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用中药的研制和使用应该改变思路
2016-03-28陈昌福冯东岳陈辉方苹
■ 陈昌福冯东岳陈辉方苹
(1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2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 100025; 3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0036)
渔用中药的研制和使用应该改变思路
■ 陈昌福1冯东岳2陈辉3方苹3
(1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2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 100025; 3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0036)
有不少人认为,中药具有资源丰富、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等优点,不仅可以作为人用药物,也可以做成各种兽药。目前,我国有一些中药正在被用来作为渔用药物使用,其中一些中药“制剂”被用来防治细菌性疾病,也有一些被用来防治寄生虫病。
而在现实的水产养殖业中,人工养殖鱼类大多数疾病一旦发生,均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采用发挥疗效比较缓慢的渔用中药作为治疗养殖鱼类疾病的药物,往往是难以显示出其治疗疾病效果的。
为了提高渔用中药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疗效,部分渔药生产企业甚至在其中药制剂中添加各种抗菌素类药物和杀虫剂。这样做法不仅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规,同时也会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无穷隐患。
如果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药物开发中,能改变以中药制剂治疗鱼类疾病的思路,即以另一种思路开发渔用中药,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任何一种中药虽然均存在多种化学成分,但是,大多数中药中均是因为含有各种多糖类物质而显示出其良好的药用价值的。如人参中存在的人参多糖,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木耳中的木耳多糖等,这些中药也正是因为其中含有的这些多糖类物质而显得珍贵。因为这些多糖类物质能非特异性地提高服用者的免疫防御能力。所以,如果从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角度,以制备鱼用免疫增强剂为目的筛选和使用渔用中药,可能才是正确的利用中药的途径。
所谓免疫免疫增强剂(immunopotentiator)也称为免疫刺激剂(immunostimulant),是指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 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 促进机体内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等,而增强机体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自1925年法国免疫学家Ramon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与之无关的物质可以特异地增强机体对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的抵抗反应以来,在医学和兽医学领域中,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研究的免疫增强剂种类非常多,按照不同的来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微生物类,如乳酸菌、小棒状杆菌、酵母细胞壁、灵芝菌丝体以及真菌中的一些菇类等;生物因子类,如胸腺因子、转移因子等;人工合成类,如左旋咪唑、脂质体等;微量因子类,如硒、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天然类,如蜂胶、中药等。
中药在我国具有比较长的应用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与经验,同时,也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不少中药的要用价值已经比较明确并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将中药开发成渔用免疫增强剂在我国已经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是渔用药物开发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1 中药能调节免疫的物质基础
中药的有效成分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有效成分及其特有的药理功能是防治动物疾病的物质基础。现代中药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的免疫增强作用与其中的多糖类、苷类和生物碱类活性物质是有关的。
多糖是许多中药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从中药中提取的多糖种类很多,如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牛膝多糖等。
在苷类化合物中,黄芪苷、白芍总苷、淫羊藿苷、雷公藤苷、大豆皂苷等,研究结果均已经证实,这些物质均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作用。
生物碱类化合物中,如苦参碱、奎宁、棘豆生物总碱等。
除了上述三种化学成分以外,中药还含有其它的一些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类、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萜类等,这些物质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些成分均以有机复合物形态存在,除单个成分所起的作用,还有各成分间的复合作用。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2.1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抗原的作用
随着中药免疫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免疫促进作用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近几年来,许多学者根据中药的生理活性将其开发为新型免疫佐剂,有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免疫佐剂能够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疫苗的保护力。其作用机理概括如下。
2.1.1 增加抗原分子的表面积
某些中药免疫增强剂颗粒表面可以吸附许多抗原,使抗原表面积明显增加,特别是可溶性抗原或半抗原,经胶体颗粒吸附后抗原性增强,所以产生的抗体滴度明显提高。
2.1.2 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
抗原与免疫增强剂混合后形成凝胶状,延长抗原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的接触程度,减缓降解速度,使其缓慢释放,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2.2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2.2.1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免疫器官的作用
鱼类的免疫器官主要由肾脏、胸腺、脾脏及黏膜淋巴组织等组成。免疫器官控制着鱼体的免疫应答,可赋予无标志淋巴细胞以免疫功能,使其成为T、B淋巴细胞。鱼类免疫器官也是免疫活性细胞定居、增生、及其与抗原发生应答的场所。所以,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鱼体的免疫力。有研究结果表明,由黄芪、枸杞、当归等组成的中药复方使鲤的胸腺、脾脏的质量明显增加。还有报道指出,中药免疫增强剂添加组雏鸡的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由此可见,中药及其复方制剂能够促进正常机体的免疫器官或免疫功能低下动物的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2.2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细胞免疫的促进作用
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而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若干亚群,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制约,通过共同完成对抗原物质的识别、应答和清除,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作用于胸腺淋巴系统,诱导T细胞分化与增殖,形成效应细胞, 产生淋巴因子;有些中药免疫增强剂可直接作用于T细胞, 促进T细胞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进而提高T细胞母细胞化水平及转化率,增强其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报道指出,中药玉米须能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胸腺DNA含量。还有报道指出,黄芪、蒲公英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对罗非鱼的免疫细胞有激活作用,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2.2.3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
体液免疫是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由B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最后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来实现的,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分子,在体内可发挥多种免疫功能。某些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以直接作用于B细胞,使其克隆增殖,并诱导B细胞对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效力,提高抗体产生水平。有报道指出,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等9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受免小白鼠血液中的抗体效价水平,且与给药时间、剂量和免疫接种次数有一定关系。
2.2.4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
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某些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作用于巨噬细胞,使之激活,大量分化增殖,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在进一步活化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的Th细胞进一步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并增强其提取、处理和提呈抗原的功能,激活T 、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 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2.5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981年美国的Siege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RCIS)的新概念,开辟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新领域。从此以后已经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I(即C3b受体)、CR3、SOD酶等,红细胞不仅可以促进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而且还参与IFN-γ、IL-1、IL-2和抗体的产生及NK细胞、LAK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的调控,促进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和直接粘附肿瘤细胞,并与肿瘤患者病情、疗效有关。有报道指出,由西洋参、白术、穿山甲等组成的扶正抗癌方(FAP)对能显著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R), 促进IL-2产生。认为FAP 确有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促使IL-2产生作用。
2.2.6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天然杀伤细胞和补体系统的促进作用
有些中药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杀伤细胞(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这种作用是通过诱导干扰素生成而实现的。中药免疫增强剂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或非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提高其血清中补体的含量及其活性。
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应用前景
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具有比较长的历史,其药源比较广泛,部分种类还具有价格低廉、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作用渔用中药加以利用是有可能的。但是,渔用中药研究方面还有许多重要课题需要解决。
3.1 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不够深入
迄今为止,对多种中药的药物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研究内容缺少规范,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3.2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规范性研究缺乏
中药的免疫增强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一般中药在小剂量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大剂量有免疫抑制作用。对其剂量的的划分,尚没有明确的标准。
3.3 中药的制剂水平落后
中药制剂多停留在散剂、煎剂等剂型,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
3.4 中药制剂的质量不稳定
中药由于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摘时间不同,其中的有效成份及其含量差异很大。加上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难以用终端控制的方法保证其质量。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免疫标记技术、血清学技术、细胞免疫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中药免疫学研究必然走向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这不仅会使中药免疫学理论得到发展,还能推动研究开发出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中药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动物甚至人类预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