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简介
2016-03-28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简介
1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起源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省市共同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旨在提升中低产田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北省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区域,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60%,涉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4市和曹妃甸区共计43个县(市),耕地面积3 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4.8%。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于2013年启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托科技部项目实施了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将其作为河北省战略性增粮工程,并连续三年将项目写进省委“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渤海粮仓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河北省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河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17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5亿千克、节水7亿方的项目总目标。
2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概况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思路,以“突出协同创新、突出‘大粮食’思维、突出节水优先、突出培育新型主体、突出转化应用”为基本原则,通过“粮田增粮、棉田增粮、替代增粮”,“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技术路径实现增粮节水目标,全面提高区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2014年项目共设立了13个重点先行示范县,示范推广了八大主推技术模式,即改土增粮技术模式、抗逆高产作物新品种示范模式、微咸水补灌吨粮技术模式、微灌水肥一体化超吨粮技术模式、雨养旱作亩增粮百公斤技术模式、棉改增粮技术模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农牧结合技术模式;建立了种业、专用肥料生产及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和多元化推广五个服务体系。2014年项目共建成22个省级千亩示范方,13个万亩辐射区,推广辐射面积180万亩,总增产粮食2.65亿千克,节水1.2亿方,节本增效4.92亿元。
按照“2014年打基础,2015年扩范围、2016年全铺开、2017年搞总结”的要求,2015年河北省政府继续投入5 000万元专项资金,将项目区由13个重点示范县扩展到43个示范县,并分层次设立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三类课题,分别注重于增粮节水技术储备、先进适用成果中试转化、成熟技术模式大面积示范推广。
2015年项目工作按照“树立新理念、构建新布局、打造新模式、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强化新支撑”的六个新要求和“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目标,“口粮绝对安全,保谷物基本自给”。
2015年项目主体技术辐射推广面积771万亩,总增粮食6.76亿千克,节本增效13.8亿元;同时通过示范推广雨养旱作、微咸水补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项目区节水2.85亿方。
3 加强组织领导并规范管理办法
项目成立了以沈小平副省长、许宁副省长为组长,省政府李靖副秘书长、省科技厅王志欣厅长为副组长,省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省农科院、中科院遗传所、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市政府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张庆伟省长、赵勇副书记、沈小平副省长、许宁副省长等多次对工程实施作出重要指示,并到现场视察指导,加速推动了项目的实施进程。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制定工程总体方案、年度项目计划、配套管理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省农科院,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具体工作。有关设区市、县(市)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的组织管理与督导落实。
省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省农科院五部门联合制订了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在项目的组织、立项、实施、监督等管理过程中,前瞻布局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专家论证与统筹决策相结合,强化对项目的监督检查、总结验收和绩效评价。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绩效评价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
4 河北省项目创立了 “百千万”示范推广法
项目创立“百千万”示范推广法。百亩核心区重在实验数据的获得,千亩示范方重在展示技术效果,万亩辐射区重在为农民增收增效服务,并在“百千万”基础上实现技术模式的放大推广。
2014年项目确定了13个有代表性的先行重点示范县,2015年项目在43个县全面铺开,其中重点示范县按要求设立了百亩核心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辐射,一般示范县按要求建立了千亩示范方,并鼓励建立万亩辐射区。各示范县与技术力量结合,围绕“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区”开展工作,推广适宜主体技术,明确技术负责人,明确实施地点。
通过“百千万”工作法,实现“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使项目区主体技术的示范效果得到充分展示,2015年项目召开培训会、观摩会等超过700场,培训农民超过7万人次,既展示了技术效果,又实现了主体技术的逐级放大,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5 项目组建了渤海粮仓创新团队
河北渤海粮仓创新团队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以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项目区地市农科院等单位为主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组织开展适宜技术的研发、引进与技术集成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成果支撑和科技服务,提供技术储备研究,突出区域特色,解决从概念到原理到技术的关键问题,满足科学、技术、经济和机制的可行性;解决共性问题和生产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满足农民和市场需求。
二是以省农业厅、市、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及新型经营主体组成的推广队伍,负责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项目工作在2015年实现了项目区的全面覆盖,每个县主推1~2个技术模式,主要开展了旱作农业、多水源利用、微咸水补灌、粮草轮作、农牧结合、杂粮轻简化、棉麦双丰等技术模式的推广辐射。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河北省农业的节本增效。
三是省、市、县、乡政府主管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组成的管理队伍,负责组织协调、落实与监督工作,建立先导型科技示范园区。团队以县为单元组建科技特派团,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衔接协作。
6 项目创新 “县域总指挥+科技特派团+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模式
项目采用“县域总指挥+科技特派团+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模式。县长或主管县长任县域总指挥,技术负责人任科技特派团团长,成员由市县有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与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人员组成;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的法人实体,主要承担千亩示范方建设等工作。
项目县以示范县县长或主管副县长为责任人、特派团团长为技术负责人,以合同方式进行绩效考核;示范县要扶持千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适度规模的连片示范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技术示范活动;引导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培育专业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企业,用农业经营规模化带动农业机械化,用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现代化。通过项目实施,扶持培育了270多个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项目把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先进技术的示范平台、京津成果转化的承接平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以提高农业主导产业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技术,聚集农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创新团队、科技企业和新兴业态,建设了沧州南皮、邢台威县2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模化转化农业高新技术,探索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市场化、商业化模式,更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作,扩大了项目影响,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7 项目建设了新型技术服务体系
河北渤海粮仓项目积极发展施肥、农机、植保等专业化、市场化组织,以创新团队为技术支撑,结合基层农技推广、农机推广等体系,与创新型企业如中化化肥、领先生物、肥尔得公司、中友机电等大型肥料、农机公司结合,建设形成了五个服务体系。
一是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由河北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产学研相结合、政技物相配合,实现技术直销。二是种业服务体系,在南皮县建设了特种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玉米异交不亲和无隔离良种繁育基地,在深州和景县建设了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由相应企业按市场机制组织供应项目区示范用种。三是专用肥料生产及施肥技术服务体系,在河北省农科院资环所指导下,与相关肥料企业相配合,改造升级,生产适合项目区所需要的专用肥和生物菌肥,并与地方推广部门和服务企业合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体系。四是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服务体系,由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负责,与地方农业植保部门、企业合作,构建保姆式植保服务体系,主要负责项目示范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工作。五是农机服务体系,由河北省农科院负责,与中友机电、基地园区企业合作,主要负责农机农艺结合、农机产品配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工作。
2016年项目工作强调根据“供给侧”理论调整研究思路,围绕农业结构性调整开展工作,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后续工作开展避免单纯追求增加粮食产量,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协调项目与地下水压采、休耕等项目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效供给,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水”。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大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打造共同体,多引进京津地区的先进成果,共同推进河北渤海粮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