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是条“链”,还是一个“圈”?
2016-03-27文/王中
文/王 中
猪业是条“链”,还是一个“圈”?
文/王 中
无疑,今天的猪价令人欣喜,也令人担忧:欣喜的是千载难逢;担忧的是能维持多久?其实,答案就摆在那里:月有阴晴圆缺、四季总会按时轮换。这是自然的规律,是“道”的真谛。今天,我们每一个人享受丰收的时候,必须思考如何面临寒冬、度过寒冬,才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一条“链”
2016年第一季度,温氏季报显示赚了30个亿,成为本轮上涨季最大的赢家。让行业惊叹,让同业羡慕,也让同业嫉妒。很显然,这个最大的赢家得益于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因为各产业部门之间紧密结合、上下贯通而形成一个整体,因为具有较强的整体性、系统能力和协作能力,因而可能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链强调的是环环相扣、自我提升。
很可惜,大部分企业由于资源的原因,只能望链兴叹。
那养猪企业又如何与大力发展的产业链企业竞争呢?
一个“圈”
无论是“链”还是“圈”,目的都是一样的,是通过产业资源的协同、优化和利益再分配,形成更高的效率,取得竞争上的优势。所以,除了一条“链”,还有一个“圈”。
养猪业有很多专业的、独立的、代表行业高水平的企业,它们都有很大的价值,但只有经过有效的协同,才能更好地形成竞争力,所以,养猪业还需要一个“圈”,这就是价值圈:不以资产为纽带,而以协同价值存在。当这个“圈”紧密形成后,一样可以带来巨大的养猪效益提升。在这个“圈”里,种猪、疫苗、动保、饲料、设备、软件是一个整体,紧密协同,共同服务圈内的核心“养猪者”。
“价值圈”强调的是互相协作、价值互补、优胜劣汰。
“链”和“圈”,哪个更有竞争力?
无论是“链”还是“圈”,最后比的是价值和效率,它决定了最后的竞争力。体现在猪场的经营当中。“链”和“圈”的价值都一样,最后以猪场实效为标准,展开最后的决战。
产业链因为是内部的闭环,单个的单位可能会产生依赖,如果不能经常进行自我革命,效能反而会下降。比如屠宰企业养不好猪、大型白酒企业的包装厂没有对外竞争力。
它的优势是以资本为纽带,是血缘关系;劣势是产生内部依赖,不思进取。
而价值圈则不同。价值圈虽然是以价值为纽带,但会进行淘汰——效率低、竞争力差的会被淘汰,因而人人都有危机感,反而可能效能更高。
它的优势是淘汰机制,是合同关系;劣势是没有资本作为纽带,如果组织者的能力和能量不足,便形不成合力。
2016,聚焦一头猪,围成一个圈
行业内都想做“链”,但资源决定了想法不现实。抱团竞争是一种需求,需求存在就会产生“圈”。养猪业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基本只有两个方向:卖得更贵(品牌之路,直面消费者)、成本更低(挖掘一切降低成本的潜力)。很多养猪者都想走品牌之路,但思维和实力决定了方向。成本更低是一个更容易的选择,如果你愿意就可以。既然是养猪业的相关者,不管你有多少想法,必须“聚焦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