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16届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
2016-03-28张海文
张海文、张 懿、张 聪
解读第16届亚运会奖牌“海上丝路”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
张海文、张 懿、张 聪
2010年9月29日,万众瞩目的第16届亚运会奖牌首次惊艳亮相,引起观众的一片赞叹!亚运奖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海上丝路》,是由广州美术学院张海文教授及设计师张懿、张聪设计的。(见图1、图2)
图1 第16届亚运会奖牌设计
图2 亚运奖牌设计者(张海文 张 懿 张 聪)
一、亚运奖牌《海上丝路》创意的产生
1. 为寻找广州元素走遍广州城
我们在设计的前期做了大量的设计调研工作,对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奖牌的造型、材质、肌理、纹样、图案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对比分析,同时还对广州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与世界、亚洲各国历史文化进行横向的对比研究。目的是寻找准确的设计主题、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从而设计出能突显广州亚运会特色的奖牌,既能弘扬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广州精神,又能表征亚运会主办地中国广州的两千多年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
为了寻找广州元素,我们走遍广州城,比如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陈家祠、南海神庙、西关、岭南印象园、宝墨园、黄埔古港、琶洲塔、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十三行、沙面、莲花山、五仙观、镇海楼等,在广州古迹与现代建筑之间穿梭,寻找一切与广州相关的信息、视觉元素与表征符号。
2. 南海神庙里产生“海上丝路”创意
在南海神庙调研时,我们在众神像里看到一个很特别的神像,长相是个外国人,名为“番鬼望波罗”。据记载,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一艘来自西域的商船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回程时经过南海神庙,就在此地停泊休息。船上有一个来自印度摩揭陀国贡使名叫达奚司空,是一名很虔诚的信徒。他随船员们上岸到南海神庙祭祀完后,又在庙前的空地上种下了两棵从故乡带来的波罗树种子。可等他播种好了回到码头,商船已经开走了,原来船上的人把他忘记了。达奚司空十分伤心,长久地站立在海边痛哭,想念他的故乡,他的亲人。日夜远望来时路,希望他的同伴们会回来接他。可惜日复一日的等待总是落空,他最后石化成了一块化石,屹立在南海边。 人们为了感谢达奚司空带来了波罗树,就在神庙里立起了他的塑像以作纪念。因为他在庙里的塑像站立的姿势象在望着他手植的波罗树,所以民间又有了“番鬼望波罗”之说。后来,南海神庙也被称为了波罗庙,南海神诞也被称为波罗诞。
通过考察古迹,我们认识到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都、港口,有两千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是中国联通世界的窗口,一直以来以特有的蓝色文明、海洋文化著称。
3. 超历史时空的对话:古代外国银币激发设计灵感
在调研中,我们在一些资料中发现了一枚特殊的银币,这引发了我们强烈的设计激情。据史料记载,18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曾多次派出“普鲁士国王”号等商船远航广州,国王还特别破例批准为首次远航广州的贸易铸造了唯一一批铸有广州商人像的德国银币。相隔万里的广州和普鲁士,第一次相逢从小小的银币开始。该银币至今仍然收藏在德国柏林钱币博物馆。银币正中是即将远航中国广州的“普鲁士国王”号,左边站着一个手拿猎枪代表当地传说的民族部落人物,右边则是一个穿着清朝服装的广州商人:头上戴着礼帽,手肩夹着一卷丝绸布料,身后放着一大箱茶叶,箱子上放着陶瓷花瓶和茶壶,这就是当时中国商品的“三宝”。
银币中的船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西方商船沿海上丝路由西方驶向东方,而我们设计的奖牌是一艘由东方驶向西方的广船,这是一次超历史时空的对话。(见图3)
图3
图4 奖牌包装木盒
二、亚运奖牌的设计
2008年7月,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开始启动亚运奖牌设计征集的筹备工作。
2009年1月16日,亚运奖牌“海上丝路”设计方案,在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举办的“广州2010年亚运会奖牌设计评审会”上,从众多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最终一举夺魁,成为最后的赢家。从方案征集、评审、打样、实物对比征选到生产招标、制作等一系列步骤,历经3年多时间筹备。
1. 奖牌正面设计:“亚奥理事会会徽和广州市花红棉”
2008年10月,我们接到了亚组委关于奖牌设计的通知,亚奥理事会的新会徽将在广州亚运会上首次启用,这意味着设计团队不仅要设计代表广州亚运会的这一面奖牌,还要设计代表亚奥理事会的那一面。当我们接到亚奥理事会的新会徽时,兴奋之余是艰巨的挑战。如何在1毫米高度的浮雕中同时表现会徽的龙、鹰、太阳和奥林匹克五环这么多的元素,成了奖牌设计的一个难点。
我们特将亚奥理事会会徽图形和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广州市市花红棉图形有机融为一体。运用强烈的雕塑语言和浮雕技巧,诠释了立体舞动的龙和鹰。并通过立体凹凸弦纹的设计,强化了太阳光芒四射的视觉效果。表现了亚奥理事会会徽的核心要素——灿烂的太阳和举办地广州市市花红棉的主题。
2. 奖牌背面设计:“乘风破浪,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商都、港口,有两千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是中国联通世界的窗口,一直以来以特有的蓝色文明、海洋文化著称。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改革开放前沿地。
我们的设计以中国文化为底蕴,蓝色文明、海洋文化为背景,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用中国图式语境创意构成,强调图形的历史感和文化的积淀感,传达一种坚定、庄重、自信的大无畏精神。构图采用对称形式和均衡形式,翻腾的大海由近而远向两边破开,中轴下方为“ 吉祥如意 ”纹,左上方为广州亚运会会徽图形,右边为由东向西航行的广州独特的“广船”图形,(“广船”是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产于广东,它吸收了西方的远航船帆特点设计而成,尤其是像蝴蝶翅膀般的风帆设计,可调节风帆逆风而行),象征着岭南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独特人文精神,承载着厚重的广州地域文化信息和当代信息。
3. 奖牌挂带设计:“流动的海水”
亚运奖牌挂带手感非常好,内有填充料,软硬适中,热转印图案细腻光滑,有丝绸般的质感,与海上丝路主题相吻合。挂带图案两边采用黄线机织包边,细腻精美,色彩对比强烈,此创新是挂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而文字部分,“广州2010”和“第16届亚运会”的英文同样采用“广绣”概念,织在挂带上,极富立体感。
4. 奖牌包装盒凸显岭南元素
包装盒样式是中国岭南式的,与奖牌一样,表征广州的文化。我们运用岭南传统首饰盒的元素,吸收了中国传统制作家具中的“螺钿”贝壳镶嵌效果,用中国式的设计语义设计了包装盒。包装盒为木制,方方正正,哑光、含蓄,木纹细腻,四面雕刻了精细的银色海水纹样,时隐时现泛出七彩的星光。木盒内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暗阁,可收纳奖牌的挂带,非常规整漂亮。(见图4)
三、奖牌设计方案符合“节俭办亚运”理念
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大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超过奥运,因此广州亚运会的奖牌数量也是最多的。我们在亚运奖牌设计中不外加其他镶嵌材料,而使用纯粹的金、银、铜材质,重在文化内涵的视觉艺术表征和雕塑技巧表现。奖牌设计注重考虑工艺、材质、产品本身价值,尽量单纯、明朗、国际化、符合全球共同审美趣味,这样的奖牌设计方案符合政府提倡的节俭办亚运理念。
四、数字化雕塑设计与造币厂无缝衔接
2009年10月,奖牌生产制造确定由生产北京奥运会奖牌的上海造币厂负责,要求以同等的质量完成生产任务。
2010年1月,为了确保生产制造达到设计的要求,我们专程赴上海,与造币厂交流衔接生产工艺。造币厂的领导带我们参观了厂内的造币博物馆,并介绍了从传统手工制模技艺到现代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他们过去以为美术学院培养的是艺术家,只会画画和搞美工,要从艺术雕塑转到生产环节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设计开发过程,但没想到,我们的专业实际是广州美术学院里的工业设计学科,一直以来为珠三角制造业设计了许多产品,对生产制造流程非常熟悉。由于我们的奖牌设计全过程一开始就运用了当代最先进的数字化三维设计和成型技术手段,与造币厂生产设备直接数据对接,实现了从奖牌设计到模具制造及量产的无缝链接。
五、国际最先进技术:设计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
我们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数控雕刻技术,奖牌试制过程经过了多次打样,攻关难点在于奖牌的生产是由一块坯饼一次成型,而亚运奖牌的设计中有许多造型是锐角的设计,浮雕层次丰富,特别是弦纹非常精细,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出现图案模糊的问题和次品,这是对一次冲压工艺极限的挑战。从造币厂的生产角度,他们希望浮雕高度越浅越好,方便生产,降低难度。从设计和视觉表现的角度,我们希望浮雕高度越高越好,追求立体感。实际上,生产与设计的激烈讨论就在提高和降低0.1至0.3毫米间,设计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最终,我们与造币厂共同努力,通过工艺改进和反复实验,在1毫米的浮雕高度中完美呈现了设计的内容。2010年6月,亚运奖牌终于试制成功了,与我们的设计没有任何区别,完美地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理想。
2010年10月16日,3989枚广州亚运会金、银、铜奖牌由上海武警全程实弹押运,顺利抵达广州,全部交付亚组委。在亚运盛会上,《海上丝路》奖牌将以岭南文化精神与优良的制作工艺,向奋勇拼搏永争上游的运动健儿们传达主办城市的祝福与鼓励。
六、亚运会开幕式围绕奖牌所呈现的核心主题和精神来演绎
亚运奖牌的设计理念被确定为广州亚运会的核心理念和主题,运动会开幕式也是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和精神来演绎,因此奖牌样式保密3年。2010年9越30日,亚运奖牌首次亮相。
1.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场地跳出传统的体育场,选在珠江边的海心沙岛上,犹如一艘“亚洲和谐号”巨轮。(见图5)
2. 开幕式前奏: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乘坐花船沿珠江巡游,奏响了第16届亚运会“水上开幕式”的序曲。 (见图6)
3. 开幕式开篇章节《启航》:八面巨型的风帆缓缓升起,开启了"亚洲和谐号"这艘巨轮的航程。(见图7)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4. 海洋文化与水元素贯穿于整场开幕式。(见图8)
5. 开幕式第二篇章节《海洋之舟》:巨大的“广船”扬帆远航,在惊涛骇浪中,勇往直前,表现岭南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他们开启了海上丝路的奇迹。(见图9)
七、亚运会奖牌设计及文化理念的国际评价
《海上丝路》奖牌的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评为一等奖方案并被采用,评委们一致认为《海上丝路》奖牌的设计准确强烈的传达了广州的历史质感和文化积淀感。这枚奖牌独有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完美的诠释了深厚的岭南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
《海上丝路》奖牌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亚组委、运动员、教练员的广泛好评。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夸赞亚运奖牌是“非常杰出的设计”。
光明日报报道:广州亚运,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海洋文明。
广州日报:亚运让广州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