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6-03-27刘桂强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理工科本科生协同

刘桂强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研究与实践

刘桂强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与局限,提出基于协同培养模式开展重视专业基础、拓宽学科口径、推广科技文献阅读、实行本科生—研究生—导师的双师辅导教学及多元化实践基地联合的新型培养模式,以达到具有杰出科技创新思维和技能的新一代大学生培养的目的。

创新探索型教学;协同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实践;科技

0 背景概况

我国正处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为中坚的科技信息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1-2]。协同创新是一个新概念,已成为各高校办学和培养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改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3],是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主题之一。

1 创新探索型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局限

当前,各个高校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当成了首要任务,并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及科研平台等,开展了本科生多元化协同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及规模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例如,广州美术学院以协同创新作为引领,通过跨学科教育平台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打造及新式教学模式构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研能力[4]。南华大学在协同创新环境下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5]。江西师范大学也形成了以“协同培养模式、全时空学习服务体系、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家校合作办学机制、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教师全员轮训机制”的信息化本科人才培养特色。但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依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和技能有待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科技信息化有待加强,科技平台尚需完善等方面。

2 基于协同培养模式的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研究

2.1 在重视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宽学科口径

扎实、宽广的理论知识是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模式培养的基础。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对本专业领域内的重点、难点及热点有足够了解,同时还需掌握其他交叉学科的一些知识热点,并能够将不同专业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凝练,获取科技创新思维的灵感。因此,在重视专业基础传授的同时,加强交叉学科的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科技创新思想。这种重视专业基础、拓宽学科口径的教学模式,需要广大教师结合启发式、探究式及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的科技信息化知识,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科研主动意识和科技创造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科技创新性。

2.2 增设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课程

拥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科技思想和科技创造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广泛阅读和撰写科研文献[6-7],特别是外文文献。但据我们调查所知,当代大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的阅读,更别说参与写作,因此,在理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开设相关的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课程、增加相关师资的投入,建立开放的讲解、答疑解惑、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文献阅读与写作、答疑和兴趣激发三大功能,使得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无缝对接,这样既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在科技文献方面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又可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科技方面的新兴事物,进而开拓其科技创新思维和能力。

2.3 本科生—研究生—导师一体式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模式

在协同培养模式下,鼓励小实验室、小团队、小课题组形式的授课制度和研究生辅助制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式、探究式和科技创新式思维,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鼓励高水平导师吸收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8],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科技项目及创新创业活动,为理工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培养模式的变革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体系及匹配的导师队伍。

在省协同中心平台下,我们研究小组吸引了3名对课题感兴趣的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导师指导、研究生辅助指导本科生这一双师辅导教学模式,采取学术引导、批判式指导、定期会议式探讨、动态学术追踪及案例式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这3个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其中2个学生发表了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由此可见,开展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这种一体式的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模式,可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科技创新精神、挖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

2.4 科技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的改革和深化

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在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面加大了投入,增添了许多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设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机会。但因资金有限,实验大多局限在课本知识范围内,大学生的实践科技技能得不到拓展性的发展。

我们课题组在最近理工科大学生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有兴趣的科技课题进行创新性探索。通过要求学生泛读科技文献、凝练科技主题思想、寻找科技创新切入点,进而设计和完善相关的科技实施方案,最后在研究生和导师的共同辅导下,利用本课题组现有的科研条件,开展相关的科技研究并反复摸索和总结,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可见,具有杰出科技创新思想和技能的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9-10],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本外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将课本外的新兴科技知识、事物及技术等,通过研讨式、案例式和创新式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探索竞争力。

3 基于协同培养模式的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实践

基于协同培养模式,整合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实验室及协同中心)及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家庭等相关资源,构建供学生实现创新探索研究的校—地、校—校、校—企和校—家相融合的实践基地,实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探索型教学模式的实践目标。目前,我校已有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协同中心等共十多个;另外,我校还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联办了多个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和大学生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将组建跨学科、跨单位和跨国际的实践平台来拓展大学生培养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促进多元化创科技新探索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发展。

4 结语

针对当前理工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开展基于协同培养模式的理工大学生科技创新探索型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制定重视专业基础、拓宽学科口径、推广科技文献阅读和探索的培育方案,采取本科生—研究生—导师一体式探索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多元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和实践基地,为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1]向长城,陈世强,杨仪,等.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 (37):51-54.

[2]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5.

[3]曾明荣,赵鹏,韩媛媛.加大实验开放力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02-205.

[4]赵倩,何红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艺术研究,2015(2):138-139.

[5]宋英明,周剑良,罗文,等.协同创新环境下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61-262.

[6]李峥.关于大学生阅读倾向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109-110.

[7]陈文祥.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渐进式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10):60-64,16.

[8]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2011(2):22-24.

[9]陈胜.本科生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课题来源浅析[J].高等教育,2012(6):157,165.

[10]王晓丽,胡庆贤,陈洪美,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6 (26):44-45.

Study and practice of exploratory teach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Guiqiang

(Physics and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Colleg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China)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nking,ability and skills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we propose based on co-culture model to launcha the new-type training mode of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broaden disciplines,widely adverti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iteratures,and implement the double-tutor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s-graduates-tutor and diversified practice teaching.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a new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innovative exploration teaching;collaboration training;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264017。

刘桂强(1977—),女,湖南涟源,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电功能材料,表面增强拉曼。

猜你喜欢

理工科本科生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协同进化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