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遇到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016-03-28陈颜锋江小斌杨小强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26
陈颜锋,江小斌,杨小强(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6)
福州市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遇到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陈颜锋,江小斌,杨小强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26)
南美白对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大宗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区主要分布在具有相对资源优势的福清、长乐、罗源和琅岐。近年来全市总养殖面积逐渐扩大,而养殖成活率却有所下降,尤其是2015年气候多变与苗种品质下降二大原因,导致对虾生长速度减慢,发病率升高。各养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养殖企业、养殖户亏损面增大,2015年对虾养殖业遇到较大困难。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在2015年11月组织技术人员对福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现状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组经与琅岐、长乐、福清、罗源等主要南美白对虾养殖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沟通,了解该地区对虾养殖基本情况,深入塘头池边与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代表以及多家对虾养殖场负责人、技术员座谈,了解生产情况和养殖企业诉求,实地考察养殖设施、养殖模式、管理措施等。通过本次调研,基本了解了该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体情况简介如下,希望给相关业者以参考。
1 福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现状
2015年福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总面积6 433.3 hm2。在各县(市、区)中,福清市的养殖面积最大,达4 466.6 hm2,其中,土池面积4 333.3 hm2,单茬养殖,平均单产150~200 kg/667 m2;水泥池、地膜池面积133.3 hm2,双茬养殖,每茬平均单产350~400 kg/ 667 m2。养殖户亏损面约80%。
长乐市也是福州市南美白对虾主要产区,养殖面积900 hm2,其中土池面积666.7 hm2,单茬养殖,平均单产250~300 kg/667 m2;水泥池、地膜池面积233.3 hm2,双茬养殖,每茬平均单产1 000 kg/667 m2。单产虽比2014年降低,多数养殖场尚能保本或处于微利状态。
近年来,罗源县境内的松山围垦区内的虾塘被大量征用,养殖面积大幅减少,2015年全县养殖面积降至666.7 hm2,均为土池,平均单产50~100 kg/ 667 m2。养殖户亏损面约95%。为开辟新的养殖区,近几年罗源县不少养殖户纷纷到境外、省外发展,但2015年在国内其他省份的养殖也出现大幅减产。
马尾区琅岐境内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400 hm2,均属于土池单茬养殖。2008—2011年养虾效益较好,最大单产可达500 kg/667 m2,平均每667 m2利润5 000元左右。2012年后单产开始降低,至2015年平均单产降至50~100 kg/667 m2,养殖户出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近100%,平均每667 m2亏损约2 000元。
2 存在问题
2.1苗种质量
2.1.1品质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目前苗种场供应的虾苗有一代苗和土苗两类,二者的品质和价格差异较大。子三代、子四代未经改良的南美白对虾苗种俗称土苗,2015年0.8~1.0 cm规格的土苗价格约20元/万尾,而同规格的海大、正大、国联、通威等品牌的一代苗苗种价格介于210~370元/万尾,可见二者价格差异相当悬殊。土池养殖以放养土苗为主,一代苗不仅价格高,一旦出现病害可能会出现全军覆没,土苗的优势是在养殖过程中即便遭遇不同的病害还可能有一定的养殖产量,但也存在生长速度慢、普遍养殖产量低等问题。近年来土苗生长速度慢的问题日趋严重,早年养殖至100尾/kg的商品规格约需80 d,现需150 d,故福州市的南美白对虾土池养殖从早年的双茬养殖转变为近几年的单茬养殖。对虾生长周期延长,这直接导致了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加大感染疾病的风险。
2.1.2病毒感染率高,养殖风险大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病毒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问题,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在日常检测中已发现其严重性。技术中心承担农业部2015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控计划“福建省对虾白斑综合征监测”和“福建省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监测”。监测发现,福建省2015年对虾养殖场售出的南美白对虾苗种均有检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与白斑综合征病毒,其中,以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阳性率较高。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是对虾的主要病原之一,可使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减慢,患上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病虾病死率不高,但患病虾难以达到商品规格,却持续消耗饲料,浪费水电及人工等,使养殖户经济受损。
2.2气候多变、雨日多诱发虾病频发
2015年6月中旬福州市连降暴雨,7月上旬“莲花”、“灿鸿”双台风侵扰该市,8月上旬又受到台风“苏迪罗”挟狂风暴雨侵袭,9月下旬台风“杜鹃”在莆田秀屿登陆,也给该市带来大风大雨。这多次的遭受暴雨、台风侵扰,致使雨日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为浮游藻类培养、调水养水带来困难,水质突变易诱发对虾疾病发生。各县(市、区)常见对虾疾病种类相似,包括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症、桃拉综合征、白斑综合征、早期死亡综合征、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
2.3土池养殖面积比例偏大,抵御不利环境变化的能力低
福清、长乐南美白对虾土池养殖面积占比分别为97%、74%,罗源、琅岐则全部采用土池养殖模式。福州地区的土池养殖模式结合益生菌应用,并在土池中套养少量的草鱼、罗非鱼或胡子鲶以摄食病、弱虾,部分阻断病毒的水平传播途径。该模式在气候条件有利的年份曾取得较好的效果,单茬每667 m2可产500 kg。但经多年养殖后,土池底质难免因污染而老化,进而成为诱发疾病的潜在因素。土池养殖在管理上固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3.1底污难排池塘内的底污主要由残饵、粪便、虾壳、浮游生物尸体等组成,沉积在池底。底污分解过程产生有害物质,而虾池换水仅能带走少量的悬浮颗粒。底污难排是限制土池高产的主要因素。
2.3.2消毒、肥水需时长近几年,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频发,虾苗放养1个月内排塘率升高。池塘要重新彻底清池、消毒,肥水培养浮游藻类。此过程约需10 d,养成时间进一步受到压缩。
2.3.3水质净化靠藻类,藻类繁殖靠天气传统的土池养殖模式主要是依赖浮游藻类净化水质。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其生长繁殖又能利用含氮废物合成藻类生物体。因此,在对虾养殖前期肥水培育浮游藻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但是该举措到对虾养殖中、后期常会出现浮游藻类繁殖过盛,给水质调控增加难度,而如果进行大排大换则会造成理化因子的骤变使对虾出现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所以不宜采用。另外,繁殖过盛的浮游藻类遇不利气候条件如台风、暴雨易造成藻类的突然大量死亡,俗称“倒水”;连绵阴雨也不利于藻类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其净化水质的功能。对虾土池养殖模式对天气依赖程度高,产量欠缺稳定性。
3 对策
3.1使用品牌苗种,保障虾苗质量
提倡选择“国联”、“海大”、“正大”、“中正”、“蓝色海洋”等品牌的子一代SPF苗种或经定向选育的抗病毒、快生长家系。渔业主管部门加大对辖区内对虾育苗(暂养)场苗种的检疫力度。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虾苗种售前病毒检测,严把苗种质量关。
3.2改进养殖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因素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2015年罗源县放养南美白对虾子一代苗种数量占总放养量的30%,但其养殖效果与土苗并无明显差异,足见好苗还需好环境,好环境还需好设施、好模式来创造。长乐市的水泥池、地膜池以高位池为主,在对虾养殖过程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了生物絮凝技术,为虾池水质净化提供另一途径。生物絮凝体吸收含氮废物的效率较浮游藻类高10~100倍,不分日夜,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因而更加稳定。因此,在不利气候条件下,长乐市的南美白对虾产量也相对稳定。
鉴于高位池的一次性基础设施投入大,且多数养殖户以小规模散养为主,缺乏大资金支持。在此现实情况下,建议推广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养虾模式,可在现有土池基础上铺设地膜,配套中央排污系统与简化循环水系统。此方法相对新建高位池所需增加成本少,且增加的地膜、动力等成本可由饵料系数的降低、放养密度的提高,尤其稳定的水环境得到回报。简化循环水系统工艺流程:中央排污系统→埋于池底管道→池边窨井→动力提升→40目筛网与砾石二道粗滤→砂滤→堤埂水槽消氮(槽内种植空心菜、浮萍等植物)→蓄水池进一步消氮(池内安置生物膜栅栏)→流回养殖池。
3.3加大对水源水处理的力度
琅岐无地下水可供养殖,水源为河、溪流水,大部地区水源盐度2~5,少部地区纯淡水,需施用海水晶。福清、罗源二地均采用河、溪流水与海水对淡后养殖。长乐市水泥池、地膜池养殖用水多为潮间带沙井水,沙井取水深度12~25 m不等,盐度17~20;土池养殖多在陆上打井取水,取水深度10 m以上,井水为低盐度海水。潮间带沙井或陆上水井阻断病原从水源入侵虾池的途径。长乐市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多数养殖户尚能处于保本或微利状态,与水源水质佳不无关系。
建议福清、罗源、琅岐的对虾养殖加大对水源水处理的力度,可通过建砂滤池、蓄水(沉淀)池等方法,改善水源水质。
参考文献:
[1]罗国芝,朱泽闻,潘云峰,等.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中国水产,2010(2):62-63.
[2]陈颜锋.应用生物絮凝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J].福建农业,2012(1):30-31.
[3]陈颜锋.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水产养殖模式[J].水产养殖,2014(8):30-31.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8.007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