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刚:致富不忘众乡亲
2016-03-28滕学德
滕学德
商海打拼二十载,吃水不忘挖井人
早在当村干部之前,李洪刚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致富能人。他从1986年开始经商,创建了聚银商贸有限公司。公司刚刚成立时,员工不过十几个人,资产只有几十万元,全部家底只有6台解放141货车,年产值不超过200万元,利税不足30万元。经过三十年的奋斗拼搏,公司已有员工100多人,资产超亿元,年产值1.2亿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
作为一名党员,致富之后的李洪刚一直牢记着自己的人生信条,那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亲。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投资40多万元为水源村修村路4公里,连续七年为水源小学供应冬季取暖用煤,每年至少免费为每名学生制作一套校服,为每名老师制作一套西装。多年来,他为水源镇中学、水源村小学捐款累计达60多万元。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慷慨解囊帮助贫困户和弱势群体,先后出资26万元为公司困难职工和村里困难户修建房屋12户。在汶川大地震时,他捐赠特殊党费1万元,几年来向灾区捐款数额多达30多万元。
走马上任大手笔,农村旧貌换新颜
2007年春,李洪刚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刚上任不久,他就碰上了几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风雪。家家户户大雪封门,大街小巷雪积如山。行路艰难,严重地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生活。雪灾就是命令,李洪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单靠人力恐怕不能应对雪灾,就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公司调来了铲车和翻斗车,带领干部群众奋战5天,终于将大街小巷的积雪清除干净,恢复了交通。群众拍手称快,竖起大拇指说:“李洪刚好样的,我们没看走眼。”
为了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家乡面貌,李洪刚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群众大干、苦干、实干,使水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中,李洪刚结合村屯规划实际,强力推进“五清五改”工程。“五清”即清理垃圾、清理路障、清理灰堆、清理草垛、清理杂草;“五改”即改下水、改道路、改厕所、改文化基础设施、改陈规陋习。村里共清理垃圾3万多立方米,拆除路旁厕所102座、猪圈42个、院墙300余米,清理灰堆450堆、草垛80座、路障1800延长米。全村建定点垃圾箱28处,配备专门垃圾清理车2台,建垃圾掩埋场点2处,常设环卫工2名,改变了村里长期以来的“脏、乱、差”现象。村里还实施了美化和亮化工程,植树2万株,栽花8万株,安装路灯24盏。
在村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李洪刚自掏腰包先后筹措资金260余万元,用于村屯规划和环境整治,并大力实施五项工程:投资20余万元,建标准化厕所25座;投资30万元,解决水源村5800亩土地上下水沟供排水问题,使当年全村粮食增产40万公斤;投资50万元建柏油村路1762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投资50万元,兴建了两座高标准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投资110万元新建了高标准村部及其配套设施,卫生所、超市、理发店、浴池等设施一应俱全,实现了村民就医、洗澡、购物、理发不出村,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村民。
千方百计强素质,乡村遍开文明花
李洪刚认为,要想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就要在提高群众的素质上下功夫。为此,他先后投资20万元,建成多功能夜校,利用这些阵地开展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科普知识、计划生育、党的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讲座,累计上课70余课时,参与村民达到2500人次。他注重发挥农村活动室、电教室、图书室的作用,重新维修了房屋,并增添书柜、桌椅、图书和其他设备。为活跃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在李洪刚的支持倡导下,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并出资5000元购买了服装和设备等。
目前,水源村已经实现了五个100%:电话安装率达到100%,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达到100%,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群众遵纪守法达到100%。目睹身边发生的巨变,村民高兴地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啊!李洪刚这样的村支书,我们打心眼儿里佩服!”
本栏编辑/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