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治技术
2016-03-28唐建玲
○唐建玲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治技术
○唐建玲
近年来,链球菌病已成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病害,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就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供广大罗非鱼养殖者参考。
一、流行病学
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流行于春、夏和秋季,水温25~37℃时较为流行,在32℃以上时尤为多发,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水温降至20℃以下时则发病较少;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在低水温季节,病鱼呈慢性发病,死亡率降低,但持续时间长。疾病流行高峰为5月~9月,主要危害100g以上的稚鱼到1kg左右的成鱼。传染性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无乳链球菌病主要以水平方式传播,体表有损伤或受环境应激过大的鱼易感染发病。
二、典型症状
体色发黑,吻端发红,体表黏液增多,失去食欲,静止于水底,或离群独自漫游于水面,有时作旋转游泳后再沉入水底。最明显的症状是病鱼眼球突出,其周围充血,鳃盖内侧发红、充血或强烈出血。在夏季高温时期症状发展迅速。在水温较低时,除出现以上主要症状外,各鳍均发红、充血或溃烂,体表局部特别是尾柄往往溃烂或有带脓血的疥疮。
解剖病鱼,幽门垂、肝脏、脾脏、肾脏或肠管均有点状出血。肝脏因出血和脂肪变形而褪色甚至组织破损。肾脏肾小球及褐色素巨噬细胞中心以及肾小管间质组织侵染细菌并大量繁殖引起肾脏肿大、坏死。中肠道上皮的固有层破损,引起肠炎,肠绒毛的基部在革兰氏染色时可看到聚集的菌落。病原菌如侵入脑组织,可引起血细胞浸润,出血。
三、病理变化
罗非鱼患链球菌病后,主要影响脑组织,组织切片显示脑组织的蛛网膜下出血和薄壁单核细胞浸润。链状的球菌见于蛛网膜间,并且位于脑组织的脓肿中。巨大细胞的直径为100μm,散布的细胞嗜酸性颗粒呈线状排列,平行于出血区域。罗非鱼的主要病症是出血和形成脓肿的脑膜炎症。
四、诊断方法
对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确诊可以结合临床症状、病原检测和分子快诊技术:首先,观察发病鱼是否具有如嗜睡打转、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脑膜炎、内脏器官及体表出血等典型病理变化;其次,采集发病鱼的组织,制备组织触片进行吉姆萨染色,借助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是否存在成双或成链状的球性细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从发病鱼的组织中是否分离到致病性链球菌,有条件的可采用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准确鉴定来确诊。
目前链球菌的商用鉴定系统有RAPIDStrepStrip,Vitecksystem,API20STREP和ATBExpression,这些商用鉴定系统使用方便,准确可靠。本实验室以无乳链球菌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荚膜多糖基因和CAMP因子基因为检测序列,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PCR方法,这个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和特异性等优点。
五、病因分析
1.目检鳃的颜色和病症,判断水质状况。鳃颜色鲜红、鳃丝分布均匀无异常,表明水质正常;而鳃颜色灰白或暗黑、鳃上有病灶或异物、鳃丝末端腐烂、鳃丝变形,表明水质有问题,应进行水质检测。
2.剖检观察肝、脾、肾的病变程度,判断饲料的质量水平。如果肝脏有花肝、水肿、坏死(红、白点)、质地变脆等现象,脾、肾有肿大、颜色异常等现象,表明饲料质量或投喂技术有问题,可通过“看、闻、尝”来初步判断饲料的好坏:看——就是把饲料充分溶化后,看其粉碎细度及其紫色(多为菜子饼)与黑色(多为棉籽饼)成分的多少,以粉碎细度越细、紫色和黑色成分越少的饲料为好;闻——就是抓把饲料靠近鼻子闻,以闻到鱼粉清香(新鲜鱼肉晒干的香味)为好,若闻到植物油脚的味道则是饲料中的脂肪已经变性,对鱼类有毒;尝——取少量饲料放到嘴里慢慢嚼烂、品尝,吐出后嘴巴有发麻或辛辣现象,表明饲料中添加有对鱼类有毒的原料。
六、防治措施
1.坚持预防用药原则。平时预防时的用药原则:能不用药则不用,必须用则少用;尽量使用中草药而不是用化学药物,一旦使用化学药物,必须使用制剂,不使用原药,严格遵守休药期。
2.链球菌疫苗免疫。免疫接种是一种相对健康安全的疾病预防措施,虽然鱼类的特异性免疫机制还很不完善,但国内外研究已证实鱼类免疫疫苗对鱼体能够产生免疫保护力。目前在罗非鱼上研究最多的是链球菌疫苗,其中广西水产研究所的口服和注射疫苗已在推广试验,推广比较好的是口服疫苗。一般来说,鱼类疫苗最好效果的免疫方式是注射免疫,其次是浸泡免疫,最差是口服疫苗,浸泡疫苗一般只有注射疫苗的1/5~1/10的效果,而口服疫苗只有浸泡疫苗的1/5~1/10。
3.改善和优化水环境。水环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罗非鱼能否健康、快速生长。盲目扩大鱼类的养殖密度、强化投饵量都会加重水体的负担,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换水条件好的地方可适当换掉部分池塘底层水;藻类生长不佳,pH值低于7.5,混浊的水体,先使用净水类产品净水,3小时后使用有机酸或腐植酸钠解毒;若水体不混浊,藻类生长良好,直接使用有机酸或腐植酸钠解毒即可;第二天天气晴好时,用“肥爽+先得纯芽胞杆菌”或“调水王2号+肥水灵”肥水调水;两天后藻类生长良好,水色发亮时,再用二氧化氯或苯扎溴铵溶液消毒水体。
4.减少投喂或禁食。当链球菌病暴发时,减少投料或不投料,可以降低病鱼的死亡率,待鱼群稳定,基本不死亡才逐渐恢复投料。
5.降低水温。高水温是造成鱼群应激和细菌繁殖的条件。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水温有助于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小的鱼池可以在上面建遮阳棚,或者在夜间开搅水机,以适当降低水温。
6.中草药治疗。Pongsak和Parichat研究了大蒜、穿心莲、对叶豆、山竺、番石榴和鹊肾树六种草药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发现这六种草药对无乳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7.抗菌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疾病是最直接和简便的措施手段,但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就难免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失败,不仅破坏了养殖微生态环境,而且存在的药物残留也会危及人类健康。采用抗菌素治疗罗非鱼链球菌病一定要做到早期用药,一旦发现鱼群发病,及早用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此外,药物要经过饲料喂服进入鱼体内方能有效,对已经发病而不吃饲料的病鱼,投喂药物是没有效果的。再者,药物的质量和细菌对药物的抗药性是决定药物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些水产用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极低,当然没有多少效果;即便药物的量足质佳,但发病鱼体中的链球菌抗药性很强,药物也不会有效。所以,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通过了解并掌握养殖场内病原菌耐药状况的变化,来筛选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用药物。
8.可调整饲料配方。通过对饲料配方调整,可减轻链球菌病的严重程度。如罗非鱼饲料油脂水平不要超过6%;高温季节要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使用量,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30%的使用量,其中维生素C可以添加0.3kg/t饲料。
七、注意事项
1.要根除病因。病情发生后,首先停止喂料2天,并根据分析的病因,及时采取措施根除病因。是饲料中有对鱼类有毒物质引起的,及时更换饲料。是水质恶化引起的,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水质偏酸,泼洒生石灰水;氨氮超标的,用腐植酸钠改水,并延长开机增氧时间。
2.要彻底消毒水体。第一天到第三天,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每天一次,切断病原菌传播。
3.要注意内服敏感药物。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药物(链球菌对青霉素、先锋必敏感程度较高)和黄芪多糖(还可添加一种保肝护肝中药),每天一次,连喂15天,内服药物期间,每天只喂料一次,日投喂量为正常日投喂量的60%。养有猪或鸭的水体,其链球菌对青霉素、先锋必的敏感程度大大降低,疗效不显著,只能通过内服黄芪多糖来提高抗病力达到治疗效果。
4.要确保疗效。确诊为链球菌病的,因链球菌已经侵入鱼的脑部,内服的药物要杀灭脑部的病菌比较难、也比较慢,所以用药时间相对比较长,建议内服15天;同时治愈后每15~20天再内服3~5天,确保不复发。
(通联:537500,广西容县容州镇水产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