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设计的价值回归*
——以古镇保护为例

2016-03-27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

樊 雯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400067)



生态设计的价值回归*
——以古镇保护为例

樊雯

(重庆工商大学 艺术学院,重庆400067)

摘要:建立生态设计的观念是将理念融汇于具体的行为方式中,生态设计体现在设计观念中,具体表现在细节上,应该对自然资源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做到有自律意识,不以占有稀缺为目的的“豪取”:不能将各种复杂的设计以任何理由脱离于遵从自然这个系统之外,将生态意识和适度需要的观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之中,并作为全民意识落实在各项设计细节中。

关键词:生态;材料;设计;墙面;地铺

0前言

建筑和建材是反映时代先进技术基本特质的重要表征,现在建筑的主要材质,以混凝土、钢构、合金等工业加工材料为主。这些现代工业加工的材料与方法,对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传统古村镇建筑中可以看出,以地产建材为主的建造方法一直是主要趋势,木材、土坯、土筑、麦草、砖瓦、石材等等。山西平遥南大街的建筑材料和特色可以用六句话来概括:“青砖青瓦,青石台阶木装修;三、五开间,外施屏门内楼阁;结构规范,材料工艺不凑合;雕饰彩画,格调高雅有考究;前殿后寝,深宅高墙宜防守;匾额楹联,撰文书法出高手”[1]。这些描述涉及平遥古城在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其结构形式和材料的关系也得到了印证。福建塔巷所有门、窗、壁板等皆用楠木制成。门窗均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窗上部堵版都有用油漆绘作的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2]。这些均能够很好地诠释古镇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这种经初级加工而成的建筑方式和建材的运用,虽然有其局限性,却很好地揭示了原生、可降解和就地取材的特点。

相对于现代建筑模式,传统建筑的建造更加符合生态设计原理。生态设计是人类经历数千年建筑及环境营造的实践,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步确立的设计理念,是解读、反思人类与自然世界共生关系后,采取的对应方法、模式与态度。生态设计包含有绿色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符合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设计;涉及生产、建设活动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关联关系。生态设计建立了如下认知: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因素注入设计之中,从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占有和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一个可持续性的、和谐共生的生产消费体系。在我国三十余年的大建设中,古镇的保护应该怎样实施生态设计,其对资源环境使用的影响深刻,对后继发展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

1乡村镇建筑、建材模式的优劣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创造新建筑形式的能力不断提高,一些现代建造师依靠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设计出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大体量的,摆脱自然束缚的,体现人类强大创造能力的作品[3]。但从对古镇居住模式发展中可以看出,在乡村镇传统建房的模式上应该注重当地的传统习惯,农户自身的认识和经济承受能力,不能一味地强调用大资金和高技术的方法,必须注重自身经济、实用、方便等要素,切实为其提供有技术含量,简洁、节能、省力并便于实施的系列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驾驭建筑的模式与方法越来越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有一个摸索、实践、验证,再行调整,进而逐步完善,使之符合生态建设的过程。但是,绝不能忽略观念、计划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的问题。应该加强对传统建筑模式、材料的研究,从中吸取可供借鉴、参照的方法,使现代建筑设计更符合生态设计原则。

1.1以建筑外墙、地面铺设作法为例的分析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建筑潮中,瓷砖作为外墙材料成了当时乃至以后一、二十年来的基本趋势,似乎成了外墙材料的主流。这种材料使用的广泛性是空前的,大小城市、乡镇、农村都在使用。由于当时历史条件下,因技术、工艺原因,可供选择的外墙材料不多,加上瓷砖外形规整,釉面耐用,感观光洁等特性,因此便成了当时外墙面饰的首选。大量的瓷砖外墙造成了建筑样式与模式的雷同,很多古镇出现无规划现象,用砖全部贴墙,破坏了整个古镇的建筑风格。

传统的石墙、土墙和茅屋虽然在安全性和持久性存在不足,但它具有采集便利,冬暖夏凉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可因地制宜,以一些简单、实用的,现代科技的方法来对传统的建材进行整和,具有广泛开发前景。根据农村新居的特点用钢筋水泥制成框架,用砌石、土坯加筋、麦草合粘泥等方法作墙体。将这些纯粹的地产建材采用新的方法加工,如加入粘胶剂,用钢丝网或尼龙网外联,使其粘接、链合,可延缓风化,增加其耐久性。

同样,以室外广场、路面地砖铺设为例: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对花岗石铺地作为首选,因为花岗石硬度高、质地细、光洁度好,铺上去光亮好看。但不久就发现光洁的花岗石地面,一经下雨沾水后便非常光滑。因此导致行人滑倒而摔伤。于是,将光面花岗石又用火烧成毛板,拉成小槽,除了其硬度尚佳外,花岗石原有的色泽、光亮度等特点尽失。用较为粗糙的青石、毛石、砖块、碎石,也可渗入水泥等材料。这种对材料选择的过程,很好地反映了一个道理:功能第一的原则是符合地面铺装的基本目的,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好用,生态、环保的首要条件就是安全,要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

1.2建筑外墙处理的认识方法

建筑外墙的处理一是建筑基本功能实现需求,围合、分隔空间、使用和私密的需要。二是功能的部分延伸需求:如保温、隔热、隔音、节能、安全舒适的需要。三是附加功能,实现审美需求;建筑外墙外观、视觉形象好看,即美观的需要。将这些需求秩序的满足加以颠倒或混淆,使得外墙的处理及材料的运用,大多都源于视觉审美的需要。外墙瓷砖的做法本意是贴面,在保护基层水泥和砖为主的墙体上面贴瓷砖作防护,更多的是为建筑的色彩、美观等问题。而经历了高层瓷砖出现的问题后,人们才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瓷砖的胚胎料子的选择加工、烧结,到后来的运输、安装都显烦琐,没有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任何单向的思维,特别是不顾安全、成本考虑的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近些年改用水泥本色、或用涂料、轻型金属、合成板材与合金框架,都是取代瓷砖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同样,室外广场、路面的地铺处理需要承载一定的负荷,需要坚固、平实、沥水、防滑和行驶方便。作为建筑及区域之间的串联,在完成基本功能之外,也需要美观和形式上的组合、变化。地面处理方法上大量选用花岗石,但在这种铺装的方式更多的是基于皇宫地铺思维。因为在故宫中大量使用的是“金砖”,“在清代以来的民间,人们乐于对皇帝处理政务的金銮殿展开想象,说金銮殿的地面都是用金砖铺成的。其实,所谓金砖就是来自干窑的京砖。在《金砖墁地》中,对此有专门记载:“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又因砖运北京的京仓,供皇宫专用,被称之“京砖”,后逐渐走向民间富户。”所谓金砖是采自细腻田泥,经7次不同工序精细加工、成型、晾晒,耗费8个月时间,再烧制成型(用各种木材烧制就需3月以上)、打磨、泡油最后完成的。制成一块砖整个耗时要一年多时间,自古就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等价。具有平整、光亮、细腻和高品质的皇室特点,说明耗时、耗能、费工,其加工难度之大,在现实的建设中完全不具有实用性。改革开放初期的主导意识,材料的决策或提供者都觉得花岗石接近皇室金砖,但花岗石需要开山、调运、裁片、切割,运输。安装需要平基、铺垫基层,再用水泥粘贴,耗能、费力。同时,在大面积的室外广场、道路中使用,经雨淋或冲洗清洁后,水一沾就变得湿滑,人在上面行走就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安全性不能保障,任何理念和感观都是无法实现的,任何设计和处理方法都是具有缺陷的。

1.3环保生态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自古以来,传统村镇建筑的墙体材料选择是以当地出产材料为主,有石材、木材、竹子、土坯、土坯砖、烧制砖。后来有了钢筋水泥,便大量采用。在欧美正式运用水泥也是在一百余年前的事。此后的一个世纪里,水泥成为建筑的主打材料。在欧洲一些小高层建筑中,采用涂刷外墙涂料的构架,预制好窗框的水泥墙板吊装、组合,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一次到位。很多建筑就用水泥板本物、本色,其水泥建筑体在卸掉模板后一次成型,凸显了结构和自然的美,这种工艺对模板、技术要求较高。我国一些建筑师也作过这种尝试,难度较大,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大多还是使用瓷砖粘贴建筑水泥体表面,或是轻型板材装面。

2生态观念应注入到设计各环节和细节中

建立生态设计的观念是将理念融汇于具体的行为方式中,生态设计体现在设计观念中,具体表现在细节上。理想的设计、高端的设计就是细节的设计。而细节的设计更多地体现在人文关怀的适应性设计,细节设计中的深刻内涵则时时贯穿着生态设计的理念。

2.1宜采集、使用和处理方便

在材料选择和采集时就需作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能源及环境消耗,减少材料及其他资源占用,避免污染和采用一切可能的环保措施。“北京城里有三宝,烂砖垒墙墙不倒”,说的就是北京墙体的一大特色——以碎砖垒墙。北京百姓在建房时多利用整条砖加碎石尖的方式,既可以将废料加以利用,又节约了费用支出[5]。很多古镇房屋墙面的建造都是用当地泥土进行制胚,其中有些古老的房子还要在中间夹编好的竹篱进行加固,这样就能降低采集、加工、运输、安装和使用成本。能一次成型的就尽量避免二次加工,能简略、简化的就尽量避免复杂化。在剩余材料的处理,材料使用寿命结束后便于回收、再生及降解。比如福建的土楼,因为泥土中加的糯米、蛋清、白泥等,经过了这么多年,土楼目前依然还是很坚固。

2.2满足材料的最大功效

“生态文明最基本的定义,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是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尊重”[6]。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能用初级产品的不用深加工产品,任何东西以满足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做到适度、适用和易用,致力于开发其舒适、美观和形式感。所谓美感、形式感是一个文化、意识和审美观念的问题。材料的美感是由材质、色彩共同作用而产生效果的。经验告诉我们,尺度的精细组织、单纯性的营造、物体的对比和文化寓意的注入,是提升品质的主要手段。以质朴、简略和宜人为美,摒弃艳丽、繁复和占有的理念。

2.3树立经济、资源和自律的现代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经济性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应该摒弃现代建筑中复杂的工艺和精加工设计理念。这里所说的经济性不单指价格的相对便宜,经济性的原则包括简单、易得和便于使用。此外,还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在以生态设计为目标的现代设计中,我们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时髦的理念来装点,业主认为我有钱可以作任何选择,设计师为一鸣惊人而不予余力地寻找另类表现手法。应该对自然资源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做到有自律意识,不以占有稀缺为目的地“豪取”。不能将各种复杂的设计以任何理由脱离于遵从自然这个系统之外。将生态意识和适度需要的观念融入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并作为全民意识落实在各项设计中。

3建筑材料的生态设计及发展观

人是自然中的一员,不能违背自然之而行,因为索取的同时就要改变自然的原滋原味状态,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是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要规划如何保护环境的复生,寻找新的平衡,使我们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比如绩溪的古县衙在修复中既保留了徽派风格、粉墙黛瓦,甚至是整个屋顶刻意模仿连绵起伏的群山,另外在整个县衙里面穿插了很多的庭院、天井和街巷,为了更好的让人们参观整个景观,还特意为一棵700年古槐设计了一个“独木”庭院。这种生态设计及发展观可以让人们回忆起他们过去的生活。虽然岁月不在,但是那些存在人们记忆中的山水、树木,把建筑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示出来,成为了一种见证和媒介。应该关注建筑中的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吸取古村镇建设的优点,避免建设中高耗能问题,多用环保、低耗和节能材料和方法;二是节能保暖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筑的基本观念;三是建筑的耐久性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里拆了又建是最大的浪费和生态破坏,因此使用寿命的延长也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中国传统民居聚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命题。它包含着人对其所面临环境的认识和实践;包含着自然和社会本身;包含着人的生存、生产、交往、发展以及审美对建筑的要求;包含着民族、地域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脉、信仰、心理等因素[7]。根据上述实例和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可持续的建筑、建筑体和建筑材料构成的设计和选择,以及由此构建的建筑、城市、古村镇设计和规划,都必须具备“增长、包容、绿色”3个基本特征。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古镇却在这一高速发展中在不断消失或者是变得不伦不类。但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协同发展,兼顾各个方面的再平衡,这就是需要顾忌环境的整合、最大限度节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需要包容与协调。现存古村镇的体系中,朴实、绿色、合理循环等要素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符合现代建设需求的生态设计应该是3个基本特征的有机协调和组合。以追求繁复、重视心理感应和个体突出的视觉亮点系列值得商榷,必须注重理性,回复平衡价值。特别是在人们心中必须建立一个和谐共生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的“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滢,马勇.中国最美的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与经营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HUANG Y,MAY.The Most Beautiful Old Streets in China,Planning,Designing and Operating[M].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Up,2014

[2] 黄滢,马勇.中国最美的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与经营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HUANG Y,MA Y.The Most Beautiful Old Streets in China,Planning,Designing and Operating[M].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Down,2014

[3] 王晓辉.“天人合一”的有机建筑——流水别墅[J].美术大观,2016(1):88-89

WANG X H.Harmony Organic Architecture——Falling-water Pennsylvania,Art Panorama,2016(1):88-89

[4] 苏达根,钟明锋.材料生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SU D G.ZHONG M F.Ecological Material Design [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7

[5] 业祖润.北京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YE Z R.Beijing Residence[M].Beijing: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 Chinese,2012

[6] 黎德化.生态设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LI H D.Ecological Design[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2

[7] 单德启.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SHAN D Q.Anhui Folk House[M].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2

责任编辑:天虹

Value Return of Ecological Design——Taking 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FAN Wen

(School of Design and Ar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design is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in practical behavior modes, and ecological design is embodied in its design idea and is expressed in its practical details. Ecological design should respect natural resources by using laws to gain natural resources but not to take the resources arbitrarily and should not use all kinds of complex designs to encroach natural syste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its appropriate demand must be correlated into practical work and be implemented in each detail as a concept of all people.

Key words:ecology; material; design; wall space; shakedown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8X(2016)03-0119-05

作者简介:樊雯(1972-),女,重庆市人,副教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2015YBY084).

收稿日期:2015-12-25; 修回日期:2016-02-11.

doi:10.16055/j.issn.1672-058X.2016.0003.023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材料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