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进万家

2016-03-28于海霞

慈善 2016年2期
关键词:进万家美德层面

● 于海霞



慈善进万家

● 于海霞

中华慈善总会与教育主管部门把“慈善”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把它作为一种知识,纳入系统的教育范畴,是公众渴盼道德回归的民意诉求的体现,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我认为“爱心”,是慈善的主打词。慈善不仅仅是金钱的施舍,那么,慈善美德该怎样走进每个家庭呢?我以为至少应该是这样三个层面:

一是社会层面。大人和所有从事慈善事业的人们必须率先垂范,做出真慈善的榜样让孩子们学,润物细无声地潜进孩子们心田。当下我们有一个不正确的思维定势,一提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好像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内涵。其实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当下最薄弱的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很难想象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差的情况下让学校教育一花独放,这怎么可能?学校教育承载不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使命。慈善是一种熏陶和影响,社会有了真慈善的环境和大人真慈善了,学生不用学读本自然就懂慈善了。试想大人们,甚至本身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如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公然将宋庆龄雕像说是黄河女儿,让孩子们怎么想啊,老师又怎么教呢?一句话,在这个层面说,慈善之类美德更多是要靠社会营造的良好氛围。倡导公开透明的慈善管理,创建全民力挺的慈善氛围,塑造见贤思齐的慈善楷模,形成我为人人的慈善风气。

二是学校教育层面。目前国情和教情是,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说近些年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下发了几十个。因此,在我看来,慈善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不能以单纯的课本形式出现,而应该加入到学校已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比如语文、思想品德,活动课等等都应该体现出慈善的内容,导入慈善的理念。慈善美德熏陶应以电影或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进入校园。回忆起当时与孩子一起看《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我和孩子一起感动、流泪,这是多好的道德教育啊!

三是家庭教育。为人父母者,应强调乐善好施的言传身教和远离溺爱的家庭教育,不要动摇孩子对慈善爱心的坚守。

君不见公交车上的如此一幕: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分别坐在两个座位上,一老年人上车,孩子欲让座,这位母亲说:“坐着,人这么多挤着你怎么办?”由此看来,鲜亮的书本教育在生活的功利教育面前不堪一击。而一些孩子的爱心空白和责任缺失,众星捧月般的家庭溺爱当属罪魁祸首。试想,在一个处处“以我为核心”的孩子的眼里,只有私欲、享受和独尊,哪有对父母辛劳的理解和对他人的示爱与付出?这种有悖慈善说教的生活现实,势必动摇孩子对慈善爱心的坚守。

有一种说法,叫“5+2=0”。即学生在学校5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2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偏激,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

因此,我们在为“慈善进万家”叫好的同时,作为家长,更不能忘记自己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科学施教、践行爱心的责任。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远。朋友们,让我们用爱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颗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携手共创和谐幸福的家园。用爱心行动编写好社会这部“无字之书”!

(本文作者系福州第三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家长)

猜你喜欢

进万家美德层面
诚实是美德
幸福进万家
——湖南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文艺惠民公益活动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信用消费进万家”活动在京启动
关于“艺术进万家”项目系列采访的观点集锦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助人为乐是美德
青春送暖进万家,志愿助困谱和谐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