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预警系统模型设计
2016-03-27沈卫文杨海澜
沈卫文,杨海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预警系统模型设计
沈卫文,杨海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目前诸多学校已逐步摒弃传统纸质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采用网络或移动互联技术,通过网页或移动端来完成教学质量评价。但基于移动技术与基于互联网+,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笔者通过多年对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应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的教学预警系统,并初步阐述了构建原则及工作思路。
互联网+;教学质量;预警
伴随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许多学校采用了网络或移动互联技术,通过网页或者移动端来完成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此类行为被称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价,能较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但其与基于互联网+比较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阿里巴巴集团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说过:“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关键是看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有无产生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供需的重构上。前者只是“+互联网”,物理叠加,改善存量;后者才是“互联网+”,化学反应后创造增量。
1 系统构建背景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预警系统,主要出于如下思考:
1.1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多数学校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调控作用效果并不好。很多时候教学督导部门只是简单地对评价数据进行排序,并没有认真统计分析和研究,无法从数据背后获得隐藏的真实教学情况。作为教师仅仅只能知道自己的排名,不清楚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具体细节,不知道自己应从哪里改进。管理部门则因为不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办法提出具体改进的要求。甚至某些时候,因为附着在评价数据之上的种种外因,产生数据造假的冲动。
因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预警系统将以细致的实时反馈、充分的数据挖掘为出发点,不以分数、排名、考核等作为系统建立的目标。专注实现两个方面的预警:考勤预警、教学质量横向及纵向预警。
1.2 重构供需
在上述氛围下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仅对教师教学起不到正向的检查与督促作用,反而会导致师生对评价目的意义产生曲解,形成不良的导向。例如,有些教师为好看的数据排名靠前而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口味”,“违心”地改变教学计划,教学只重表面热闹,不重实质内涵,上课对学生要求不严。诸如此类种种不惜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的做法,使教学评价不仅失去了作用,而且带来相反的结果。再如,有些管理部门为了数据好看,对学生评价过程直接或间接施加影响,使得评价数据失真,从而失去评价的意义。而且此类做法会造成评价主体之一的学生群体对整个质量评价体系产生信任危机,最终造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崩塌。
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可以被视为某种权益。简单地说就是学校属于供方,为学生提供一种沟通反馈的机制。而学生属于需方,需要此类权益。
基于互联网+的视野,构建一个优秀的教学(质量)预警系统的首要任务是重构供需。由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来自真实的学生评价比其他评价方法更为客观。据此,对于教学督导部门、管理部门、教师等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的需求方而言,看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视野应该由“我们需要什么数据”转变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数据”。
当然,要想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点:一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二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时机;三要采取适合的评价指标;四是构建足够友好的用户体验。
2 评价指标建立
传统教学评价只设计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评价表,而不同特点的课程教学要求不同,有些课程相对抽象,有些课程理论性强,有些课程的实践性强等,不同特点的课程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不加区别或区别甚微,缺乏针对性是不科学的。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低。比如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专业技术课与公共课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其可比性是不能让人信服的[1]。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
从目前主流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上看,主要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表现和效果。比如课程导入、内容表述、板书质量、手段方法、课堂互动、仪表态度等,涉及如何评价教师实施创新教育能力的指标比较少,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指标更少,实际操作时主观性比较大[2]。
而且我们知道,教学质量中包含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试卷来检测的,无法进行看似科学的定量分析,这与我们当今普遍执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相去甚远。
那么,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3],教学质量评价数据也来自学生。作为需方,学校可以采取开放性的态度,不预设固定的评价指标。而从海量的学生评价数据中,去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评价指标。
3 教学(质量)预警系统的构建原则
构建一套切实可用的教学预警系统,需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3.1 重视用户体验,激发参与热情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更注重用户体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预警系统,其外在用户接口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某类应用程序,属于典型的移动产品。
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体验为王的时代,而用户体验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需要很好地把握住一个度。与其绞尽脑汁去思考怎么强制性的让学生完成教学测评,不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学生喜欢参与的东西,从细节提升用户体验。辅以透明化的系统运作机制宣讲,切实保障个人隐私,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2 海量数据挖掘,动态指标调整
无论是统一的指标体系还是分类的教学评价表,都存在前置条件那就是设计者来自教学管理部门而不是学生。在重构供需的角度上看,理想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从大量的学生反馈数据中挖掘出来,而指标本身也应是不断动态调整的。
3.3 实时教学预警,回归评价根本
考勤预警系统从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学生着手,采取上下课签到的方式获得实时数据。运用技术手段预防代签、补签等情况发生,一旦某位学生、某个班级考勤记录出现超过正常幅度的偏离,考勤预警系统将推送数据给相关教师、管理部门。从另一方面而言,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考勤预警系统能真正代替传统的人工考勤记录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质量预警系统,不对参与者提供量化的评价数据,只展示数据的相对运动曲线,完成预警功能,以回归评价的根本。
4 构建教学预警系统的工作思路
构建一套切实可用的教学预警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多参与者的通力协作。
4.1 合理的团队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起人员结构合理的团队。成员中应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督导部门以及软件开发与硬件架构技术人员等。
4.2 充分的前期调研
其次,在系统构建的初期,初始化数据的导入需要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粗略地说,软件系统的初始化数据应由大量的实际抽样调查结果产生。抽样调查对象应基本涵盖各类专业、各类学科、各类层次的学生。
4.3 审慎应用数据
根据设计,以一万名学生规模的学校为例,平均每天反馈的数据接近12万条。如此海量的数据,有助于快速地生成Baseline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方面的风险,数据的存储与使用应采取审慎的原则。
4.4 切实的预警功用
在储备海量数据后,依靠对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形成对某一门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动态筛选,并据此形成该门课程全校甚至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评价Baseline线。对于其后的任课教师来说,与其他相同课程授课教师之间形成横向预警,与其本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之间形成纵向预警。并能精准推送偏离基准Baseline线的评价指标供教师自身参考。
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运用教学预警系统也可以清楚地查看全校或者全院所有教师的教学质量反馈曲线,并获得正向及负向偏离的实时预警。对教学督导部门而言,教学预警系统可以作为补充,辅助修正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
[1]张静.大数据背景下理想化学生评教系统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5(20):5-6.
[2]吴玉华.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构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6):132-135.
[3]梅萍.近十年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3(4):29-34.
Design of teach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model based on Internet plus thinking
Shen Weiwen,Yang Hailan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Wuhan 430065,China)
Nowadays,more and more teaching organizations prefer to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via the Web or mobile terminal based on network or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gradually,and adopting traditional counterparts via paper media.However,based on mobile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plus,there is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rough years of research on Internet plu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industries,here the author proposed a teaching early-warn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plus,and elaborated the basic ideas and principles.
Internet plus;teaching quality;early warning
沈卫文(1975—),男,湖北公安,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