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以大学校园应酬文化为例
2016-03-28孙媛
孙媛
(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以大学校园应酬文化为例
孙媛
(集美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其对于人生目的、人生实践进行认识、评价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或观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在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问题也因此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校园中“应酬文化”的衍生就是大学生群体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实例.因此,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应酬文化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创作出壮丽的人生诗篇.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加快培养引领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新的常态”.
社会上的应酬参与者大多都是被动的.而现在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主动地想去吃饭、喝酒的现象,实际上是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做出的不正确的选择.大学生通过聚餐来合理表达自己的工作交流、生活交流、经验交流,都很正常,但是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种人际关系,事实上是将一些正常的、规范性的工作变成一种附加的情感交流、感情因素.由于大学生正处在成长过渡期,身心都在发生飞跃式的发展,对生活和社会的感触和体验基本已经发展到成年人应有的水平.他们对独立的愿望和较高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价值判断.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能力投机的社会经验,所以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评估是经常的局限性,但也容易受到不良的价值取向.当前社会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的边界更加模糊,俗称“世界扁平化”.“实际上现在大学的围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今天的大学和外面社会的融合比以往来的更加强烈,学生的社会气变得更重了.”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需要家庭和社会正确的引导.
1 大学校园“应酬文化”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大学生应酬交际本身就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事项,而现在部分大学生群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出现了一种主动地想去吃饭、喝酒的现象,甚至还有发酵和蔓延的趋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近期随机向460位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显示,29.31%的受访者聚会频率达到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38.08%的大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
当前,高校和外界社会的融合越来越深入,学校也比较提倡学生更多接触社会,大学生勤工俭学、兼职家教等工作实践机会较以往也更多,但日常开销主要还是以父母资助为主,如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89.96%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聚会活动的花费来源于家庭.同时,大学生各自家庭经济条件迥异,应酬交际过多给大学生带来社交压力与负担,易使部分家境较为困难的大学生产生心理焦虑情绪.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和心理并不成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而又急切地想了解外界事物,往往会把从各种社团、实践等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社会经验当成生活经验,校园中的“应酬文化”很容易给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造成错误的社会认知,错将请客吃饭当作社交的主要手段,忽略了自身知识、技能等提升的重要性.某学院近日对该校学生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77.5%学生选择愿意通过吃饭、喝酒等社交手段开展学习、生活交流,只有22.5%学生选择愿意通过学习沙龙等学术方式进行交流.
大学生活是学习生涯的黄金阶段,而“应酬文化”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不良影响,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的受访大学生中,69.2%的学生表示校园内的聚会活动受到“拼酒等社会风气或其他流行文化”的影响.2016年2月20日,山东青岛交警部门查获了该市首起在读大学生因醉驾负刑责事件,就是因为该学生春节过后与同学聚会,开怀畅饮后怀着侥幸心理驾车回家,经检测其血样中乙醇含量为184.94mg/100ml,超过了醉驾标准的两倍还多.
为此,高校应发挥主导作用,更多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类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高校要适应时代变化,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指导、心里疏导等课程的更新,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服务.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大力支持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应酬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来看,应酬聚会已经成了一些大学校园的“灰色文化”.在受访大学生中,69.2%的学生表示校园内的聚会活动受到“拼酒等社会风气或其他流行文化”的影响,发起者结账、AA制、轮流卖单成为主要的结账方式.89.96%的学生表示聚会活动的花费来源于家庭.约46.2%的在校大学生学生认为“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居第一位;约27.8%的学生选择“文化底蕴及个人人生修养的提升”居第二位;10.6%的学生选择“自学意识的锻炼”;15.4%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要.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学生们不约而同的认为社会工作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应酬出现的频率很多,无论是官场还是普通的职场,似乎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应酬.所谓“应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做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为了自己的相关利益,去一些自己不情愿去的地方,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说一些自己不情愿说的话,见一些自己不情愿见的人.尤其是酒桌饭局的应酬,本身就是一种各自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尽管社会现实中这种应酬很普遍,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和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应酬不仅违心、伤身和给自己平添很多烦恼与压力.围绕酒桌饭局的应酬更明显带有腐朽颓废的封建落后思维,既不符合现代文明,呈现在官场中的吃吃喝喝,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由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秩序仍然不是非常完善,加上各种利欲取向的碰撞,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向“金钱”倾斜,被“自我”扭曲,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2.1 重金钱,轻理想
目前,部分大学生虽然名义上服从和尊重国家利益,表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但是都是以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为基础的;他们有远大的未来和理想抱负,但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否置身其中实现价值.某些大学生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利欲,缺乏远大理想.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以及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逐步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他们的择业观提供了多元的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目前大学生的求职目标之一,明显出现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际利益为目标的功利主义倾向.
2.2 重交际,轻品质
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它决定于个人的人际关系.某些大学生不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是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善于人际交往是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现,为人处世也是人作为社会个体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但酒桌上未必见真情,聚会后留个联系方式也未必能建立有效社交.真正的朋友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理想信念的滋养下培养起坚固的友谊.融入社会也是从接触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开始的,一味吃喝,只能提前撑起“啤酒肚”,既对不起头顶的“学士帽”,也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酒桌上的应酬本身就是社会的陋习,但这种陋习居然成为不少高校学生乃至学生干部追捧和甚至无法拒绝的“灰色校园文化”,不但成为许多学生的负担,消耗了许多学生家长的辛苦收入,甚至还有蔓延之势.本来是黄金学习阶段,却以各种聚会为名换盏推杯,以刷资源、结人脉的名义的相互请客.原本书香满堂的神圣校园,却被鱼肉烟酒的“应酬文化”所影响.大学校园可以接纳所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思想和价值观念,甚至可以与现实社会“对接”,但对于腐朽颓废的社会陋习的侵入,却不能毫不设防.
2.3 只想奢侈享受,却不愿艰苦奋斗
通过整体的调研可以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贪图一时之快,追求超前消费,进行大肆挥霍.甚至在一些大学生中,摆阔气、穿名牌、讲虚荣、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这都直接导致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蔓延.一些大学生无法安下心去学习,也不想刻苦努力,只是想着追求享受,完全丢开了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
3 “应酬文化”价值观下高校的教育对策
3.1 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
作为涵盖范围广泛的教育课题,正确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院校重点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的边界更加模糊,俗称“世界扁平化”.校园应酬文化的出现,表明实际上现在大学的围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今天的大学和外面社会的融合,比以往来的更加强烈,学生的社会气变得更重了.人们的总体消费能力与以往相比提高很多,家庭的富裕,必然对孩子在大学里的交际行为给予一定的支持,也将此看作对孩子基本素养的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以往的课本式学习也在逐渐向实践式学习过渡.
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之相对应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阶段,价值冲突现象十分普遍,价值观念紊乱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一些较为负面的影响.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武器,显得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一门最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理论,包含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基本的方法论.它不仅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在资本主义国家也被高度重视,有很多人学习它,运用它管理社会和企业.在我国,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人生和社会管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在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受益非浅.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国古代重视“礼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等思想,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现代西方文明中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用于价值观教育也值得借鉴.
3.2 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贯彻到实践锻炼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根本途径.缺乏实践锻炼,是大学生在价值观教育中知与行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实践活动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暑假与寒假、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公益活动等来实现的.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的内容,把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更加了解社会的实质,感受现实的存在.校内实践主要包括以集体主义教育和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也可与勤工助学活动与环境保护活动结合,用于培养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华传统美德.
3.3 发展隐性教育,营造科学价值气氛
作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花的第一阵地,各大高等教育院校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人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因此显得越来越重要.显性教育的局限性日渐明显,而通过间接和零意识的教育让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改变的隐性教育,越来成为各大高等教育院校新的关注点.
高校隐性教育资源,包含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师德环境、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大学精神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是多数高校关注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即每所高校所在地区都蕴含着宝贵的地方人文财富、特殊的人文地域环境,发掘这些资源,既是因地制宜,又是物尽其用的表现.同时,高校还可以营造百花齐放的学术、文化、生活氛围,多为学生举办文化沙龙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让大家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从中受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了保障之后,还可以多多开展实践育人的教育活动,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的能力.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网络普及的校园中,学会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解决问题,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较为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在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较为清醒的大脑.
4 总结
今天的大学生在今后将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能否为国家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因此,在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教育中,实践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在个人的价值观教育中加入社会价值观内容并融合在一起,通过逐步的实践丰富正确价值取向的具体内容,才能共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明天!
〔1〕毕志国.价值和价值观:主客体的深层关系及规定[J].新华文摘,2000(12).
〔2〕张宗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4-27.
〔3〕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颜咏雪.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培养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汪丽丽.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鲁贝贝.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7〕向黎,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9):44-47.
〔8〕冯维东.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与荣辱价值观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9〕马淑君.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庞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自我超越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G641
A
1673-260X(2016)12-0178-03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