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6-03-28斯琴图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课程

斯琴图亚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简论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斯琴图亚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冲击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而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应用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内涵与国内外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程;翻转课堂;结合;应用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推崇,随之而来的是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报、微店等各种新生“微”事物和移动通信设备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这种“微”潮流的冲击下,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程和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而二者的结合不仅推动着在线教学资源的创新开发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同时也成为信息化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人们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还存在理念和认识上的误区,没能够很好地发挥其优势,从而达到教育质量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本文对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概念、内涵与国内外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如何有效结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问题.

2 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教师提出的短期课程(Mini-course),以及90年代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格鲁(Mc 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这些概念突出了以简短精炼的“微”形式来承载和实施课程教学的新思路,而这种理念也在各国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认可并开始应用.例如,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开展了名为Micro Lessons的研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师资培训,以便各学科教师们掌握微型课程的设计开发思路与方法;2004年,英国启动了教师电视频道,并开始播放大量15分钟左右的简短视频教育节目;2007年开始,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所创立的可汗学院网络平台中免费播放10分钟左右教学视频的同时提供了网上学习问答等相关服务.2008年,美国的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思(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 (Micro lecutre)概念内涵给出了较清晰全面的阐释,即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后生成的,借助在线、移动学习等传播媒介,能够产生短时高效、具有聚焦特征的一种新型学习体验方式.他还指出,微课程设计应做到:提供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的罗列信息;提供15-30秒的课程内容介绍和总结;提供围绕核心概念的知识背景/情境;提供1-3分钟长度的教学视频;提供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并探索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任务;在课程管理体系中提供上传视频与课程任务等相关参考资料.自此,微课程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的研究热点话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随着国外微课程的应用普及和推广,我国学者2010年首次引进微课程的概念,分别从微课的特点、根源和作用出发,对微课程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胡铁生等认为,微课程是将教学视频、教案、练习、学习反馈、学习反思等内容以“微”形式来呈现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为满足特定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围绕某知识点制作的一种内容简短精炼的数字化教学视频.黎加厚又将微课程界定为是能够在10分钟时间内,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呈现精炼短小的内容,并重点讲解某个知识问题的课程.目前,我国大部分微课程设计遵循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思路,能够围绕知识点和问题提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在我国,最早将微课程这一个概念运用到中小学教学的有李玉平、胡铁生和黎加厚等人.2010年,李玉平老师就中小学微课程的设计问题,提供了策略性指导的同时针对不同微课程类型就课程设计的内容结构、设计开发步骤、以及评价的具体标准等分别给出了操作性指导说明和参考模版.李玉平老师还带领一线教师们设计开发了不同形式(如,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等)以及不同类型(如,教育叙事微课程、学科微课程、班级建设微课程、阅读微课程等)的微课程资源,为丰富我国微课程本身的设计形式和应用空间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同时,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程的定义、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和解读,并对其开发应用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思路.此外,黎家厚教授也带领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微课程的理论和应用的课题研究,推动了我国微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和发展.

概括来讲,微课程是一类顺应互联网移动技术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微课程既适用于正式学习又适用于非正式学习,能够为课内课外新型教学/学习模式的运用和实施创造便利的条件.

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某高中两名教师,乔纳森·博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提出的教学创新思路.他们为了解决本校学生经常因路途遥远或天气等各种原因耽误课堂知识学习的实际问题,用录屏软件将原来化学课堂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制作成PPT电子资源并将其上传到特定的网络平台上,要求学生课前在家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利用课堂上节省下来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完成作业,安排实验活动,对学生提供个别学习指导和帮助.

因很多教师不具备制作数字化教学视频的方法和技能,尽管该创新教学实践受到周围同行们的关注和认可,但早期在应用和推广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直到2004年,可汗学院成立并对外提供免费的优质教学视频后,翻转课堂开始逐步走进各国一线教师们的工作实践中,而之后其创始人可汗在2011年TED(科技、娱乐、设计)会议上所做的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一项报告更是促进了全球教育界人士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和应用.因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成功地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在2011年评论翻转课堂的应用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随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也相继在其报道中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给出了肯定.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强调讲解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的重要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为目标,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课程微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中组织互动与协作探究、作业答疑等活动,并在课下要求学生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翻转课堂便于实施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和形成性评价,能够很好地将课堂教学和课堂前后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4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结合

网络与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微”潮流在学习课堂中的融入.翻转课堂与微课程二者的结合应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教学创新的发展趋势,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创新空间.下面分别从教学流程、教学资源、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阐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应具备的核心特征:

(1)教学流程方面,翻转课堂颠覆的是传统课堂习惯遵循的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先讲授新知识,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线性、单一教学流程.学生需要在课堂教学前预习和自学新知识,而在课堂充分利用小组协作探究、师生之间的交流等解决问题,完成作业,并进行适时的答疑解惑和指导.

(2)教学资源方面,书本教材不再是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而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这些微视频能够围绕问题展开重要的知识点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且短小精悍,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和选择性地调整学习内容和步调.

(3)角色定位方面,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不再是讲授为主的形式来传授知识,而是侧重于学习过程的引导、启发,并以学生的高级学习伙伴和平等交流者的角色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将学生自身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种师生角色转变利于实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适合个性化发展与能力提升的学习活动.

(4)教学环境方面,翻转课堂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先进的设备支持和技术环境,以便于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必要时通过网络学习系统记录学习过程和资料,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课堂、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与衔接.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建立自己的虚拟学习社区,与其他学习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协同建构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真正做到提升教学质量和能力培养的目标,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注重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以及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开发不同形式和类型的微课程资源,在确保课程知识教学的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把握好如何围绕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问题展开和推进建构性学习;

其次,微课程资源应结合课程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变化其应用形式并将其要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环节中.不能将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或辅助资源,而是将其整合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再次,二者的结合需要建立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任务的学习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创新应用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相长与学生互动中迸发出的学习者创新智慧和学习需要的积极作用;

最后,评价要贯穿于整个教与学活动过程中,以评价来修正和改善微课程与翻转课堂二者结合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要对二者结合的目的和应用形式有所了解,并在实践中鼓励改进和探索其应用模式,发挥创新应用的集体责任.

〔1〕尹睿,刘路.以混合学习为导向的微课应用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

〔4〕黎家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 (4).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6〕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7〕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8〕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G642.4

A

1673-260X(2016)12-0223-02

2016-10-24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