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韵香生平考辨

2016-03-28毛慧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

毛慧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32)



王韵香生平考辨

毛慧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32)

王韵香是清代嘉道年间江南地区一位颇有影响的女作家。她命运淹蹇,生命短暂,但以出色的诗、书、画才能及迥异于闺秀才媛的佛道身份蜚声吴越,在书画界及文学史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文章首次对王韵香的生平进行考辨,主要包括生卒年的考订、姓名字号的厘清、身份的稽考、卒因的考订四个方面。

王韵香;生平;考辨

王韵香,梁溪(今无锡,旧隶属常州府)人,毕生向道问禅,游于方外。灵心慧识,能诗属文,书法秀挺有骨,诗文清丽脱俗。与文坛名士书画相酬,诗文唱和,她珍藏的《空山听雨图》几经流转,遍征名流题咏,题词唱和及后世收藏题跋者多达123人,其中包括林则徐、刘墉、英和等名公巨卿,梁同书、陈文述、郭麐、洪亮吉、赵怀玉、孙星衍等文坛巨擘,汪端、吴藻等才女闺媛,交接极广,倾动一时。后为才情所累,兼浊世相逼,自别人世,留下《清芬精舍小集》三卷。完颜麟庆《鸿雪因缘图记》中称其“腹有诗书,别有出尘之致”[1],同时代女词人吴藻向往其清淡娴雅、寂静空疏的佛韵道缘,赞其“香火因缘,语言文字,唱绝云山侣”[2]。然而由于正史无传,且文献资料散而不全,甚而互相矛盾等原因,韵香身后却沉寂不彰,关于她的生平行状至今仍存在不少未解之谜。

有清一代,江南地区以其雄厚的文化底蕴积淀昌盛学风,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才女辈出。对此,目前学界仅将关注点集中于江南地区闺秀之列,对于比丘尼及女冠的研究相对沉寂,有学者指出:“对于中国前现代文学史上的这批遗产,至今研究甚差,既少有宏观的整体研究,也较少个案研究。”[3]加之方外女作家传扬不易,她们既无父兄可考,又无婚姻之实,既无文士之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且不可能藉子嗣以留名。因此,相较于明清时期向佛慕道较为有名的才女如徐灿、吴藻、王微、周琼、汪端、顾太清等人,她们更难自见于时,流传后世。文章结合时人笔记及诗文作品,试对韵香生平略加辨析,以求证方家。

一、王韵香生卒年考

王韵香的生年,尚无具体记载。其卒年可从时人诗文作品进行推算。 张际亮《金台残泪记》卷二记载“阅《燕兰小谱》诸诗,有慨于近事者,缀以绝句”,其中一首“小金山晓放舟迟,水似柔绵雨似丝。不向双修庵下醉,怕看眉妩似伊时”,诗后自注:“过锡山作也,锡山有尼僧韵香,工画兰,居双修庵,……此尼去年十二月小除夕,竟为情死矣。”[4]《金台残泪记》共三卷,卷首自叙书成于“太岁戊子腊八日”,据此上推可知“去年十二月小除夕”应为道光丁亥年小除夕,由此可知韵香卒年应为1827年。

韵香殁后,友人陆继辂悼诗中有“独客残春感旧游,莲池相见正清秋”[5]句。清人丁传靖据此推算韵香卒年:“按此诗编年在道光八年戊子,据首句为春日作,合上数条观之,则韵香之卒为戊子前一年丁亥小除夕,年四十九,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正月。”[6]与上文所述韵香卒于1827年正好吻合,由此可推定韵香卒年。丁传靖(1870—1930),字秀甫,一字岱思,号湘舲,别号沧桑词客,丹徒人,近代藏书家、学者。他曾搜采各家有关韵香事迹的记载,汇为一卷,题曰《福慧双修庵小记》,此书广收时人作品中涉及韵香的内容,并形成对照,引文后并有丁传靖小注,对厘清韵香身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丁传靖所述,韵香生于1779年,卒于1827年,享年49岁,此论断在同时代人的书札、笔记中也可得到印证。如龚洤《耕余琐闻》云韵香“遂致气愤自缢死,时年四十九,正在料理开正做寿诸事,礼物已收不少,乃一旦遽轻生。林少穆制军赠以‘素心书房’匾额”[7]。由此可订王韵香生年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卒年为道光七年(1827年),终年49岁。

二、王韵香姓名字号考

韵香俗姓王,父母家世虽不可考,但应无疑义。关于韵香的名、字、号,则有不同记载,略需分辨。

第一,称“岳莲”“净莲”“王莲”。如释震华《续比丘尼传》云:“岳莲,一作净莲。”[8]蒋宝龄《墨林今话》云:“梁溪女冠净莲俗姓王。”[9]12又,王德毅《清人别名字号索引》中作“王莲”称。按:“王莲”为她的俗名,“岳莲”为她的法名,“净莲”为她的道名。

第二,称“韵香”。如汪端《梁溪女冠韵香见过碧城仙赋此赠之》一诗所称。又,张际亮《金台残泪记》中云:“锡山有尼僧韵香。”按:“韵香”是她的字,晚年以字行。

第三,以“清微道人”“玉井道人”“平安竹”称。如汪端《题兰陵女冠王清微〈空山听雨图〉》所称。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中云:“号玉井道人,又号清微道人。”[10]按:韵香号清微道人,又号玉井道人。此外,韵香自述云:“予何人身侍莲台,清净少烦,得以柔翰写竹自娱,非世之平安而能若是乎,非身之平安而能若是乎。盖身世平安而后能写竹,写竹所以著其平安也,故竟自号平安竹。”[11]396故韵香又号平安竹。

关于其姓名字号,除上述说法外,仍有不少讹误。如“无锡文库”第四辑第九十四册收录的《清芬精舍小集》前言中称韵香取号“玉京道人”。“玉京道人”为明季秦淮名妓卞赛,“卞赛,一曰赛赛,后为女道士……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剌舌血,书法华经以报保御”[12],这里应是把“玉井”误作“玉京”。又,同时期女作家吴藻《念奴娇·题均香〈空山听雨图〉》一诗将“韵香”写作“均香”,笔者考察时人与韵香唱和作品,此属个例,猜测应为刊刻之误。

据上可知,韵香俗名王莲,法名岳莲,道名净莲,号清微道人,又号玉井道人、平安竹。

三、王韵香身份考

关于韵香身份,既有民间种种流传,也有散诸文人笔记者,虽年代未为久远,不至有鱼鲁帝虎之误,但由于其身份之变易微妙,给研究者带来诸多困惑。述之较可信者有韵香自云:“予幼时父母甚钟爱,听星家言谓是宜居净土,否则难养,遂侍莲台。”[11]417韵香9岁入无锡双修庵,幽居潜行,长斋茹素,接受训蒙而知书善画,命运的驱使她得以摆脱儒家式家庭的束缚,获得较闺阁女子更多的读书、写作、学习的自由,得享佛门清欢。她宿根灵慧,对佛理的妙悟及丰盈的佛性令时人赞赏不已,“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一笑悟兰因”[13],“寂寞琳宫清梵歇,人在最深深处”[2],极写韵香作为尼僧传承法脉,修证有成。

韵香幼年逃禅,弘法度众,入民国释震华编选的《续比丘尼传》,其女僧身份不容置疑,然观时人作品,多处言其为女冠。如秦恩复《享帚词》为韵香作有《选冠子》一词,自序云:“毗陵韵香女史,名净莲,于双修庵自度为女道士。”[14]秦恩复(1760—1843),与韵香同时,所言当可信实。陈文述《莲池庵怀韵香》自注亦云:“韵香,名净莲,梁溪女冠,亦称清微道人。”[15]507韵香所居福慧双修庵遗址已不可考,观时人作品,笔者推测应在惠山无误。民国秦铭光《锡山风土竹枝词》[16]有诗为证:“犀辟尘埃玉辟寒,碧城端只在人间。棲鸾影事空陈述,惆怅双修记惠山。”诗后小记:“惠山尼庵夙著盛名,今已废,庵亦变易,当清嘉道间,女冠岳莲住惠山福慧双修庵。”可见韵香栖止虽不复存,但其流风余韵直至民国仍不绝如缕。时人诗文对韵香熏修之地亦多有著墨,陈文述赞其“香雪林峦龙女界,松衫楼阁鸽王家”[15]507,汪端盛赞:“九龙峰影九芙蓉,清磐松声玉女宫。”[13]幽雅的环境不但有功于禅教,更对韵香诗文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韵香由佛入道的时间,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中记载:“韵香少为比丘尼,年十九蓄发为女冠。”[17]则韵香自度为女道士的确切时间应为嘉庆二年(1797年)。从逃禅转而游仙,韵香身份的转变必然隐藏着其思想的裂变,或与其生平经历有着莫大的牵连,正如汪端曾对人说:“名士牢愁,美人幽怨,都非究竟,不如学道。”[18]通过对韵香身份转变原因的探究,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解构韵香的思想,觇见其性格的深隐层面。

对才名的追求与性别意识的萌芽是促成韵香身份转变的内在因素。明末江苏吴县叶绍袁有言:“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也,才与色也,几昭昭乎鼎千古。”[19]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相颉颃,成为明清女性作家的价值追求。她们试图挣脱传统儒学妇女观加诸自身的束缚,执笔搦翰,抒写性灵,如黄媛介、沈善宝、熊琏、汪玉轸、许珠等人,都曾卖画鬻文,开馆授徒,表现出不逊于男子的强烈的才名意识。同样,韵香身处方外而未能真正出世,她未能勘悟万法归空的禅理,而汲汲于扬名显才,雷缙在《青楼诗话》中评价道:“(韵香)慕琼仙之净业,希瑶寺之皈依,曾传其纸鸢诗有‘未了青天一线缘’之句,识者知其尚虚净业。”[20]

完颜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第一集《瓜州泊月》篇云:“联舫南下,舣舟慧山,招同访女道士韵香(自注:‘姓王,名岳莲’)于双修庵。韵香姿仅中人,而腹有诗书,别具出尘之致。惟名心未退,询知余十九登进士,意甚欣然,面写墨兰以赠。”[1]麟庆访韵香之时,年十九,初及进士,时为嘉庆己巳(1809年),从他倨傲的语气中不难看出对韵香“意甚欣然”的不屑。韵香“面写墨兰以赠”的举动也颇为时议所訾,如邹弢《三借庐笔谈》讽道:“其好名之心,亦太黠矣。”[21]正如方秀洁所说:“女性若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尊重,她们就必须依赖丈夫、父亲或者其他男性亲友所给予的赞助。即便如此,她们追求名望也要适度,否则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22]韵香遁入空门仍为才名所困,成为众喙哓哓之点,这是促成她自度为道的直接推动力。

道教基于黄老思想,承袭战国以来神仙方术之说,与佛教最大的不同是重视世俗生活,鼓励信众满足自己现世的欲望。对于大多数古代女性来说,她们之所以信仰道家,是期许以这种方式解脱礼教对身心的束缚,寻求精神上的安宁抑或超越。同时,道教强调尊重女性,提倡男女平等。由此,韵香决定入道,去获得更大的空间。

四、王韵香卒因考

韵香“能诗,工小楷,善画兰竹,四方名流争访之。书仿《灵飞经》,秀骨天成。兰竹多小幅,娟静疏朗,别具风格。尝见其自题画兰云‘十分珍重护芳丛,意在忘言淡荡中。尘外天然见标格,肯随桃李嫁东风’,风神绝妙。评者谓道人擅名三绝,不特近时,闺阁所罕,求之古人殆亦难之”[9]12。她有诗才,极富书画才能,早习《灵飞经》,后学刘石菴相国书法,古雅异常,深得当时名人士大夫赞赏。工于书画的韵香收藏有《空山听雨图》一册,此图册出自名家之手,当时名流题咏殆遍,梁山舟、钱梅溪、姚子贞皆有诗,刘文清、英煦两相国亦为题字,其倾动公卿如此,成为当时一大珍闻,然而这幅图却与韵香的卒因息息相关。

施淑仪在《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中引《听秋声馆诗话》云:“享艳名二十余年,后因事自经死。”究竟所为何“事”,笔者将几种说法援引如下: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余幼时犹及见,面圆体腴,年已四十余,后因失所欢意,自经死。”[23]

蒋宝龄《墨林今话》:“(韵香)有《空山听雨图册》,远近名士题者几遍,后为一显者赚去,郁郁不乐,又为轻薄少年利其赀者所侮,一经雉经死,闻着莫不惜之。”[9]12

龚洤《耕余琐闻》:“(韵香)最为顾某所眷,题画诗每为代作。因为顾子屡次借钱,用过千串,又借两金钏,诸徒啧有烦言,遂致气愤自缢死。”[7]

韵香之殁传之夙矣,或为失图之恸、钱财所累,或竟为情死,抑或兼而有之。据上述引文,互相未见一致,且“显者”“所欢”系指何人,无从可知。又有清人邹弢《三借庐笔谈》云:“(韵香)尝画《空山听雨图》,名士题咏殆遍。阮芸台先生抚浙,闻而求之,特以三千金亲赍索图不得,加至五千,亦不可,废然而返。觅韵香所欢者,召授计,令窃以献始得之。韵香自失图,知阮所为,莫可如何。乃与所欢绝,比夜,竟自缢死 。”[6]

邹弢意指阮芸台垂涎图册而促成韵香自经。阮元(1764—1849),字云伯,号云台(或作芸台),亦号雷塘庵主,晚号颐性老人,江苏扬州人。嘉庆四年(1799年),出任浙江巡抚,此时图作初作,而韵香卒于道光七年(1827年),此时阮元早已不在浙江巡抚任上,故邹弢所言全非事实。且陈文述在《画林新咏》中云:“(《空山听雨图》)卷首有某相国题字,不欲流落人间,或因此为兰亭之赚也”[24],二人所言互相矛盾,莫衷一是。据此,丁传靖作出一番考证:“按此卷内相国题字,惟刘文清、英煦。刘文清之卒年在嘉庆九年,其时此图初作,图之失尚在十余年之后。英相辛未题第一图,己卯又为题补图,必无赚去之理,此外别无相国。或云伯心知其故,托词某相国耳。”除了阮元、某相国窃图论,又有赚图者为孙尔准一说。韵香殁后,观其友人陆继辂悼诗“何人酬得怜才泪,惭愧江东孙伯符(即孙尔准)”[5],似非无因,笔者猜测引文中“所欢”即孙尔准,然而此事终无定论。

观时人作品,与韵香之死有莫大牵连还有一位“顾子”。“顾子”即本邑名吏清流顾皋。顾皋(1763—1832),“字晴芬,嘉庆六年一甲一名进士。壬午典浙江乡试,特命上书房行走,转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乙酉典顺天乡试,调户部左侍郎,引疾归。皋天性和易,语言敏妙,而一归于正持躬谦,抑服官后,谢绝馈遣,闭户家居,罕见其面,善兰竹,屡邀宸赏,诗文高雅如其为人”[25]。

韵香与顾皋关系似匪浅,龙顾山人纂《十朝诗乘》称“净莲与顾皋犹密,题画诗多由代作”,确证二人诗画相得,但是否如龚洤所言还有经济、感情上的纠葛,似乎并无它证。另,顾皋于辛未年为韵香《空山听雨图》所题四言偈有“香浥衣清,雨滴心醒。云空即空,不听亦听”句,诗歌是诗人心灵的载体,从诗歌文本可以看出诗人的人生态度、思想境界、审美趣味,据此可知顾皋并非登徒子,其心性清浚,为人高雅,不至作出如此毁誉之举,且从上引顾“乙酉典顺天乡试,调户部左侍郎,引疾归”,其称病归里则在道光八年(1828年),其时韵香已殁年余,可知韵香之殁与顾皋并无直接关联。

荦荦当时名,寂寞身后事。历史的车轮碾过之处,美玉终与尘土同质。韵香作为嘉道年间一位声名昭著的女性作家,历史留给她无尽的遗憾。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笔者试对其生平行状进行重现,从而知其人论其事。文章仅据目前现有资料抛砖引玉,更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则俟诸异日。

[1]完颜麟庆.鸿雪因缘图记[M].道光丁未年刻本.

[2]吴藻.花帘词[M].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五集.光绪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

[3]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文学遗产,2002(6):68-78.

[4]张际亮.金台残泪记:卷二[M].扫叶山房,1917.

[5]陆继辂.崇百药斋文集[M].清光绪四年刻本.

[6]丁传靖.福慧双修庵小记[M].民国十四年(1925年)云在山房铅印本.

[7]龚洤.耕余琐闻[M].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8]释震华.续比丘尼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6.

[9]蒋宝龄.墨林今话[M].北京:中国书店,1996.

[10]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56.

[11]王韵香.清芬精舍小集[M]//无锡文库:第四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2]余怀.板桥杂记[M].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3]汪端.自然好学斋诗钞[M]//冒俊.林下雅音集:五种.清光绪十年刻本.

[14]秦恩复.享帚词[M].清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15]陈文述.西泠闺咏[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16]秦铭光.锡山风土竹枝词[M]//无锡文库:第二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708.

[17]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四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887.

[18]陈文述.自然好学斋集:孝慧汪宜人传[M].道光六年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

[19]叶绍袁.午梦堂集序[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2.

[20]雷缙.青楼诗话[M].民国五年(1916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21]邹弢.三借庐笔谈[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

[22]方秀洁.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10.

[23]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4]陈文述.画林新咏[M].民国四年(1915年)西泠印社排印本.

[25]裴大中,倪咸生,等修.秦缃业,等纂.无锡金匮县志[M]//无锡文库:第四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赵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4.003

2015-12-25

毛慧(1990—),女,硕士研究生。

I206.2

A

1673-0887(2016)04-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