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行情下减少投入真能降低损失?一个饲料人对常规养殖的深层次思考
2016-03-28周争志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 周争志 (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低迷行情下减少投入真能降低损失?一个饲料人对常规养殖的深层次思考
■ 周争志 (广东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连续的行情低迷让很多养殖户迷失了方向,尤其是最近饲料价格的上涨更是让养殖户有了绝望的心。选择减少投喂、降低密度仿佛成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做法。减少对鱼塘的投入就如同军队的号角,让养殖户迅速行动起来。但这样真的能减少损失吗?
突然想起儿时妈妈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不至于让我们流落街头养了一头母猪。有的时候猪仔价格好,有的时候猪仔价格差,但妈妈始终坚持着,她说只有坚持才有可能赚钱,而且要想办法让猪少生病多产仔。那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她会陪伴着母猪睡几天,用奶瓶给小猪喂奶。但也是这种做法让我们家的母猪产的猪仔在村里最多,更关键的是损耗很少。
每次看见养殖户辛苦的背影,心就会一点点往下沉。看着汗水如同断线的雨珠不断地滑落脸庞,湿透的衣襟,被烈日烤得发黑、发亮的皮肤,粗糙的手掌无不透漏着生活的艰辛。
即便如此辛苦,他们依然无法摆脱贫穷的现状。每天为鱼的健康担心,为鱼价担心。记得刚入行时,一个老大爷给我讲:以前鱼料1包才60多元,那个时候鱼价每斤4~5元,每年可以赚几万元,一家人生活得很开心。现在1包饲料要100多块,怎么赚钱?我问大爷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是当时不知道把产量提起来,早有依靠技术提升养殖水平的决心,就不会遭遇如今的困境了。
戏剧般的对话,透着无限的伤感,在我们脑海里不断翻滚。这些年饲料的发展、养殖模式的改良让养殖产量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养殖的收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可惜的是我们没有跑赢国家的GDP。不为别的,就为现在年收入几万元没法撑起一个家。持续低迷的鱼价,越来越高的饲料成本,不要谈盈利,连鱼生病了都害怕,这是我们千千万万常规养殖户所面临的现状。
我们来算一笔账。现在的房价翻了不知道多少翻,青菜也从几毛变成几块钱一斤,但是鱼价和10年前相比,并没太多变动。饲料大概每包多出60元,按照每亩鱼塘投喂50包(2t沉水料),饲料投入增加超3,000元/亩,塘租是多出1,000元/亩,人工等开支每亩是多出了800元/亩(出鱼的人工、日常鱼塘开销等)。投入和以前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收益呢?以前一年的收入有3万元(按照15亩鱼塘在2000年时计算)还是不错的。那个时候这些收入2年可以购买一套房,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小孩上学的费用几百元搞定。那时候,一年的生活费还是很低的。空调、冰箱少有人用,小车也没有那么多,但大家感觉很满足。
然而今天呢?还是15亩鱼塘,每亩收益4,000元,有6万元收入。这个钱现在能做什么呢?小孩上幼儿园一年学费、生活费、杂费都快一万(元)了。一家人如果还依靠鱼塘能剩下什么?这个也是我梳理了很多养殖户实际成本得来的数据,更何况现阶段很多人因为行情不好的错误操作,连这个收入也达不到,这时候你希望他们赚钱,恐怕只是一句笑谈。
但是面对环境的变化,如果我们去抱怨行情、去抱怨饲料涨价会有什么结果?这只会让我们的心情郁闷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不能解决行情的问题。
养鱼真的不赚钱吗?这个行情下真的没有利润吗?很多人会说,“你这么牛,给你养了,看看能不能赚钱?”不得不承认,让我们去养鱼赚钱的可能性非常小。我们没有老一辈能够吃苦,也没有老一辈的经验丰富,更没有老一辈能够静下心来养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总结和发现能力是在不断地推进。
正如同很多人问我会不会技术,我的回答是:“我不会技术,我只是懂得如何把好的技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一点并非玩笑话,因为饲料行业的发展,众多年轻人奔跑在鱼塘上,这些年养殖的密度增加了,养殖的产量增加了,养殖的单位效益也增加了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周围,也是不争的事实。试想如果今天每亩鱼塘还是挣1,000~2,000元的利润,还依靠10多亩去维持一个家庭,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肯定地说:不可能!
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养殖的生存空间?首先是提升人均效率。如果按照1,000元/亩,支付给工人工资,一个工人可以顺利管理20亩鱼塘,一年就相当于20,000元(这显然是没有办法请到工人的),但如果可以管理到100亩呢?一年就有10万元了,这样请一个工人非常容易。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但人的精力、时间和劳动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实现呢?
前段时间拜访一个养殖场客户,看见他鱼塘都是自动投料机,觉着很好奇,问他这样成本不是很高吗?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他说:“以前我这个养殖场要8个工人,但用上投料机后6个工人就足够了。关键是大家也轻松了,不用在太阳下解饲料袋,喂鱼,这样我节约两个工人的工钱,一年下来就把投料机买回来了,同时这些设备还提升了25%的工人劳动效率。”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将会是你提升效率的关键!例如:如果你的鱼塘很大,但现在行情下每次出鱼数量不多,你可以选择电动吊网,这样既可以节约你的成本,也可以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不然等着鱼顶塘了还没有机会出售。且不是亏大了?
其次提升鱼塘单位产值。如果你的鱼塘每亩的总产值只有2,000元,你说能够盈利多少恐怕是个笑话。但如果产值起来了,盈利的潜力就大了。这点具体体现在如何去搭配你的养殖品种上面。
我们梳理着3年的数据,发现养殖效益不错的鱼塘,要么是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养殖高附加值的鱼类获得了收益。中山一个示范户朱老板利用离市场近的优势在草鱼养殖塘套养塘鲺,每天在市场上零售在15年获得差不多9,000元/亩的利润。
要么依据市场规律大幅度提升配套鱼产量获得好的收益。珠海一个示范户利用大头投喂技术,提升大头的产量,出鱼顺利,提升鱼塘的效益,恩平一个罗非养殖户充分投喂鲮鱼,在去年行情极度低迷的情况下还是获得了4,000多元/亩利润。
这里我想起了能量守恒定律,一个鱼塘投入多少能量就能产出多少,或者是产出鱼类,或者是产出藻类(例如讨厌的蓝藻),或者产出浮游动物,或者各种菌类。但只有产出鱼类才是对我们有利的。
一个鱼塘的基础生产力是一定的,如果我们疏于管理更多的能量就转换成了其他的东西,不仅不会带来价值还会带来损耗。毋庸置疑,每次行情的低迷,鱼塘出问题的概率就增加。同一种饲料效果表达的差距就扩大,这一点应该是我们行业的悲哀。
再次是要注重品质。水产动物的品质是我们养殖的立身之本,这点如同饲料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关于品质很多人或许没有概念,对此理解最深的恐怕要数鱼中了。鱼的品质好耐运输,他们在流通环节就会占优势,下次出鱼他就会优先考虑你的鱼。有时价格高一点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有一段时间我痴迷鱼的批发市场,问那些收鱼的小窍门,一天在酒过三巡后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你要去看鱼要是紧身就掉秤少,拉回来损耗也少,要是遇见看着鱼够大,一称又不够重的,你就惨了。
最开始还不是很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在处理市场投诉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用户说用我们的料鱼长的不够快,结果抛起来让他们猜,重量基本差距大,而且一算数目就开心了。对于此出现的多了,就顺着这个绳往下走,还真的掉秤比其他鱼少两个百分点左右。按照5元/500g。每百斤鱼就多出10元的空间。有时候这个就是他们利润空间。
关于品质,不得不说的是罗非鱼,这些年养殖罗非鱼的养殖户痛苦异常。受磺胺超标的影响,总有那么一些人借机去中伤这条鱼,导致出口日益艰难。又有人说转内销。但是国内可供选择的水产品越来越多,罗非鱼季节性强,养殖区域也十分局限,一直也未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其内销也仅限于广西和云贵市场,消费以烧烤、以及工厂消费居多。
如今对虾内销市场日渐成熟,而罗非鱼却依旧艰难。越是恶劣的环境,我们越是放任品质,那么我们未来的养殖越是难以看见光明。当然优质的品质最直接的方式是投喂优质的饲料和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越是艰难的环境越是要做到心中有数。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水产养殖的数据没有畜禽养殖那么清晰。其实这并不是多么复杂的问题,是大家一直不愿意把他弄清楚,甚至每个人说的养殖成本相差巨大,就以2斤左右的草鱼为例,养殖的好的说所有成本在3.5元左右,也有人说5元都难。谁是错的呢?我相信都没有错,他们的成本真的相差很大。
如何控制成本呢?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细化管理,如同工厂的生产每个环节都需要控制。当然对于水产养殖最为便捷的控制方式就是打样称重。或许很大人会反驳我,认为这个误差很大,但我想说的是:你打样的次数太少。打样的结果会围绕真实的情况进行波动,我无意于说哪家饲料好,哪家差。因为行情的低迷,原料的暴涨,带来的结果只会是饲料品质的波动。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关注自己的鱼塘,那么选择价格低、品质低、感觉小便宜多的产品是必然的选择,看着占了便宜,实际上亏大了!
一次问一个同行的朋友,说现在行情这么低迷我们的产品这个高价格大家都喊着接受不了。这下你们爽了,一包料比我们便宜差不多30元。朋友苦笑着说:你们是苦撑着,我们是在搏命了!这句话很是耐人寻味!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未来属于能够掌控自己的人。时常把你的鱼抛起来看看,如果生病了也能早发现,顺便可以做到一点预防重于治疗,等到变成死鱼就真的一文不值。看了多年的鱼,不要等着结果出来了才幡然醒悟。没有谁会可怜农民的辛酸,唯有我们自己奋进,不断的强化品质,才能让依靠眼花缭乱手段抢占市场的产品烟消云散。也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养殖顺利,真正产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