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东南部地区传统婚俗礼仪传承情况调研分析

2016-03-28邹媛媛吴阿樊江贝宁林志曦

传播与版权 2016年4期
关键词:泉州

邹媛媛 吴阿樊 江贝宁 徐 燕 林志曦



泉州东南部地区传统婚俗礼仪传承情况调研分析

邹媛媛吴阿樊江贝宁徐 燕林志曦

[摘 要]当前泉州东南部地区的婚俗礼仪基本保留了《泉州府志》《泉州习俗》等文献记载的几大环节,其大量内容虽为民众所熟知,但存在消亡之虞;部分内容存于文献记载,现实中已罕为人知;总体上为当前年轻人所漠视,传承前景堪忧。时代精神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是造成传统婚俗传承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采用文化引导的方式,推动传统婚俗礼仪的传承。

[关键词]泉州;传统婚礼;婚俗礼仪

[作者]邹媛媛、吴阿樊、江贝宁、徐燕、林志曦,仰恩大学。

婚俗礼仪社会文化的集中展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华传统婚俗礼仪可谓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婚俗礼仪呈现出西化的特征,传统元素日益淡化。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在很大程度上留存了众多传统文化内容,其婚俗更是既保留了古代闽越文化,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民俗的烙印。为深入具体地了解泉州地区传统婚俗礼仪的传承情况及其发展趋势,笔者以福建省仰恩大学在校生的身份,组建了“泉州地区传统婚俗礼仪文化研究”课题组,以泉州东南部地区为范本,开展了系统的调研工作。

一、调研行动简介

(一)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问题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决定调研活动成功的先决要素。在提高问卷针对性方面,明确了问卷调查的目标:具体了解泉州东南部地区人民对于本地传统婚俗礼仪的了解程度及态度;在提高问卷有效性方面,事先查阅、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掌握了泉州地区的传统婚俗礼仪,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婚俗礼仪内容设计问题。

在问卷投放方式的选择上,力求全面覆盖各族群,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案:一是采用网络投放的方式,在问卷星网站上发出问卷调查,并通过微博、QQ等网络媒介加以扩散;二是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深入泉州市区、南安、晋江、安溪等地,在婚礼现场、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开展工作。

调研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271份,其中66%为泉州籍人士,96%的受访人群年龄在20—40岁,67%为女性,33%为男性,全面覆盖了不同年龄、文化背景、性别的人群。

(二)走访调查

为更为细致真实地掌握泉州东南部地区的传统婚俗礼仪的传承情况,开展了实地走访调查工作。从不同的目标出发,采访了不同类型的人员:其一,本着掌握泉州大众对传统婚俗礼仪的认识与看法的目标,分组走访了泉州市区、南安、晋江、安溪等地,与参与填写问卷的民众交流沟通;其二,本着了解婚俗礼仪在商品经济中的生存空间的目标,走访了大量婚礼摄影、婚纱喜服租赁、珠宝首饰等相关的商铺;其三,本着印证、补充文献中对泉州传统婚俗礼仪的记载的目标,走访了熟知历史掌故的老人。

(三)婚礼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是民俗研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印证文献记载、问卷调查及采访所收集上来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的必要环节。因此,课题组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晋江、惠安、南安三地的婚礼现场,开展了信息采集与考察工作。

二、传统婚俗礼仪传承情况

根据陈垂成《泉州习俗》,在民国时期,泉州地区完整的婚礼包括婚前的“提生月”“相亲”“聘礼”“戴手指”“轿前盘”几个环节,基本保留了周代的“六礼”;婚娶过程包括“新娘笄礼”“新郎冠礼”“踢轿门”“牵新人”“相见”“合卺交杯”(闽南话称“食房内桌”)“上厅桌”“宴客”“闹新房”等环节;婚后包括“庙见”(闽南话称“启公”)“拜茶”“会亲”“落灶脚”(新娘下厨)“换花”“回门”等环节。从各项调研考察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当前泉州东南部各地区的婚俗礼仪大体一致,基本保留了以上几大环节,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简化甚至消亡。

(一)大量内容虽为民众所熟知,但存在消亡之虞

从问卷调查及走访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当前本地民众对传统婚俗礼仪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针对传统婚俗的了解情况设定的诸如“您知道的本地传统婚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受访的271人中有187人知道“说媒”,有190人知道“提亲”,175人知道“回门”,此外,“合八字”“请茶”“闹洞房”等习俗也为多数人所熟知。

然而,虽然大量的传统婚俗礼仪至今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现实活动中却已被简化甚至废弃。比如婚前的“说媒”基本被自由恋爱取代,新娘笄礼的“上头”环节演变为新娘自己到婚纱店进行化妆,“迎亲”的活动大为简化,“闹洞房”在有些地区已经流于形式直接略过,“撒帐”在许多地区也已取消。综合来看,几乎没有婚礼严格、全面地执行传统婚俗礼仪的各项活动,这些被普遍简略的内容大有消亡之虞。

(二)部分内容存于文献记载,现实中已罕为人知

部分传统婚俗礼仪在《泉州府志》《泉州习俗》等文献中均有明确而详细的记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已罕为人知。比如作为泉州地区传统婚俗礼仪的重要环节,婚前的“提生月”“相亲”“聘礼”“戴手指”“轿前盘”系列活动,极为全面地继承了周代的“六礼”,其在《泉州府志》《泉州习俗》中均获得详细的记载,然而,在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人对它们相当陌生,甚至表示从未听说。

(三)当前年轻人对传统婚俗礼仪缺乏了解,态度淡漠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年龄在20至35岁者占90%,因此,此次问卷调查主要反映了当前泉州东南部地区的年轻人对传统婚俗礼仪的认知与态度。综合各项调查的信息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为两大方面:其一,大部分年轻人态度淡漠,抗拒完全传统的婚俗礼仪。问卷调查显示,虽然83%的受访者表示认识的人大部分采用传统或中西方结合的婚礼,但是,在“向往中的婚礼”这一问题上,选择传统婚礼形式者只占37%,表示采用或考虑全套当地传统婚礼者只占16.6%,甚至面对“如果条件允许,是否愿意采用传统婚礼”这一问题时,选择愿意者也只占50.9%。其二,大部分对传统婚俗缺乏了解与兴趣。在参与问卷调查的人中,表示完全了解和大致了解传统婚俗的人数低于30%,表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传统婚俗礼仪者只占受访者的8%。

当前年轻人的以上认识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传统婚俗礼仪的传承趋势,如果有关部门不加以引导,在很短的时间内,泉州东南部地区传统婚俗礼仪将消亡。

三、传统婚俗礼仪传承危机诱因及其保护建议

(一)部分内容与当前时代精神相违背

泉州东南部地位传统婚俗的礼仪源远流长,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但部分内容与当前时代精神相违背,具体体现为两大方面:其一,细节烦琐,持续时间太长。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我们了解到,光是婚前的“六礼”一项内容就得耗时近一个月。在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以前,人们对省时与高效的追过十分迫切,而未经改良的传统婚俗礼仪则与当前大众的这一诉求难以调和。其二,存在太多迷信和忌讳,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时间与场地的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泉州东南部地区民间已经进行了相应调整,各措施之效果良莠不齐。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学者对其开展系统研究,力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合理改良传统婚俗礼仪,建立起一套既有效传承真善美的民族文化,又契合时代精神的制度。

(二)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婚庆公司应运而生,它们不但承担着婚礼的开展工作,而且是人们了解婚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社会婚俗礼仪的走向。接受采访的婚庆公司均表示,他们暂时不会考虑大量提供传统婚俗礼仪产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尽管近几年消费者中选择传统婚礼的人数较以往有上升趋势,但更大比例的人倾向于西式婚礼或中西结合的婚礼形式;其次,大部分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泉州当地传统的婚俗礼仪了解并不全面、不透彻,执行地道传统婚礼的难度大;最后,泉州地区传统婚俗礼仪用具太多,细节琐碎,前期投入大,但消费群体太小,长期利润空间有限。

由于以上原因,婚庆公司不提供传统婚俗礼仪服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传统婚俗礼仪的消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为婚庆公司提供文化与技术层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全面透彻地了解泉州地区传统婚俗礼仪,引导并支持他们开发相关产品,用市场经济的力量推动传统婚俗礼仪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西方文化的冲击

近代以来,婚礼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11.44%的人表示自己认识的人采用西式婚礼,31.7%的人表示自己认识的人采用中西合璧的婚礼。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在当前婚礼中产生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多达43.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向往西式婚礼,而只有37%的人向往传统婚礼。这一数字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婚俗礼仪是文化的集中展示,当西式婚礼对年青一代的感召力超越民族传统婚礼的时候,我们的本民族文化呈现出危险的状态。

面对该问题,笔者认为有关单位应该针对年青族群的特征,组织开展传统婚俗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具体建议如下:其一,建设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引导、鼓励民众分享传统婚俗礼仪活动图片及视频;其二,开展诸如歌舞剧、时装秀之类的形式多样的传统婚俗主题文艺表演;其三,建设传统泉州婚俗艺术长廊。总之,应该采用文化引导的方式,让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真切地感受到传统婚俗礼仪的美,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恢复其社会感召力,从而有效地发挥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系2015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1784034)]

猜你喜欢

泉州
泉州
泉州大剧院结构设计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夜游泉州西湖
泉州九仙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泉州打造孕产全周期健康保障服务
吴其萃作品选
精心准备 做好泉州石化大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