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喜相伴99高产制种技术
2016-03-28韦明军李体琛蒋益敏梁庆平
吴 地 韦明军 李体琛 蒋益敏 蒙 成 梁庆平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玉米品种喜相伴99高产制种技术
吴地韦明军李体琛蒋益敏蒙成梁庆平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介绍了玉米品种喜相伴9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基地选择与隔离要求、适期播种、严格除杂去劣、母本去雄、人工辅助授粉、及时去除父本和收获等,以供喜相伴99繁育与制种提供参考。
玉米;喜相伴99;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喜相伴99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杂交玉米组合,2014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4010号),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耐旱耐瘠、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各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经过2年多的实践摸索与技术总结,掌握了该杂交组合的高产制种栽培技术和制种质量技术,现将其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 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母本自交系南616-8是利用热带苏湾种质S37、云南苏1161、泰国那空黄、墨西哥类玉米等合成群体改良种和本地亚热带种质双M9、南99作为原始材料,经过多代自交和回交选育而成。南宁地区生育期春播117d,秋播95d。幼苗叶色浓绿,叶鞘紫色,叶片平展型。成株株型平展,叶片狭长下披,叶脉明显,苞位着生于倒数第7叶,果穗下部叶片平展、上部叶片稀而上举,株高182cm,穗位高65cm,总叶片数20片;雌雄开花吐丝协调,雄穗发达,雄穗一级侧枝分枝数目8~12条,护颖紫红、花药紫色,花丝紫红。果穗为圆锥型,穗行数16行,子粒金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单穗粒重147.0g、千粒重268.0g。南616-8植株粗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抗倒伏,配合力高。1.2父本父本南2033是引进辽宁8112与自主南6047为基础材料,通过回交2代与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南宁地区生育期春播115d,秋播98d。幼苗叶色浓绿,叶鞘淡紫色,叶片平展。成株株型平展,叶片较窄长而厚,第4叶展开边缘色为红色,叶片长下披,叶脉明显,总叶片数18~19片,苞位着生于倒数第6~7叶,雄穗发达,雄花1级侧枝分枝数目9~12条,雄穗主轴上部粗壮,雄花第1、2颖色均淡红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丝淡红色,苞叶长而紧。果穗为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5.6cm,粗4.2cm,子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色,出子率82.0%,千粒重268.0 g。南2033叶片窄长,抗倒性好,抗旱性强,耐贫瘠。
2 品种特征特性
喜相伴99杂交种广西生育期春播113d,秋播102d。幼苗长势中上,叶鞘紫色,幼苗健壮,叶色浓绿,第4叶展开边缘色为红色,成株总叶片数19~20片,株型平展,株高277cm,穗位高120cm,苞位着生于倒数第7~8叶,雄穗发达,雄花一级侧枝分枝数目10~13条,雄花第1、2颖色均为紫色,花药紫色,花粉量大,花丝紫红色,苞叶长而紧,果柄中长。果穗筒型,子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白色,穗长18.5cm,穗粗4.63 cm,秃顶长1.6cm,穗行数12~18行,平均穗行数14.5行,平均行粒数35.2粒,单穗粒重125.7g,千粒重302.0g,出子率79.4%,空秆率0.5%,倒伏率0.7%,倒折率3.0%,双穗率0。
3 产量表现
参加2012年广西区域试验,春季每667m2平均产量448.7kg,秋季平均产量445.5kg,两季平均产量467.1kg,比对照增产10.1%,比对照增产点次占100%。2013年参加广西生产试验,春季每667m2平均产量530.5kg,秋季平均产量480.5kg,两季平均产量505.5kg,比对照增产8.2%,比对照增产点次占90.9%。
4 制种技术
4.1基地选择与隔离要求母本自交系南616-8含有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血缘,因对光周期反应敏感,使得制种不能通过南北穿梭来进行[1]。从制种和生产的实践表明,该品种不适合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制种基地繁殖和配制杂交1代种,可利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等具有光温水和土地潜力有利条件的制种基地进行繁育和配制杂交种。
制种基地选择地势平坦,必须是排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好,土壤肥力中上,地力均匀的地块,防止因肥力差而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影响制种产量。为确保制种的种子纯度,在选择制种地时,要求有较好的隔离条件,制种地四周与其他玉米品种花粉的来源地至少相隔300m,采用时间隔离时,花期间隔30d以上。
4.2适期播种亚热带地区可安排一年两季制种,春播要求生育期光热充足外,还需要前期避免春播气温过低和倒春寒导致的冷害,导致出苗不齐和缺苗,开花授粉期避开梅雨季节避免授粉不良,造成缺粒和空秆严重;秋播应相对提前播种,以避免后期积温不足,造成制种产量过低。
喜相伴99的父母本熟期相差2d,花期一致,故可安排同期播种,春季制种安排在土温稳定12℃以上,为预防低温冷害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覆盖薄膜直播为宜;秋季宜早播,制种宜在7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第1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第2期父本在第1期后4~5d播种,播种方式以每穴直播2~3粒,每667m2播种量母本6.4kg,父本4.6kg。父本在制种地边缘单独设采粉区,开花期如遇天气不良时,有必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和产量。
4.3合理密植父母本行比1∶6或者1∶7为宜,母本种植密度3500~4000株/ 667m2,父本种植密度3200~3500株/667m2,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种植,要求行距90~110cm,株距30~45cm。
4.4肥水管理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氮、磷、钾配合施用,采用施足底肥、适施苗肥、重施攻穗肥、补施粒肥的施肥方式。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复合肥50kg,配方施肥N、P、K比例为纯氮素15~18kg,磷素(P2O5)5~6kg,钾素15~18kg。排灌水应遵循不旱不涝的原则,根据实际天气情况,排灌水做到及时均匀,多雨季节及时排水防涝,干旱时做好补水,特别抽雄散粉期不能缺水。
4.5病虫草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危害,穗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结合中耕施肥除草,散粉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粘虫和蚜虫,后期注意锈病、大小斑病的防治。
4.6严格除杂去劣制种生产过程中,除杂去劣要严格执行到收获的各个环节,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期和收获后脱粒前进行4次除杂去劣,根据双亲的生物学特性除掉与其不一致的杂株、弱株和可疑株,苗期结合间苗、定苗进行,大喇叭口前期是去杂的最关键时期[2],去杂要彻底、及时,确保没有杂株遗留并散粉。收获后脱粒前,要对母本果穗粒性、色泽和轴色进行筛选,剔除杂劣果穗,经检查杂穗率在1.5%以下时才能集中脱粒。
4.7母本去雄做好花期预测与调节,及时去雄,在母本雄穗包1~2片叶时去雄,采用摸苞带叶去雄技术[3],去雄必须及时快速,完全彻底干净、不留母本雄穗、雄穗残穗或断轴,不能漏掉母本迟株、弱株的雄穗,去雄工作必须在母本雄穗散粉前全部结束,拔除的雄穗应带出隔离区妥善处理,以确保制种的纯度。
4.8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母本雌穗吐丝高峰期如遇到高温、阴雨天气等不利天气时,为了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要及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采粉植株选取父本的典型健壮株,授粉时间宜选择在上午10~12时进行,一般单株人工授粉1~2次。
4.9及时去除父本授粉结束1周后,要求割除制种田父本所有植株,不但可以增加母本的通风透光性,减少了单位面积的密度,而且还可提高制种产量,促进了种子的商品性,更重要的是可避免父母本混收造成的机械或者人为混杂,便于收获后的管理。
4.10及时收获当制种基地母本植株苞叶变枯,果穗子粒变硬粒乳线消失并在基部出现黑色层,即可成熟收获。收获后去除苞叶、晾晒、风干,脱粒后及时入库储存。
[1]潘光堂,杨克诚.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2]姚文飞.提高杂交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种子科技,2011 (5):38-39
[3]胡德成.杂交玉米制种捏苞带叶去雄技术.中国种业,2004(8):54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计划项目(桂科转1599004-4)通信作者:梁庆平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