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蟹健康养殖
2016-03-28陈小江
○陈小江
浅谈河蟹健康养殖
○陈小江
河蟹养殖从暴利时代走向平稳发展,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养殖户不断改变理念,纠正养殖错误观点,提升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河蟹仍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水产养殖品种。
一、放养前准备
1.蟹种选择
自行培育的苗种比外购苗种活率高、抗病能力强和生长速率快,因此,养殖苗种自行培育,避免杂蟹、受伤蟹、僵蟹、绿蟹、病蟹和肢体残缺蟹,最好选购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苗种,爬行速度快、规格整齐、大小适宜、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生长快、个头大、经济效益高。纯正的长江中华绒螯蟹成熟个体的主要特征是:蟹体呈不规则椭圆形、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个大体肥、色泽纯正。
2.池塘清整消毒
苗种放养前,先将池水彻底排干,曝晒养殖池塘,保留淤泥5~10cm用于种植水草及培育底栖生物。
3.栽种水草
河蟹塘常用的水草有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等,覆盖面积占塘口30%到50%为宜,在水温5℃以上就可进行栽植伊乐藻,5-9月可栽种苦草,12月到翌年3月可播种轮叶黑藻。多种水草搭配栽种效果更佳,有利于河蟹栖息和脱壳隐蔽,提供鲜嫩植物饵料,还有增氧、净化水质、调水温等作用。
4.投放螺蛳
螺蛳不但可净化水体还是河蟹喜食的鲜活动物饵料,在清明节前后,每亩投放200~300kg,养殖中根据螺蛳存塘量再补投一次,投放量每亩100~200kg。
5.肥水下塘
在蟹种下塘前,可用生物肥肥水,可以培育基础饵料,还可降低透明度,抑制青苔的发生。下塘时间一般在每年2-4月,长时间运输的蟹苗下塘前应注意温差,可在水中浸泡2~3min,取出10min后,反复2~3次即可。
二、日常管理
1.饵料质量保证与投喂方法
河蟹饲料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为辅,除天然和人工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时间所需要的营养和对饵料性状的要求进行科学投喂,做到“两头精,中间粗”。在苗种刚下塘的早期日投喂量占蟹体重的1%~3%,早期投饵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到温度期,日投饲量占蟹体重量的5%~10%。3-4月,河蟹放在塘内局部用围栏养殖,摄食水草和螺蛳数量少,投喂的饲料一定要足。5-6月,待水草占塘面六成,螺蛳数量也充足之时,将河蟹围栏撤离,让其在大塘活动,合理投喂配合饲料,做到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规格,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水质调控管理
水源一定要充足,水质各指标适宜,水温15~30℃,22~25℃最佳。下层溶氧不低于5mg/L(有条件的可安装微孔增氧),pH适宜7.0~9.0,最佳7.5~8.5。氨氮≤0.1mg/L,硫化氢≤0.2,淤泥厚度<20cm。成蟹养殖期间,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前期池塘的水要肥(透明度25~30cm)、水位要浅;中期水瘦(透明度30~40cm)、水位要深;后期水清(透明度40cm以上)。按照前浅、中深、后稳三个阶段来控制,在2月底到5月放养初期,水深0.5~0.8m,6-8月1.2~1.5m,9-11月稳定在1m左右,春秋两季,每半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四分之一,高温季节,可每星期换水1次,边排边灌,每次补水30~40cm。
3.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以养殖大规格河蟹为主要目的的养殖方式,建议在高温前使用3~5次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中、后期使用6~8次微生态制剂,可净化水质,预防疾病,稳定水质,减缓水质缓冲力,预防蓝藻。常见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等,施用时注意增氧。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底时,择颗粒型、粉剂型的产品效果更好。
4.梅雨期和高温期塘口管理
由于光合作用减弱,物理、化学指标发生变化,引发藻类大量死亡,pH值下降、缺氧,导致河蟹产生应激反应,养殖户可通过增氧、停食、使用生物制剂(芽孢杆菌)、施肥培藻、生石灰消毒、调控pH值来降低梅雨对池塘的影响。
高温期到来时,加高水位、定期护草,促长根肥料,割去头部30cm,让其在水下生长,防止7-8月高温期水草烂根,俗称“打头”,控制水草密度,避免水草死亡及水质恶化现象。控制投喂、少荤多素、使用生物制剂、尽可能不使用化学药品。
5.脱壳管理
从蟹种到成蟹要经过几次脱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证河蟹顺利脱壳,减少脱壳未遂、软壳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注意调节水质,保证池塘水质的清新稳定;维护好水草,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掌握河蟹脱壳规律,在脱壳高峰期前10d左右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钙以及过磷酸钙等矿物质,确保河蟹顺利蜕壳;河蟹脱壳期间应保持安静;脱壳期间适量降低投饵量;河蟹蜕壳高峰期避免泼洒外用药刺激。
6.病害控制
河蟹养殖过程中主要危害有青苔,主要是前期水不够肥所致。疾病方面,幼蟹纤毛虫病、成蟹的抖抖病。坚持预防为主,在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的的清塘消毒,杀死一切有可能成为病原体;对河蟹苗也消毒处理,杀灭体表病原体;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换水的时间与量,保证水质清新,特别是高温时期更加要注意换水的时间与量;适量的用生石灰、微生物制剂等来调控水环境;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必须做到科学用药,不能盲目用药,最后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苗种资源退化
近亲繁殖导致河蟹出现规格小、体质差、效益下滑。应建立国家或省级长江水系中华绒鳌蟹原种场,制定河蟹育苗亲本及育苗过程标准,从源头上确保优质苗种资源。
2.品牌建设与扩大出口量
应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国内外一起建立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健康养殖,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扩大出口量。在争创名牌、扩大品牌效应的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开展国内外市场信息的搜集、分析,并开展河蟹综合利用的研究,来推动河蟹养殖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通联:225300,江苏泰州海陵区泰高路329号世茂河滨花园17栋608,1585086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