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山区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小结
2016-03-28林建忠
○林建忠
内陆山区渔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小结
○林建忠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县份,属低丘陵地带,境内溪河纵横,水域养殖资源丰富,现有养殖水面2.6万亩。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兴办的家庭农场遍地开花,其中不少人利用荒坡地、山垅田或沟壑形成的山坳,下面修筑池塘养鱼,上面建鸡、鸭、猪等养殖圈舍饲养畜禽,周边种植花、草、树木等,形成一个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场,而以猪-鱼-果树(草、花卉)模式最为普遍。下面就此类池塘的特点、生产管理技术要点等进行小结:
1 池塘特点
1.1池塘修建。利用荒芜地、沼泽地、闲置山垅田和沟壑形成的天然区域,在狭口修筑堤坝,再对内部沟壑进行清杂平整,蓄水成池。
1.2池塘结构。池塘无固定形状和坐向,大小不一,沿岸线较长,面积较大(一般在5-100亩左右),底部不平坦,水域深浅差距大。
1.3池塘水源。水源为山涧溪水、泉水和雨水,水质良好,无污染,但在枯水季节较紧张。
2 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此类池塘具有普通池塘的共性,又兼有山塘、水库的特点,因此生产中在遵循普通池塘生产管理技术要求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2.1池塘清整
2.1.1新塘缺点。池内有大量杂物,在蓄水前要彻底清除,特别是木桩,以免影响以后捕捞作业;池内开挖、施工、蓄水,掩埋、淹没大量草木,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盐或有毒物质,对鱼类刺激大,易发生鱼病。
应对措施。池塘修建、清杂完毕后及时蓄水浸泡,浸泡半个月以上后排干池水,曝晒数日后再重复浸洗一次。在放养鱼种前半个月,用生石灰80~100kg/亩全池泼洒消毒。鱼种投放前必须试水。
2.1.2老塘缺点。池塘紧连林地或荒坡,沿岸线较长,周边的泥沙、草木、树叶等常随洪水流入池中,所以淤泥较多,深浅不一,富含腐殖质,影响养殖水体容量、水质正常。
应对措施。每年冬春枯水季节排干池水,曝晒塘底,清除淤泥,用生石灰100~250kg/亩清塘。不少池塘无法排干池水,但也必须坚持每年清除周边淤泥,带水清塘,保证水体容量,清除病害。
2.2鱼苗投放
投放的鱼苗尽可能规格大点,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草鱼苗投放时务必注射“四病”疫苗。我县一般是主养草鱼,搭配混养鲢、鳙、青、鲤、罗非鱼、鲫、鲮等,放养密度、混养比例也因养殖方式、池塘条件、鱼种来源和管理水平而各异。常见情况如下:
2.2.1精养方式,放养草鱼苗1000 尾/亩以上,适当混养鲢、鳙、青、鲤、罗非鱼、鲫、鲮等,完全投喂人工饵料,亩产可达2000kg以上。
2.2.2普通养殖方式,放养草鱼苗500尾/亩左右,适当混养鲢、鳙、青、鲤、罗非鱼、鲫、鲮等,投喂人工饵料和草料相结合,亩产在1000kg左右。
2.2.3粗养方式,放养鲢、鳙为主,搭配混养草鱼、青、鲤、鲫等,完全不投饵,利用养鸡、鸭、猪等产生的粪肥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以保水为主要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产量较低。
2.3饵料投喂
投饵应遵循“四定”(定位、定时、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活动情况)原则,每天一般投饵两次,上午9~10点和下午3~5点各一次。
2.3.1设置饵料台。根据池塘面积、形状,设1~2个饵料台,保证鱼类充分摄食。因此类池塘面积较大,要建起鱼台,捕捞时一般采取诱捕,所以必须在起鱼台附近设置1个饵料台。
2.3.2诱鱼上料台。池塘水面较大,鱼苗下塘后要及时诱鱼集中摄食,在料台周围由远到近、先慢后快的投饵诱食训练。现在一般都使用自动投饵机,可通过调节射程和频率来实现,并在投饵前先开机几分钟,将开机声与投饵相结合使鱼形成摄食的条件反射。人工投饵的可采取拍打池水或敲打饵料桶等方式,使鱼形成摄食的条件反射。
2.4水质管理
此类池塘水面大,底质复杂,水源清瘦,水质调控难度较大,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2.4.1水的富营养化。牧渔模式在生产过程常会引入沼液以提高水体肥度,但要进行调控,使水体透明度适中,应控制在25-35cm,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否则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一旦发现水体有过肥的苗头,就要停止沼液的注入。
2.4.2水质改良。在一个生产周期的中后期,因养殖产生的废物等积累,使水质变坏,影响正常生产。为此常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2.4.2.1定期加注新水,或提高池塘水位,或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2.4.2.2定期泼洒生石灰,通常半个月左右每亩用生石灰(块灰化成石灰水)7.5~10kg全池泼洒一次,杀灭有害细菌,使水体的透明度、溶氧、pH值等都保持在适宜的状态。
2.4.2.3施用微生态制剂,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以及EM制剂等。常见的光合细菌能去除水体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降低池塘有机物的积累以净化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且营养丰富,形成菌团后能被鱼类摄食。
2.4.3合理使用增氧机。现在池塘基本配备了增氧机,要适当提高增氧机的使用频率,做到“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雨天中午不开。
2.4.3.1此类池塘水较深,夏季易形成温跃层,要常开增氧机,促进上下层水的对流。
2.4.3.2秋季,一方面是鱼类长成期,密度大,池中积累的残饵、排泻废物也较多,耗氧量大;另一方面是昼夜温差大,易形成温跃层,常出现泛池现象,因此要勤开增氧机把上层溶氧丰富的水送到下层去,减少夜间缺氧。
2.5成鱼捕捞
此类池塘,水面形状、大小不定,多数较大;池底结构复杂,高低不平,落差较大;不适宜用拉网方式捕捞,不少还无法排干池水,因此捕捞难度较大。对此,我县养殖户创造性的采用取鱼台起鱼技术,解决了难题,捕鱼率达80%-90%,且随时都可起鱼,捕大留小,对轮捕轮放养殖池塘特别有利。
取鱼台起鱼技术:在池塘选择一角池底平坦、避风向阳处,用砖、木板或网围起,中间留一通道,在此处装一台投饵机,可旋转,通过投饵将鱼引诱入取鱼区,再在通道拉上网,去小留大后,用网具将鱼捕起。最后的起捕网具可人工操作,也可安装机械动力。
2.6鱼病防治
要以预防为主。此类池塘水体大,水量多且难于计算,水环境复杂而难于预测,鱼一旦患病用药效果差且成本大。常用预防措施有:
2.6.1接种疫苗。鱼苗在下塘前通过浸泡、服用和注射等方式接种疫苗。如给草鱼注射“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和出血病疫苗。
2.6.2挂袋法消毒。在饵料台周围悬挂药袋,袋内根据各季鱼类常患疾病有针对性的装进消毒药,使前来摄食的鱼得到药浴;药袋隔10天左右更换一次。
2.6.3投喂药饵。在鱼病易患季节,有针对性的配制药饵投喂进行预防。
3 讨论
3.1发展无公害养殖。此类池塘水源主要是雨水和山泉水,水质不受外源污染,水面大,水位深,环境生态,具有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的优越条件。这也正是山区渔业走生态养殖,打造无公害养殖基地,树无公害产品品牌,让产品走出去的有效途经。
3.2挖掘养殖水体潜力。我县属丘陵地貌,低丘陵间沟壑形成的坑、坳面积广、资源丰富,利用丘陵和山坳发展牧渔结合的生态养殖,增加养殖水体的潜力巨大。这一点可供我县周边,乃至各地拥有相同地貌地区借鉴。
3.3提升渔业发展层次。此类渔牧结合家庭农庄式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在植被和水面的共同调节下,可使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形成一个很适宜人们休闲、放松的独特小气候环境。我县已涌现了一批利用这特点将游钓、餐饮、娱乐、休闲融入其中的示范点,成为城里上班族周末的好去处。这种与休闲渔业(农业)结合的发展方式,拓展了发展空间,延长了产业链,与绿色生态、和谐发展理念相吻合。
(通联:364300,福建省武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平川镇枫亭路67号电话:0597-3238128 1395908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