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化研究

2016-03-27叶邦局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湖县耕层钾肥

叶邦局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检测站,安徽太湖246400)

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化研究

叶邦局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检测站,安徽太湖246400)

以太湖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取的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值为基础,探讨了该元素时空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成因,并提出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合理化建议。30多年来,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值总体增加19.98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有效措施主要有提倡秸秆还田、合理推荐施肥用量、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等。

耕层土壤;速效钾;施肥建议;太湖县

钾元素对于农作物来讲是品质元素和抗逆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的钾是植物吸收利用该养分的主要来源,因此,速效钾是用来衡量土壤养分供应的重要指标。太湖县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以粮油棉为主,在农田养分诸多元素中,钾素亏缺现象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收支不平衡,随着农作物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壤中的钾元素消耗加剧,本文以太湖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取的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对比分析为基础,试图揭示全县耕层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化规律与分布状况,旨在为太湖县耕地质量的提升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 041km2,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常用耕地面积25 786hm2,其中:水田20 395hm2,占79.09%;旱地5 391hm2,占20.91%,是皖西南低山丘陵区典型的农业生产县。

1.2研究数据来源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来自于《太湖土壤志》及该县土壤肥料所存历史档案资料,共768个点,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来源于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共1 376个点,基本涵盖了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取样点位。

1.3分析方法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方法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测试数据汇总后,先进行3倍标准差筛选,确定通过检验并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后,利用Excel表的统计运算功能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速效钾含量的总体变化第二次土壤普查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在23~325mg/kg,平均为62.24mg/kg,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在34~380mg/kg,平均83.22mg/kg,总体增加19.98mg/kg,其增加幅度达33.71%。

2.2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全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3.22mg/kg,标准差49.30mg/kg,变异系数59.19%。从全县地貌类型来看,速效钾含量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以东南部大石乡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平均值145.18mg/kg,西北部刘畈乡最低,平均值为58.06mg/kg。耕层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与耕地地力等级也有很好的正相关性,随地力等级的降低,速效钾含量水平也降低。一级地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为114.31mg/kg,然后随地力等级降低而呈阶梯状降低,五级地降幅稍大,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62.82mg/kg,比一级地低了约81.96%。

2.3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统计水田平均值72.25mg/kg,旱地平均值117.42mg/kg,旱地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水田。水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极缺(低于50mg/ kg)占22.33%;稍缺(50~100mg/kg)占58.32%;中等(100~150mg/kg)占14.96%;丰富(大于150mg/kg)占4.39%;旱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极缺占9.83%;稍缺占35.56%;中等占24.13%;丰富占30.48%;旱地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中等及以上所占比例比水田高。

2.4耕层土壤速效钾变化原因分析经过30a的时空变迁,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田增高了20.25mg/kg,旱地增高了8.42mg/kg。其原因:一是钾肥用量增加。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等多项农业项目的实施,农民施肥水平、施肥习惯明显改善,据统计,钾肥施用量由1986年的0.45kg/ 667m2提高至2012年的3.78kg/667m2;二是通过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定程度上使土壤肥力保持在比较平衡的状态,秸秆还田面积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5%以上,土壤有机质、磷钾等肥力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三是早期太湖县农作物种植结构比较单一,耕层土壤速效钾区域变化不大,新时期经济作物种植多而广且管理精细,高含量与高科技肥料应用普及,提升了土壤质量。

耕层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规律明显的成因主要是东南部属棉作区,施肥量较大,土壤质地又以马肝土为主,土质粘重,保肥能力强。西北部属于山区,其地理条件差,受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耕层质地偏粗,养分积累减少,同时以种植一季作物为主,施肥水平和作物产量相对较低,农作物秸秆量少,还田更少。

2.5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技术措施太湖耕层土壤速效钾总体水平为中等偏低,且空间分布不均匀。速效钾含量分级中等及以下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87%,可见土壤钾素一直是太湖县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

2.5.1增施钾肥,保证土壤钾素平衡钾肥的常用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等。对烟草、糖料作物、果树,以选用硫酸钾为好;对缺钾又缺硫的土壤,建议施用硫酸钾;纤维作物氯化钾则比较适宜。由于硫酸钾成本偏高,在高效经济作物上,可以选择用硫酸钾;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而言,则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钾肥可作基追肥,不宜做种肥,对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应遵从少量多次原则。

2.5.2推广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可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结合增施草木灰和火烧粪等农艺操作,促进钾素再利用与补充钾素不足。

2.5.3合理分区,因地因作物推荐施钾可根据土壤速效钾的测试值、作物需钾特性和不同作物钾肥推荐指标体系来确定施钾量。棉区土质粘重,保肥能力强,钾肥以目标产量需钾量的80%~100%为施钾量,同时注意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畈区水田主要以砂壤土为主,耕性良好,供肥能力强,以目标产量的100%~150%为施钾量,山区耕地土质偏砂,土壤相对贫瘠,钾肥以目标产量的100%~200%为施钾量。注意基、追肥配合施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 结论

3.1时序变化总体上看,30多年来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上升了19.98mg/kg,升幅达33.71%,耕层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与耕地地力等级有很好的正相关性。

3.2空间分布从空间分布来看,太湖县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速效钾含量分级中等及以下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87%。

3.3补钾措施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重点在于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提倡秸秆还田,调整农田养分投入比例,合理分区,因地因作物推荐钾肥施用。

(责编:张长青)

S153

A

1007-7731(2016)09-82-02

叶邦局(1970-),男,安徽太湖人,从事土壤、肥料、农残检测工作。

2016-04-19

猜你喜欢

太湖县耕层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耕层构造对土壤三相比和春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
红壤坡耕地耕层质量特征与障碍类型划分
钾肥迎来零关税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库尔勒垦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棉田耕层容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