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

2016-03-27马可祥周学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湖县全程油菜

马可祥 周学军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太湖246400)

太湖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

马可祥周学军

(太湖县种植业管理局,安徽太湖246400)

该文在介绍了太湖县油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瓶颈,即油菜生产作业机械引进滞后、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短板、种植布局规模化与规范化不够、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太湖县油菜生产实现机械化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选用机型,农机农艺配套,实施人工催熟等。

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措施;太湖县

太湖县的传统油菜生产一直采用精耕细作方式:以育苗移栽、一家一户零散种植模式为主,具有较高的单产水平。油菜生产的发展,为保障全县食用植物油的安全供给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在同季作物小麦可全程机械化的背景下,周期长、耗工多、技术环节复杂的传统油菜生产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近几年持续下滑。自2012年起,通过集成品种、栽培、肥料、植保、农机装备等多项技术创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由试点、示范开始走向推广,可望扭转目前油菜生产效率低、效益低的局面,遏制油菜产业严重滑坡趋势。机械化生产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还可以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同时带动油菜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保障油料安全。

1 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优势

1.1油菜生产的基础条件较好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光、温、水资源丰富,属国家级长江中下游优质油菜种植带。二是基础设施较好。油菜主产区基本实现了沟、渠、路、埂等基础设施配套,粮油生产条件得以改善,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三是油菜生产潜力大。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造低产田,开发利用尚存的冬闲田扩种油菜,同时随着优质、高产、多抗油菜新品种的推广与普及,以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普及,油菜单产水平提高的空间较大。

1.2油菜生产的规划布局合理太湖县按照粮油区、棉油区和低山丘陵区、花亭湖旅游区4个油菜产业带进行布局。粮油区与棉油区是全县油菜高产优质生产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山前圩畈区7个乡镇,以高标准建设优质油菜高产示范片和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生产基地为特色;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天华、弥陀、牛镇、寺前等山区8个乡镇,发展“油肥菜”兼用多用途生产;花亭湖旅游区主要分布在环湖的晋熙、天华、汤泉等乡镇,打造“油菜花”观光旅游带。

1.3油菜生产的项目成效突出近几年来,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活动推动了全县油菜生产水平提高,营造出油菜产业的兴旺氛围。双低油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已基本实现了油菜“双低”化;尤其是以机开沟免少耕为主的油菜轻简栽培技术,为探索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开了先河,配方施肥、化控化除、硼肥使用、综合防治病虫等高产栽培技术组装配套,使油菜栽培技术逐步向轻简节本高效型转化,区域规模化种植在局部村镇基本实现,涌现出大批高产典型。

2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技术问题

2.1油菜生产作业机械引进滞后油菜机械化生产是一系列需要机械代替人工操作的过程,从耕整到收获有7~8个主要环节,用于油菜生产的农业机械除兼用已基本普及的耕整、灌溉、植保机具外,适合油菜开沟播种覆盖以及收获的作业机械型号单一,针对南方秋冬气候特征不强。轻简化栽培技术中的免耕机开沟直播技术对前茬秸秆全量还田暂无良策,草害严重,化除任务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冬闲田的开发利用和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农民对扩种油菜面积持观望态度。

2.2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少油菜生产机械化收获损失率为15%~20%,低于人工的30%,是其优势所在。但国内油菜品种选育成果中,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油菜品种较少。目前推广的油菜品种多是大壮苗移栽时的双低品种,低密度栽培造成分枝多及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这些品种一般不耐高密度直播,造成机械收获多地“胎死腹中”,即使有大户勉强尝试,其局面大多为早收难脱粒,晚收易炸荚,采取统一的机械方式进行联合收获的时机不够成熟。

2.3种植布局规模化与规范化不够太湖县油菜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田块、小规模种植,同一生态区田块大小、高低分布以及品种茬口等各有不同,只能被动地适应机械化作业。一是进行耕、整、播种、收获等作业时,机械转移影响效率正常发挥。二是小田块种植和品种的矛盾比较突出,分户收获、分品种收获是承包制和市场需要,实际操作过程中耗时、耗力,机械田间作业时间大大延长。三是油菜收获期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农业机械供不应求,农机服务组织由于收益问题及运作冲突,开展油菜机械收获积极性普遍不高,制约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示范推广。

2.4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有待完善油菜的机械化栽种和收获是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重点,目前主推的机开沟免耕直播技术在适应多雨气候和接稻茬后的田间适耕性等尚有缺陷。太湖县现阶段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实施规模占比不到15%,目前尚处于示范推广初步转化阶段。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机播、手播或机栽技术,不同田间作业的机具机型等试验示范工作远远不够,规范性、针对性的操作规程还在研究。种植方式方面,机直播或机开沟与人工撒播、移栽方式等也使种植密度、幅宽和沟宽等差异化拉大。

3 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技术措施

3.1合理选用机型,提高油菜收获机械的质量与性能

首先是优化割台设计,降低机械损失。其次,保证机具质量,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机具利用率。通过对机具的对比试验,久保田4LYZ-1.8油菜籽收获机性能较好,这种机型对油菜秸秆还田与提高油菜籽商品性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实际作业中,目前由于机手处于初步接受阶段,熟练性、规范性都有待提高,应由农机部门组织观摩与培训。

3.2农机农艺配套,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水平

首先是品种选择,关键是适宜机械收获。要求种植生长期短使播种季节不冲突、高密度栽培能后期不倒伏、收获时抗裂角不炸籽等,并适宜于本地的双低油菜品种。二是保证标准种植。耕整播种期间即需规范播幅沟宽等,预留操作沟,以减少机械作业面与油菜幅宽不匹配而造成损失。三是选好栽培方式。近几年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机直播方式可大力推广,其有利于机管、机收,同时能提早播种、提高效率、缓解季节矛盾。

3.3实施人工催熟,合理确定机收作业期限和时间人工催熟即用药逼熟。试验示范表明,机械收获前5~7d,多种药剂中,油菜角果催熟以40%的乙烯利(每667m2用量300~350mL兑水50kg喷施)催熟效果较好,且成本不高无污染。收获作业最佳作业时间是下午3:00~7:00。油菜角果催熟技术有利于脱粒与秸秆粉碎还田。虽然产量不受影响,但难点在于时机的把握,运用时必须统筹合理安排。

3.4加强试验示范,积极探索机械化生产管理模式重点做好油菜生产各环节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农机农艺融合配套,降低劳动强度,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推广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提供田间生产机械服务的专业大户,形成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并积极探索与太湖县油菜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农机作业生产管理经营机制,从而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菜机械化生产管理模式。防制对策[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22(S1):237-239.

(责编:徐焕斗)

[3]张瑞清.产蛋鸡发生禽脑脊髓炎[J].中国家禽,1999,21(11):42.

[4]罗明利,赵振涛.禽脑脊髓炎对产蛋鸡各项生产指标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6,28(15):35-36.

[5]王纯洁,马学恩,赵振华.禽脑脊髓炎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2):45-48.

[6]张淑霞,李金钧.禽脑脊髓炎琼扩抗原的研制和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1,22(2):59-60.

[7]享云岗.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病原初步鉴定[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5):09-311.

[8]刘国信.禽脑脊髓炎的防治[J].科学种养,2008(3):46.

[9]杜炳旺.禽中珍品-贵妃鸡[J].中国家禽,2006,28(10):55.

[10]Butterfield W K,Helmbodt C M,Luginbuhl R E.Studies on avian encephalomyelitis.IV.Early incidence and longevity of histopathologie lesions in ehiekens[J].Avian Dis,1969,13:53-57.

[11]Tannock G A,Shafren D R.Avian encephalomyelitis:a review[J].Avian Pathol,1994,23:603-609

[12]Shafren D R,Tannock G A.Pathogenesis of 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es[J].J Gen Virol,1991,72:2713-2719.

(责编:张宏民)

S511

A

1007-7731(2016)09-143-02

马可祥(1966-),男,安徽太湖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6-04-21

猜你喜欢

太湖县全程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油菜开花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种油菜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太湖县发展毛竹产业的思考