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小组为引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研究
2016-03-28师晶晶
师晶晶
(甘肃政法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以兴趣小组为引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研究
师晶晶
(甘肃政法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本研究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兴趣小组为引导,通过组建创新创业中心、开展专业认知实训、组织指导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等方式,在学院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学生创新体系.既充分实现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探索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创新教育;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项目实训;学科竞赛
甘肃政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下文简称“学院”)经过十几年发展,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三个专业;自从创立之初,就重视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力求不断强化创新教育.2010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1],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给对于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尝试探索以兴趣小组为引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
1 兴趣小组的创建
甘肃政法学院是一所政法类本科院校,司法、政治、管理等文史类专业所占比例较大,信息工程学院是唯一一个理工性质的二级学院.由于学科特点和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我院在教学中经常面临如下困境.
1.1 学生的专业认知方面
由于缺乏理工科学科全面融合的大环境,相对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我院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工业生产、机械自动化、嵌入式设计、企业级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机会比较缺乏,学生在低年级对自己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较少,缺乏直观的认识.尤其是面临选课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毫无规划,唯一的选课标准就是哪门课学分多、哪门课教材薄、哪个老师的期末考核更好“过”.
1.2 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
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知识理解比例低,知识量大,实践内容多,考核要求高,不但课余需要大量的时间自习,而且期末专业课考核分数普遍较低;而文史类专业课堂理解率高,考核以记忆为主,主观性题目较多,学生多平时不上自习,期末突击背诵就能取得普遍较高的分数.所以我校自习教室利用比例较低,受到文史类专业学生的影响,我院学生在大一阶段很难自行培养起上自习的意识,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1.3 学生实践能力方面
虽然学校对我院各专业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大,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部分的学分要求超过1/5,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专业课实践技能方面依然存在着教材陈旧,设备更新慢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有些学生由于前述专业认知和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不重视实践技能,只达到老师课内实践规定的最低要求,要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理论一般,技能脱节,处于求职劣势.
1.4 学生就业意识方面
文史类学生近年来就业率较低,社会需求量较少而薪资水平较低,所以毕业时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国家计划岗位招考成为他们择业的第一选择,而这些考试几乎都是理论考试;理工类学生就业率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而薪资水平较高,但就业时被考核的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作为理工科技术人才,本来在竞争的市场中更有利于自我学习和提高,“铁饭碗”不该是最优职业方案,但在我校形成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特有现象,就是理工科类的同学放弃自己的专业去考公务员.
同时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我校各专业中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都高居首位,但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意程度和跳槽频率也在居于前列.
1.5 各类教学活动的连续性方面
作为理工类专业,我院每年都要组织队伍,参加各种全省全国范围内的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还要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申请的科研和教改项目,这些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延伸和支撑.
以往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都是由相关的任课教师或带队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临时组队,随着活动结束解散,下一次活动再临时组队.这样一是优秀学生的经验得不到有效的传递,水平别说提高,想要稳定都很难保证;二是项目的进行缺乏连续性,几个月的时间只能出现阶段性的结果,难以进入学术研究或者转化生产方向;三是由于组队仓促,无暇进行有潜力学生的吸纳培养,导致参与这些教学延伸活动的学生比例较少、相对固定,影响范围有限.
为了加强学生培养,强化实践技能,构建创新教育完整体系,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这5个方面的困境,我院根据三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建立了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软件开发、电子电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网络攻防等七个主要的兴趣小组.聘用学院的骨干教师作为各个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兴趣小组的建立,给予具体的专业性指导,建立定期例会和报告制度,并对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和相应支持,在学院内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生创新组织体系.
兴趣小组创建之后,便通过小组将课堂外的学生组织起来,不但可以作为平时课余自习、实验和交流的有效组织形式,同时可以作为开展各类教学延伸活动的主要载体,并发挥重要作用.
2 兴趣小组的作用
2.1 兴趣小组补充课堂教学
信息工程学院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手段上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通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并富有自主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体系,其中着力进行了专业课程的实践加强.
从一年级开始,基于课时紧张的现状,在“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安排中,就特别提出要提高对于本院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涉及到WEB技术、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授课的重点一方面是专业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就是重视实践技能提升.
通过兴趣小组,可以促进学生跨年级进行垂直交流,有助于通过高年级学生带动新生主动培养学习习惯,重视技能培养.
2.2 兴趣小组结合专业认知实训
高中阶段的教育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大学本科阶段需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知识必须要转化成能力,才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要求.经过对长期办学经验的总结,信息工程学院自2015年开始,在入学后的第二和第四学期期末进行专业认知实训.专业认知实训在第二学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项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企业化的项目管理,让大一新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程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比如知道数据库用来做什么、C语言可以编出生活中用到的什么程序、学习数据结构有什么用处等;在第四学期,专业认知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科学规范的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整合和复习,包括开发小游戏、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组网等,并对自己的就业意愿、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专业认知实训每次一般为期7-10天,包含40学时,集中安排在专业机房进行,实训教师以企业讲师为主,方便与实际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进行对接.
专业认知实训与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一是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参与热情,让更大范围的学生了解当前IT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热点;二是通过实训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实战能力;三是通过对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和经济财务等方面基础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实际研发和管理的过程,为从创新到创业的打下基础;四是通过与实训教师的讨论交流,拓宽学生在IT领域的创新思路,端正对职业生涯的态度.
2.3 兴趣小组支撑教学延伸项目
专业认知实训主要针对对专业课程了解不多的低年级本科生,针对对专业技能有一定基础和应用能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对他们的引导以学习兴趣小组为基础,以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创业项目为主要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实践创新的环境,切实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学院现有创新创业实践中心,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电子技术试验台、单片机、嵌入式开发系统、3D打印机等设备,通过提供场地和必要条件,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进行孵化,甚至走向成功的创业.
由于兴趣小组长期围绕热点问题开展学习和实践,对于竞赛和立项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在得到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竞赛通知后立刻完成团队的组织,团队不需要特别的培训就能够立刻进入竞赛状态.
学院每年积极组织学生申报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可自拟题目,也可由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方向指导.围绕项目,学院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或考取技术认证,在学分方面有对应的体现.针对本科生的特点,此举重在使学生能够切实对创新感兴趣,并且能够具有创新的能力与执行力.除本学院以外,也鼓励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的学生和信息领域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团队协作,共同提高和进步.
2.4 兴趣小组丰富团学活动
校园活动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合作精神和性格发展都大有裨益,同时可以增加集体凝聚力,扩大学院知名度.
学院分团委下辖计算机爱好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分会、大学生艺术团等团学组织,除了与学校整体保持一致的常规性活动之外,近年来组织过全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网络安全宣传周、全省信息安全大赛等校内外活动.兴趣小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效保持了各年级之间的垂直联系,并在组织协调和组队参赛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 总结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时代的趋势,是实践培养的升华,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需求.学院一直在这方面努力,也在探索.
近几年学院学生在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并积极参与教师项目,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且富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团队和个人,说明学院一直以来的创新教育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兴趣小组是2015年教改项目中的新举措,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和规律,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R].北京:教育部,2010.
〔2〕张四化,贺平,戴鸿君.与课程和竞赛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教育[J].德州学院学报,2011(02).
G640
A
1673-260X(2016)12-0204-02
2016-10-22
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GZJG2015-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