.所以,在加快推进三化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农业化尤其是粮食生产这一块,必须持续不断地牢固农业的根本地位,同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重视农业科技研发和产品推广,保证粮食生产能力再创新高,才能继续推动农业现代化.
而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的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金融的发展.Patrick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供给主导”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金融发展到底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仍具有许多争议.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力,尤其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均会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相对的经济效果的提高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金融深化程度快速提升,然而在既定时期内,金融深化必须保持稳定有度地发展,才能使经济增长最优化.
2 三化协调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存在问题分析
2.1 农产品深加工大型企业不多,影响力不强
全省仅有双汇、三全、思念等少数龙头企业,其他企业规模都很小,产品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全省的消费需求.有关调查表明,能够满足国家要求的农业企业,只数山东省就达1314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97家,有53家企业是位于全国前列,相对于河南省,就只有9117家、310家和39家,并且大部分企业的科研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较弱.质量高、高科技、精加工、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较少,同时能够出口国内外的产品较少,较少拥有销售前景良好的产品.与此同时大型带头企业大部分以生产和出售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为主,使得拥有较小范围的产品销售市场,突出优势力较弱,经济利润较低.
2.2 农产品产业线较弱
到2015年底,河南省产业结构仍不能达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效果.一方面看,产品创新度不够,农产品使用度和质量无法达到后续加工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来看,产品再次深入加工度不够,转化过程中增值能力较差.尽管河南省小麦加工能力能够占到小麦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大部分仍是以加工面粉为主,并且产品类别较少、质量较差.而其它省份比如吉林,他们龙头企业却能够生产出变性淀粉、化工醇等系列高科技创新产品类型.
2.3 产业化的市场运行体制不健全
农业产业化市场体制不健全这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依赖于只从构建基础设施、从核心产业来着手,却忽略了建全与之相对应的运作体制,致使大部分地方具有相似的核心产业结构,没有创新特色.第二,散户农民参与市场的均无组织化,大型企业与农户之间无法平衡利益分配.到现在为止,河南省农民专业性的组织能够影响农户行为的数量仅占农户总数的9%,还是有大部分农户仍被排斥在产业化组织圈外,属于散户经营、无市场情况.一些大型企业和散户只是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没有对应的科研开发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因此农民仍然无法和大型龙头企业分享增值部分的利润.同时部分企业更为看中短期利润,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具有较为主动的话语权,所以,散农户的利益很难得到保护.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不相称的原因,也一直被制约,发展缓慢.
3 金融支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想落实“三化同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随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步,这是中央从大局着眼、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出的重大决策.这几年来,虽然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显著落后,这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窄口,因此必须坚持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同时深入发展农业现代化.
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全省急需改造6580万亩的中低产田,大约3500万亩耕地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情况严峻,所以仍需继续深入补救和巩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并且,全省农区内生产发展水平低下,农业大县财源稀缺,粮食生产主导区的96个县市、区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上下,传统农区发展仍然困难.
3.1 加速增长农业整体生产能力
要想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必须要以小麦、玉米为核心农作物,以依靠科技提高产量为主要支持力量,进一步加强粮食稳增稳产措施,整体推动高产创建活动,保证粮食单产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主力生产经济作物,进一步开展下一场“菜篮子”市政工程,深入发展蔬菜基地,使用农业标准化整体促进示范县建设,同时开始实施振兴和发展奶业行动,重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畜禽水产养殖基地.
3.2 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推广
未来让农业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使用,比如用提高农资品营养品的使用率为核心,把节能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重点,同时在技术效率方面上,从单一单项技术组合装备成集成技术,并且转化复杂技术为简单合成技术,且做出模式流程图,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在农作物工具上推广包衣种、配方肥、控释肥、先进农机具等高效用具,使用一体化机械作业,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并且积极推进工厂化育秧(苗).
3.3 积极建成农业产业化大型带头企业
努力将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内城市群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和农产品营销出口中心,不仅把本地大型带头企业做大做强,更要推动小型农业企业的优化合并和兼并重组,同时让其他省份龙头企业进驻河南省,诱导他们在全省建立区域型总部甚至总部,借鉴良好经验使得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向高附加值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同时,积极建设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使得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入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要布局安排好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并且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增产的措施.增强龙头企业聚集发展能力,形成带头领导作用,发挥产业集聚辐射效应.要更优质地做好合肥、上海、北京三大农产品展销会,积极创建好农产品展会品牌,发挥河南名特优农产品的巨大影响力,增加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市场占有率,重点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加快形成“带进来、迈出去”.要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环节的增值果实,就必须让龙头企业与散户农民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4 鼓励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先导区
要围绕现代农业十大先进链条,根据已经批准在建的农产品加工业园区,逐步建成60个左右的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在这几个先导模范区的基础下,依托组合投资和产业整合,建立和完善整体循环的现代化产业化体系.同时利用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争取在2020年使得农业先导模范区的产业具有500亿元左右的规模,变成“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模范区.
3.5 积极创新发展新型多用途农业
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实施提升森林质量的措施行动,综合利用生态资源,尤其是林特产业要重视并积极推动发展,重点建立一些在国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绿色产品和生态农业链.同时要重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与此同时,打造一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以此全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例如建成一批优质旅游乡镇和优质服务农家乐,构建一批乡村旅游A级景区.
3.6 强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要向大功率、高产能、多用途复杂作业的现代农业机械化目标努力.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深入使用力度,要加快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同时增加对农业生产急需机械的叠加补贴效率.为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加强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就要深度使用新机具和探索新技术,加强融合使用农机农艺,切实落实关键环节例如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要提高现代农机工业发展水平,创新使用农机工业技术,加大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EB/OL]〔2011〕32号.(2011-10-07)[2013-4-30]http://www.gov.cn/zwgk/2011-10/07/content_1963 574.htm.
〔2〕程小旭.中原经济区:探索“三化”协调发展新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1-10-10.
〔3〕“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关键在做 [EB/OL](2011-12-01)[2013-4-30].http://www.people.com.cn/h/2011/1201/ c25408-3234827361.html.
〔4〕喻新安,谷建全,王玲杰,陈明星.河南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12-9-24[2013-4-3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71-02
收稿日期:201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