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鳖水质调控技术
2016-03-28钱伦杨剑立
○钱伦 杨剑立
池塘养鳖水质调控技术
○钱伦杨剑立
近年来,随着甲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一是养殖水体的恶化不利于甲鱼生长,甚至引发病害,最终影响经济效益;二是养殖尾水直接外排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池塘养鳖水质调控技术,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控,并对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养殖场设计
1.场地选择。要求养殖场周边无工业污染,水源充沛清洁,交通便捷,便于物资运送和甲鱼销售。
2.整体布局。养殖场设计时应考虑进排水沟渠排布,以及进水净化池、尾水净化池的位置和面积,一般来说面积比为养殖塘∶进水净化池∶尾水净化池=10∶1∶1,要求进排水渠道分开,水流能够环通(外荡→进水净化池→养殖塘→尾水净化池→排出)。
3.池塘要求。甲鱼养殖池以3-4亩为佳,以长方形为宜,利于集约化精养,池中用毛竹、木板等搭设晒台,四周设防逃设施。
4.进水和尾水净化池要求。净化池以土池为宜,深度在2m以上,增加水体容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原有的排水沟渠进行改造,挖深拓宽,用作尾水净化池,这样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养殖管理
1.清塘消毒。将养殖池清塘晾晒池底,进水前用生石灰对池底彻底消毒。
2.苗种放养。放养400-500g的大规格幼鳖,放养时间为5月底至6月初,这样养至12月底即可上市,减少生产周期和资金周转压力。甲鱼放养前用碘制剂浸泡消毒,亩放1000-1200只,亩均套养白鲢80-100尾,花鲢20-40尾。
3.投饲。当前甲鱼饲料主要有鲜活饲料、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提倡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投喂以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日投喂量为甲鱼体重的2%-3%,日投喂2次,时间为早晨及下午16时左右(高温季节下午投饲时间延长至17时左右),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
4.水质控制
(1)养殖用水净化及换水。养殖用水先通过渠道引入进水净化池,池内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放养白鲢、螺蛳等滤食性动物,还可增设增氧机,通过曝气充氧,加强净化效果。
(2)加强巡塘,定期开展水质监测。肉眼观察,养殖塘水的透明度为20-30cm为宜,正常良好的水色为黄绿色或茶褐色,如果水质变黑或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定期对养殖池中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进行综合检测。甲鱼养殖过程中要求水质稳定,根据实际情况,少量换水。
(3)使用微生物制剂。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及EM菌制剂等。建议采用多菌复合的EM菌制剂,对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都有降解效果。在水体中每7-10d泼洒一次EM制剂调控水质,用量为2-5g/m3。
三、养殖尾水净化
尾水净化池周围种植菖蒲、芦苇等植物,池内可种植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等浮水植物,也可种植空心菜、水芹菜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或者也可以种植睡莲、荷花、美人蕉(需浮板)等景观植物,同时池内放养花白鲢、螺蛳等滤食性生物,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净化池内使用底质改良剂,在使用底质改良剂3天后再使用微生物制剂。
一般7至10月高温季节,水体在池中净化5-7天,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下降达80%以上,可对外排放。根据养殖池塘和尾水净化池水体容量比例,合理安排各池塘换水时间和数量。
(通联:314400,浙江海宁市水产技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