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出“脱贫动力”扶出“产业格局”
2016-03-28
帮出“脱贫动力”扶出“产业格局”
2016年~2018年,确保6760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平的扶贫诺言,坚定而凿实。
实施“五个一批措施”,“靶向”疗法直指“靶心”——四平的扶贫举措,正被成果印证:攻坚第一年的目标(占全市贫困人口45.3%的49个贫困村将“出列”,30639人将“脱贫”),有望实现。
回望四平扶贫之路,帮出“脱贫动力”、扶出“产业格局”是一大亮点。
产业成链条——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种植大棚、一个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乐”……这是产业扶贫给四平增加的新变化。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四平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有花有果。
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6亿元,落实产业脱贫项目298个,带动27390人脱贫,占今年全市计划脱贫人口的89.4%。
“特色种养+扶贫”。梨树县投入资金1.1亿元,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47个,吸纳安置近万名贫困人口;伊通县打草村建立大果榛子基地,带动19户25人脱贫,户均实现年收入6000元;辽河垦区实施光伏+养殖项目,形成长效扶贫机制,带动1371户2740人脱贫。目前,全市种植、养殖合作社达到178个,总投资7055万元,带动7596户9336人脱贫。
对伊通县河源镇联合村的90户贫困户来说,“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模式”,可谓脱贫的好路子。“今年镇里向合作社投入了82.5万元的扶贫资金,年末,贫困户的效益分红将达到5.7万元,完全可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致富目标。”河源联合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赵玉阳兴奋地说。不仅如此,这种“产业模式”还带动河源镇大酱村及营城子镇小桥子村的97户贫困户,与“致富”渐行渐近。
“光伏+扶贫”。四平积极组织实施精准光伏扶贫,双辽市组建了金太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确保贫困人口永续脱贫,五一村、永加村、望杏村、新兴村等光伏电站已建成,年末将实现并网发电。10月24日,双辽市王奔镇宝山村338千瓦阳光扶贫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双辽市首个农业光伏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辽河垦区种羊场五、六分场、孤家子镇团山子村实施了养殖+光伏项目,铁西区平西乡任家村、西八大村,铁东区叶赫镇、叶赫村实施光伏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
“旅游+扶贫”。辽河垦区利用湿地资源,计划投资4400万元,建设“架树台湖湿地公园”项目;双辽市计划投资7.8亿元,打造卧虎湿地综合旅游项目和一马树沙漠欢乐谷项目,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运营后可带动774户1671人脱贫;伊通县在马鞍山镇投资1800万元,建设300栋标准化温室大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带动836户1702人脱贫;铁东区发展林下产业,实施以观光、垂钓、采摘为特色的“农家乐”扶贫旅游项目。目前,四平市旅游扶贫项目共有8个,总投资8300万元,将带动1610户3124人脱贫。
8月8日,双辽市卧虎大草原旅游脱贫项目正式揭牌,面向游客开放。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这里又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游玩。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旅游脱贫项目,使沉睡多年的卧虎大草原得以开发,能带动卧虎镇538户贫困户、1268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仅用了46天!
“电商+扶贫”。双辽市、伊通县作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农村淘宝合作,投资500多万元在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带动1410户、2800人脱贫;铁西区西八大村率先引进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贫困户的销售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目前,全市有电商扶贫项目50个,总投资2152万元,将带动5623户、11206人脱贫。
治穷须治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四平市积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75所,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招聘25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贫困地区一线中小学老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每年享受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能力,四平市深入实施国家扶贫开发“雨露计划”: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扶贫重点村的干部及骨干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两项有科技含量的技术。
培训主要围绕当地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大、
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以创业理论、创业技巧、创业实践、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氛围为目标,达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效果。
截至目前,四平已培训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经纪人运营等6个专业共218人,为17个贫困村举办了专场劳务交流会,送去岗位信息3015个,促成743名贫困户劳动力域外就业或就地转移就业。
剑指“看病贵”——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剑指“看病难”“看病贵”,四平多措并举助脱贫。
加快推进送医下乡,组建城乡“医联体”,持续开展大篷车巡诊活动,为11466名贫困患者免费体检;实施“互联网+医疗”,完善信息网络,推进分级就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双辽市永加村、五一村开展智慧远程医疗,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
实行“两免两减”措施。降低贫困人员就医成本,伊通县率先开展卫生扶贫试点工作,印制了《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实行“两免两减”措施。免收门诊诊察费,免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的床费和护理费,减收门诊辅助检查费用的20%,减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检查费用的20%。
“要不是有这些政策,恐怕孩子都活不到今天了。”家住大孤山镇河南村二队的10岁男孩王航,自去年患了尿毒症后,家里已为他花了50多万元,因病返贫,现在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还好,赶上了县里实行医疗扶助政策,目前孩子一季度的透析费仅需1000元左右,以前得需要几万元,这是他们怎么也承担不起的。
截至目前,伊通县已有252人次的贫困人员,在两家县级医院享受到“两免两减”措施,减免金额达2.88万元。双辽市卫计局组建21支巡回扶贫医疗队,为25495名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落实了村级新农合门诊报销政策,为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开通新农合门诊报销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除门诊费、住院费,在农合保险报销的基础之上再免除15%~20%的医疗费用。
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一是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二是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三是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四是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1个卫生室。2016年以来,四平已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01.23万元,医疗救助4.09万人次。
低保+救助——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社保为扶贫攻坚战兜底。
四平市民政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农村低保标准由2684元提高到3400元,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预计2016年新增低保户1500户,计划2016年年底前政策兜底脱贫7568人。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四平市城乡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的20%和30%”进行提高。目前,四平城市低保标准已经提高到每月475元。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下发《关于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集中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4500元提高到4900元,分散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3400元,确保五保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此外,临时救助进一步发力。2016年以来,已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5.4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65人次。
个案有对策——一事一议帮扶脱贫一批
扶贫需精准,也需全面。对上述“四个一批”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突发因素致贫的个案,经有关机构认定后,四平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脱贫。
伊通县马鞍山镇北岗子村一队的刘桂启,现年58岁,老伴患精神病,孩子腿有残疾,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维持,又不能到外地打工。通过镇里协调,在该镇的伊美果业公司找到了工作。
“每天在这里干点零活,还能照顾老伴和家里的地,有了这份工作,每月能挣1600元,让我的生活改善了不少!”刘桂启很满足。
“一些因年龄限制、家庭等其他原因无法外出打工挣钱的贫困村民,镇里都会帮其在家附近的企业找份工作,让他们稳定脱贫。”马鞍山镇党委书记王晓伟告诉记者,目前,通过镇里协调,已经有20余名贫困村民在伊美果业公司、广东温氏牧业有限公司、莫里乡鹏达手工艺制品厂等企业实现就业,达到了脱贫标准。
配合“一事一议帮扶脱贫”,四平还开展了系列活动。“情暖万家”慈善救助活动,投入30万元,对2154户困难群众进行了节日救助;“圆梦大学”慈善救助活动,投入20万元,对1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救助;投入近20万元,开展了日常助医助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