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壳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7)——河蟹疾病(三)

2016-03-28汪建国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囊蚴养蟹蜕壳

○ 汪建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甲壳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7)——河蟹疾病(三)

○ 汪建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5.本尼登虫病

【病原体】病原体为本尼登虫。

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6.6mm,最长者可达11.6mm,宽度一般3.1~3.9mm。身体前端有一对前吸盘;后端有1个圆盘状后吸盘,具窄边缘膜,有7对边缘小钩和3对形态各异的中央大钩:肠具分枝,后端不汇合。虫体用后吸盘固定位置在宿主体表上作伸缩运动,有时前后吸盘同时附在幼苗皮肤上,身体不断左右摆动。

【症状】本尼登虫寄生在鱼苗的背、腹部皮肤和鳍条上。虫体不但吸食宿主的上皮细胞、黏液和血液,其后吸盘大钩还会钩、撕宿主的表皮和肌肉,造成组织损伤。鱼体受刺激后,黏液增多,急躁不安,常往网壁碰撞摩擦。严重时,身上鳞片脱落、尾柄肌肉充血发红、溃疡,甚至烂尾。病苗漂浮水面、游动无力、不久下沉死亡。水面出现少量死亡时,箱底往往沉积大量死苗。

【流行及危害】鱼苗一下渔排即可被感染。水流缓慢,水质较肥的海区发病率高。多为单纯感染。秋苗体小皮嫩,抵抗力弱,对本尼登虫极为敏感。1尾幼苗只要被1个虫体侵袭,就足以致死。寄生多时,1尾全长5cm的幼苗身上竟有7个以上虫体,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量死亡。9-11月为主要的流行季节。

6.肺吸虫病及对人体的危害

肺吸虫病又称吸虫囊蚴病,是蟹类吸虫病的一种。由于该寄生虫与人类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即人若染上该虫则对身体有较大影响。淡水溪蟹易患肺吸虫病,生吃溪蟹的人感染肺吸虫的报告较多见,但河蟹是否感染肺吸虫目前观点不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李连祥等在“河蟹疾病与防治”一文中记述河蟹有肺吸虫病,并指出有人在1只河蟹体内发现500只囊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戴爱云在《中国医学甲壳动物》书中指出河蟹也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寄主。然而,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家堵南山著文认为河蟹不可能带有肺吸虫病,其理由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为短沟蜷,而河蟹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江河湖荡根本就没有短沟蜷。笔者认为河蟹有感染肺吸虫的可能,其理由为,河蟹生活的环境存在着川卷螺等肺吸虫第一宿主的淡水螺类。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就河蟹的近亲日本绒螯蟹感染肺吸虫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日本绒螯蟹在淡水河流里感染肺吸虫的强度较高。不过,河蟹感染肺吸虫的可能比淡水溪蟹要低得多。其理由是养殖河蟹的池塘和稻田等小水体里经过消毒杀虫的放种前的技术处理后,川卷螺等第一宿主生存的可能性不大,湖泊、水库等较大面积水体存在肺吸虫卵(主要由人畜粪便带入)的可能性也不大。尽管如此,本处还是将肺吸虫有关防治知识作一介绍。

【病原体】该病的病原体为肺吸虫。据研究,肺吸虫属的种类目前国内已发现10余种。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一生有三个方面的宿主,淡水溪蟹等蟹类是第二中间宿主。寄生于蟹类的吸虫为发育阶段的囊蚴,有人曾在1只河蟹体内找到500余个肺吸虫囊蚴。

【生活史】肺吸虫的卵随人畜粪便进入水中,其后孵化发育为毛蚴,毛蚴全身披有纤毛,其个体大小约为0.08~0.09mm×0.036~0.054mm。它在水中进行短暂生活后,即进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体中。并发育成雷蚴以及下一阶段尾蚴,尾蚴从螺类体内出来后在水中游动,遇到蟹类即钻入其体内发育成为囊蚴,人畜误食寄生有囊蚴的蟹类后,囊蚴即在人畜体内发育成肺吸虫。

【危害与症状】肺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蟹类的危害不很大,但对第三中间宿主(终宿主)人畜的危害较大。就人类来说,肺吸虫病表现的症状因虫体寄生部位不同而异,如寄生于肺部时则出现胸闷、发热、咳嗽等症状,容易误诊为肺结核等症;寄生于人体腹腔时则表现为腹痛、腹泻,还可寄生于人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如大脑、脊髓等处。有人形容囊蚴在人体内像“流窜犯”,上行大脑,游走于皮下或横穿于腹胸腔等处。

【患病事例】

据1991年6月《湖北日报》报道,湖北省长阳县中学生闫国庆,在暑假中误信“生吃石蟹增气力”的说法,好奇地生吃了1只俗称石蟹的溪蟹。几个月后,他四肢乏力,饮食减少,出汗多,肚脐周围疼痛,两腿出现密集的紫红色斑疹,胸部积水。在该县医院就诊后误症为“过敏性紫癜”,在治疗后病情继续发展时,转到宜昌医院治疗,在作“肺吸虫成虫抗体皮内试验”后,才正确诊断为肺吸虫病,结果病情才得到控制,不仅两次住院花费了大量的费用,还耽误了学习。由此可见危害之大。

【预防和治疗】

(1)在养殖河蟹中,对肺吸虫囊蚴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手段。因此,应以预防为主。较好的预防办法是在养蟹池禁用新鲜的人畜粪便。再就是消灭蟹池内及周围的川卷螺(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杀灭川卷螺的药物一般是 0.7~1.0mg/L硫酸铜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 10~15kg/亩生石灰化水泼洒。

(2)注意食蟹卫生。为了防止肺吸虫的囊蚴随食蟹而进入人体内,千万不要生食或食没完全杀死囊蚴的蟹类。囊蚴形状如球,有内外两壁,外壁薄,内壁厚,内含幼虫,故较为顽固。因此,在烹调河蟹时,应注意烹调方法。一般来说,蒸蟹容易杀死囊蚴,但糟蟹或炒蟹粉等就不易杀死囊蚴。严格地说,蒸蟹时要将蟹蒸熟蒸透,即蒸至蟹的背甲成较深的红色,体后有白色块状出现为止。再就是食蟹时要“泼醋擂姜”,即多用醋、姜作为佐料。

(四)其它疾病及防治

1.蜕壳不遂病

【症状】这是河蟹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幼蟹阶段,但个体大的河蟹以及干旱或离水的蟹也易发生此病。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会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蟹一般周身发黑。养殖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如钙等)是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

(1)增加池塘中的钙质,定期泼洒浓度为15~20mg/L的生石灰和1~2mg/L的磷酸氢二钙。

(2)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蜕壳素及贝壳粉等,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的1/2以上)。

(3)在养殖池塘中适当栽植一些水草,便于蟹的攀爬和隐蔽。

(4)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可增加蟹的活力,促其蜕壳;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要换水。

(5)严禁在蜕壳区投饵,保持蜕壳区安静。

2.青泥苔病

【症状】丝状藻类又称青泥苔,它是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的总称。春季随着水温的上升,丝状藻类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长成一缕缕绿色细丝,附着在池底或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也可附着于蟹的颊部、额部和步足基关节处及鳃上,当丝状藻与聚缩虫等丛生在一起时,就会在蟹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或黄绿色棉花状的绒毛,导致蟹的活动困难,摄食减少,严重时可堵塞蟹的出水孔,使之窒息死亡。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密度过大,长期不换水或水源质量差,饲料投喂过多,导致残饵与排泄物污染水质等。当该病发生后,如不能正确使用药物,可致蟹池藻类大批死亡,水体造氧功能降低。该病常发生在4-5月份。

【防治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一旦发病,应迅速换水,注水时应安有过滤装置,成蟹养殖池忌用农田水和含氮较高的水。

(3)发生此病后,应减少投饵量,停止使用容易污染水质的饲料,同时宜将土霉素与蜕壳素拌入饲料中投喂,用量为0.2g/kg蟹体重,连用3~5天。

(4)对附着有丝状藻类的病蟹可用1%的甲醛溶液浸浴20分钟,或将病蟹放在0.5~1mg/L的新洁尔灭与5~10mg/L的高锰酸钾混合液中浸浴。

(5)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的pH值,以抑制藻类的滋生,用量20~40mg/L。

(6)杀灭成蟹养殖池中丝状藻(青泥苔),可用0.7mg/L的硫酸铜作全池泼洒,或用25~30mg/L的生石灰连续泼洒3次,每次间隔3~4天;若只需局部杀灭,可用20mg/L的生石灰或0.8mg/L的硫酸铜直接泼洒于丝状藻上。

(7)4-5月份河蟹生长蜕壳高峰期过后,将青灰(草木灰)洒在水面上,让其遮盖2/3的水面,造成藻类缺少阳光而死亡,然后将死去的丝状藻捞出。6-7月份,每千平方米水深1m,用3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每隔10~15天一次,通过调节pH值来抑制丝状藻的滋生。

3.中毒病

【症状】如池底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氨,水中产生生物性毒素等,池塘水质恶化;药物使用不当或浓度过高,饲料变质或被毒物污染等,都可引起河蟹中毒症的发生。有毒物质通过河蟹的鳃、三角膜进入体内,使河蟹背甲缘胀裂出现假性蜕壳,致使三角膜呈现红、黑泥性异状变化,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亡;或通过食物由胃肠进入血液循环,使河蟹内分泌失调,螯足、步足与头胸甲分离后死亡。中毒后的病蟹活动失常,死后肢体僵硬、拱起、腹脐离开胸板下垂,鳃及肝明显变色。

【防治措施】

(1)做好清塘工作,清除过多的淤泥。放养前每千平方米用生石灰150kg干法清塘。

(2)养殖季节应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在易发生中毒症的6-9月份,每个月每千平方米用生石灰15kg对水后全池泼洒。

(4)如用稻田养蟹,在给水稻施洒农药时要尽量洒在水稻叶面上,并要注意各种农药对蟹的安全浓度,洒药后要立即换水。农药对蟹的安全浓度如下:90%的晶体敌百虫为0.7mg/L,硫酸铜为0.8mg/L。

(5)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彻底换池水,换水率应为300%~500%。

4.常见敌害的防治

河蟹脱壳期行动缓慢,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成为许多敌害生物捕食的对象。做好养蟹过程中防止敌害的侵扰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防治措施】

(1)鼠害 养蟹池中经常发现水老鼠危害河蟹。在采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在蟹池四周放置磷化锌等药饵毒杀水老鼠。或者在蟹池四周安防鼠笼、鼠夹和电猫等灭鼠工具。

(2)蛙害 青蛙对蟹苗和幼蟹危害很大。在放养蟹苗或蟹种前,彻底消消除水中蛙卵和蝌蚪。还可以在养蟹区外设防护墙、防护网,进行防护。

(3)鸟害 如鹭鸶,也啄食河蟹,可以草人威吓驱赶。

(4)水蜈蚣 俗称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对蟹苗和初期仔蟹危害很大。可在养蟹前,彻底清塘,过滤进水。如池中已有水蜈蚣,额可用灯光诱杀和特制水涝网捕杀。

(全文完)

(通联:43007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

猜你喜欢

囊蚴养蟹蜕壳
养蟹三部曲
陈鸿波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消化时间对鱼肉中囊蚴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
螃蟹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